​宇文泰實施變法

江永說曆史 2023-05-11 08:08:25

自從宇文泰創建了西魏,他就感覺到了威脅,自然不會讓別人染指,于是趁著宇文泰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時候,帶著大軍殺了過來。

因爲地域狹小,人數稀少,所以在軍事和經濟方面,都無法與東魏相提並論,全靠著將軍們的死守,以及士大夫們的齊心,這才堪堪抵禦了高歡的攻勢。

于是,宇文泰爲求富國,不得不開始變法,借著西周的體制,以蘇綽與盧辯爲代表,開始了一系列的革新,從經濟,軍事,政治,意識形態等各方面進行革新。

但宇文泰這一次,卻是仿照古人之法,首先是在意識形態上,以西周的理念,對抗北齊與南朝的傳統,接著就是在軍政方面,以穩定的姿態,穩定的發展,最後才是真正的討伐大齊。

官吏制度

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軍隊制度一直在發生著改變,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軍隊制度,到郡縣募兵制度,再到後來的南北朝,軍隊制度,也從世兵制度,變成了募兵制度。

在兩宋時期,征兵與部落軍同時存在,部落軍與金國的猛安謀克、滿清的八旗制度有些相似。

宇文泰的新制度,就是在原有的部落制度的基礎上,將帝國的軍隊分爲六支,每一支都有兩名大將,大將下面又有兩名開府大將,一共二十四名。

也就是說,宇文泰將整個國家分成了二十四個戰區,每一個戰區都有兩千人,這樣的話,他們的軍隊就會被部落軍隊的制度所束縛,他們的軍隊也會因爲他們的種族而變得更加團結,實力也會得到提升。

到了後來,以均田制度爲基礎,實行了平日以百姓爲主,戰時以士兵爲主,既有修煉,又有守備,既不耽誤生産,也不耽誤軍事,將生産力最大化地利用起來,以確保戰事順利進行。

這樣的軍隊制度,對低級士兵來說,既是精神上的,又是物資上的,以土地爲基礎,不用擔心生活的問題,除此之外,士兵還需要自己帶刀帶箭,由各國提供武器,並且不需要勞作。

宇文泰還爲每個柱國的將士,都取了一個鮮卑之名,無論胡漢,這也讓他們在北周的軍中,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

宇文泰的這個變法,自然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將整個國家分成了六個部分,也就是所謂的六皇子。

在這樣的軍隊制度下,關隴派的軍力根基逐漸成型,比如前期被宇文泰封爲柱國公的人,其中就有唐李氏,而到了後來,更是出現了隋楊氏的祖先。

土地分配制度

在宇文泰的各項變革中,以均田制度爲中心,它不僅保障了軍權,而且在宇文泰與北齊和南朝爭奪政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兩宋時期,因連年戰爭,民不聊生,農業受到嚴重損害,但仍有許多待開發的無主之地,爲均田制度的推行奠定了物質條件。

一旦獲得土地,自然不能將其用于軍事,而要確保賦稅與食物供給,所以必須將其分配到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以確保産量的平穩,這才有了男女分配土地的做法。

被賜予土地的百姓,在一年之內,土地就會歸他們所有,這樣的制度,不僅能招攬到更多的人,也能爲府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當一個國度穩定下來,不再向外發展時,就會産生一種地廣人稀的矛盾,從而引發大規模的地盤合並,從而使得這一制度徹底瓦解。

但是總的來說,宇文泰的平地政策,在大一統的初期,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讓百姓迅速的恢複了生産,積累了大量的實力,再加上國書賜地,頗有一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感覺。

這也符合宇文泰對北周王朝的要求,因此,這次的土地制度,就是爲了將百姓與軍力都納入其中,爲關隴國的政權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與人口。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 2023-06-03 15:17

    任何制度都只能適用一時,需要不斷改進,調整,不能長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