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周恩來在會上講話,當場聲音哽咽雙眼含淚,會議中途暫停

史海任我行 2024-05-03 12:31:31

1946年,抗日戰爭已經結束,國內局勢暗流湧動,爲了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周恩來奔走于南京和重慶,拜訪社會名士、記者等。

在接受外國記者的采訪時,周恩來深情的說:“三十八年了,我沒有回過家,母親的墳墓前或許已經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思未報。直到今天,我依然要感謝母親的啓發,如果沒有她們的啓發,我可能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母親,母愛是偉大的,它會影響人的一生。周恩來的一生曾被三個母親呵護,爲了革命事業,自青年離鄉後便一直沒能榮歸故裏,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伴隨了他的一生。

1950年,周恩來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了自己的母親,一時間情緒失控,雙眼含淚,會議被迫暫停。

教會周總理處事之道的人

周恩來的生母名叫萬冬兒,生于光緒三年。萬冬兒的祖籍原本在江西南昌,爺爺是個生意人,爲了方便做買賣,全家遷往了江蘇。

爺爺非常有經商頭腦,讓萬家的家底日益殷實,逐漸成爲了當地的名門望族。與大多數有錢人一樣,萬老太爺十分重視對晚輩的教育。

萬冬兒的父親萬青選5歲時就被萬老太爺送進了鄉裏的私塾,萬青選不負衆望,在科舉考試中榮獲狀元,成爲了清河縣的知縣。

從此之後,萬家進入了鼎盛時期。1877年,萬青選的家中誕生了第十二個女兒,由于出生時正值嚴冬,所以萬青選爲其取名爲萬冬兒。萬冬兒在家排行第十二,所以鄉裏人都稱其爲“萬十二姑”。

在萬青選的教導下,萬冬兒知書達理,從小便懂得三從四德,這讓她從小就獲得了遠超兄弟姐妹的父愛。

作爲清河縣的知縣,萬青選經常拜訪社會名流,每次出行,百姓們總能在知縣的官轎後面看到一個小巧玲珑的花轎,裏面坐著的正是萬冬兒。

由于經常與父親同行外出,萬冬兒的眼界得到了極大提升,萬青選的朋友們紛紛誇贊:“知縣大人的千金真是既聰明又可愛。”

隨著萬冬兒逐漸長大,她即將迎來人生中的第一次苦難——纏足。封建社會,“大腳女人”是會被鄉裏人笑話的,尤其是對于社會地位頗高的萬家來說,女孩不纏足極有可能敗壞家族的名聲。

但是,萬青選絲毫不在意這些,不僅沒有逼迫萬冬兒纏足,還親自教她讀書寫字。爲了培養她的處事能力,萬冬兒還被父親任命爲萬公館總督。

這一工作一直都是她的母親張氏來做,很多人都以爲,萬冬兒太年輕,難以勝任這一工作。然而,萬冬兒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處理事務,剛一上任,她便把萬公館打理的井井有條,她也成爲了遠近聞名的“小管家”。

萬冬兒20歲時,萬青選見女兒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便給她說了一門親事。1879年,萬冬兒嫁給了山陽縣(今淮安)周起魁的次子周贻能,也就是周恩來的生父。

萬冬兒嫁入周家後不久,便爲周贻能生下了三個孩子,其中長子便是周恩來,雖說周恩來一歲時便被過繼給了大伯周贻淦,但他一直與生父生母保持著聯系。

萬冬兒能力出衆,很快便成爲了周家的大管家,上能照顧婆婆,下能教育子女。周家是個大家族,人數衆多自然矛盾也多。

人們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萬冬兒卻總能憑借出色的處事能力將矛盾輕松化解,每當周府吵得雞飛狗跳時,大家總會說:“請十二姑來講講道理。”

然而,隨著周家老太爺周起魁病故,周家日益沒落,周贻能只能外出務工,勉強維持大家族的生計。萬冬兒在家中大包大攬,用自己瘦弱的身板支撐著周家。

由于積勞成疾,萬冬兒不幸染病,爲了不讓家中老小擔心,她一直隱瞞病情,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1907年,年僅30歲的萬冬兒病故。

萬冬兒爲周家傾盡了心血,所以萬家提出了一個條件,周家必須以極高的規格安葬萬冬兒,棺材要用楠木制作,屍身要用百丈白绫纏繞,並且還要找高僧超度亡靈七七四十九天。

如果換做以前,這的確不是什麽難事,但當時周家已經家徒四壁,周贻能微薄的薪水根本不足以給妻子這麽高規格的葬禮。

但是,萬母的態度很堅決,如果周家不以這種規格厚葬女兒,既對不起女兒爲周家的付出,也對不起周、萬兩家幾代的交情。

無奈之下,周贻能只能將萬冬兒的棺木存放在一座尼姑庵中。直到1935年,周贻能才攢夠了厚葬萬冬兒的錢。

當時紅軍還在進行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周恩來未能出席母親的葬禮,因此他一直覺得愧對母親。

周恩來對生母的愧疚感遠不止于此,新中國成立後,爲了緩解耕地緊張的局面,國家推出了“平墳還田”政策。

中國人講究入土爲安,許多百姓非常不理解。1965年春節,周恩來的侄子周爾萃來到北京看望他,臨走時,周恩來對侄子說:“這次回家,你一定要替我做一件事,平了周家的祖墳,退耕還田,並告訴鄉親們,這是我的決定。”

周爾萃帶著任務回到了淮安,百姓們見總理家的祖墳都已經平了,于是便不再議論這個政策,“平墳還田”的政策在淮安得以執行。

好在萬冬兒在當地的聲望比較高,幾個農民將她的靈柩運到了周家祖墳東南方的一個農場重新安葬,但由于沒有墓碑,江浙一帶又多洪澇,萬冬兒的墳墓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但是,周恩來一直記得生母的容貌,她始終活在總理的心中。

作爲新中國的首任總理,周恩來鞠躬盡瘁,他爲了國事而操勞的樣子多少有幾分萬氏的影子。

尤其是主持新中國外交事務時期,周恩來被國外領導人稱爲“中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外交家”,萬氏長于處事,周恩來或許繼承了生母的這一基因。

教會周總理憂國憂民的人

前文提到,周恩來在一歲的時候被過繼給了自己的大伯周贻淦,這還要從周家的一條規矩說起。

萬冬兒第一次懷孕期間,周贻淦便患上了肺痨,周恩來一歲時,周贻淦的病情日益嚴重,基本已經病入膏肓,由于身體原因,周贻淦與妻子陳氏沒有子嗣。

古人有這樣一種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爲了保證周家每個分支都能延續下去,周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哥哥無後,弟弟需要將長子過繼給哥哥。

周恩來是萬冬兒第一個孩子,哪個母親舍得把孩子交給別人?所以萬冬兒對這一規矩十分抗拒。周贻能剛剛喜得貴子,同樣不舍得將兒子過繼給哥哥。

陳氏多次找萬冬兒哭訴:“贻淦如果死了,家裏就剩我自己了,我可怎麽活啊!”

萬冬兒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同時又相當于周家的大管家,爲了維護大局,她主動說服了周贻能:“要不就把大鸾(周恩來的乳名)過繼給他們吧,也能讓陳氏對生活有個念想,我們可以再生嘛。”

就這樣,周恩來成爲了大伯家的兒子,雖說不久後,周贻淦便病逝,但目睹了周恩來過繼到自己家中,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陳氏同樣出生于一個大戶人家,雖說處事能力與萬氏有一定差距,但文化水平要略強于萬氏。丈夫死後,陳氏與周恩來相依爲命,她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培養兒子上。

三歲時,陳氏便開始教周恩來讀書寫字,五歲時便把他送到了私塾讀書。“周恩來”這個名字就是陳氏爲他取的;字翔宇,意味翺翔寰宇,由此可見陳氏對他的期望。

陳氏教給了周恩來一個最重要的品質——憂國憂民。她從小就教周恩來背誦一些具有家國情懷的詩詞,比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陸遊的《病起書懷》,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等等。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這是周恩來最著名的一句話。這是他12歲離開家鄉,前往東北求學前所說。周恩來從小就能夠有此志向,主要是受到了陳氏的影響。

除此之外,陳氏還是個懂得感恩的人,這一點從她爲總理取的名字就能看出。

陳氏一直感激萬氏把長子過繼給自己,所以她從未向周恩來隱瞞這件事,她經常說:“我並不是你的生母,你的生母是萬伯母(過繼之後,周恩來稱萬氏爲伯母)。”

不幸的是,萬氏去世僅一年,陳氏也因爲肺痨病逝,周恩來十分悲痛,他始終牢記嗣母教給他的家國情懷。

多年之後,陳氏教育出來的孩子成爲了新中國的總理,他把自己的後半生都貢獻給了新中國的建設。晚年時,周恩來被多種疾病折磨,但是他始終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爲了這個國家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教會周總理體恤人民的人

周恩來剛剛過繼給陳氏時,陳氏爲了將他撫養成人,委托朋友在淮安南門的一個魚市上雇了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女子當乳母。這名女子便是蔣江氏。

蔣江氏出身于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雖說剛滿二十歲,但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蔣江氏的丈夫是個裁縫,偶爾也會給有錢人家當轎夫,家境十分拮據。

迫于生活的壓力,蔣江氏只能暫時將孩子交給母親撫養,自己出來當奶娘,爲丈夫分擔壓力。

陳氏從不擺富家大小姐的架子,對蔣江氏十分客氣,所以蔣江氏在照看周恩來時非常用心,甚至把他當做了自己的孩子。

長大後,周恩來經常去蔣江氏家裏玩,蔣江氏的長子名叫大文,大文比周恩來大四歲,他經常帶著周恩來上山采果子、下水摸魚,這是他在圍牆高築的周家大院不能體驗到的。

在蔣江氏家裏遊玩時,周恩來體會到了真正的農民生活,每當農忙時節,蔣家老少都會去田間勞作,周恩來也經常隨行。在蔣江氏的指導下,周恩來學會了多種農活,最重要的是,他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

陳氏性格文靜,很少批評周恩來,但蔣江氏就不同了,作爲一個鄉下婦人,她沒有大家閨秀的溫文爾雅,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周恩來,只要是犯錯,肯定會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正是因爲有了蔣江氏的嚴格要求,周恩來才沒有養成大戶人家公子哥的矯情性格。

陳氏病逝後,周家債務累累,無力再支付蔣江氏的工錢,但由于和周恩來感情很深,她依然留在了周家,直到周恩來前往東北求學。

參加革命後,周恩來再也沒能回到故鄉淮安,與蔣江氏的聯系也中斷。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曾托人去家鄉尋找乳母的下落,遺憾的是,蔣江氏早在1942年便已病逝。

蔣江氏雖說出身不及萬氏、陳氏高貴,但她代表著廣大的農民階級,她讓周恩來了解到了底層勞動者的艱辛,這對他後來走上無産階級革命的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語

1950年,周總理在參加一次會議時提到了自己的母親:“1946年5月,我從重慶前往南京,南京距離我的老家淮安大約有三百多華裏,淮安還有我兩個母親的墳墓......”

說道著,周總理的眼眶逐漸濕潤,他在台上停頓了許久,激動的情緒讓他難以繼續發言,會議只能宣布暫停。

萬氏、陳氏、蔣江氏,周總理的這三位母親塑造了他三種優秀品質,每一個人都對他的人生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雖說12歲離鄉後,周總理一直沒有去周家的祖墳祭拜她們,但新中國有了一個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好總理,三位母親的在天之靈應該會無比寬慰。

0 阅读:269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1:04

    人民總理周恩來,忠勇報國頌民族,勤政節儉重考心,不朽名字響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