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有多可怕:博斯騰湖的土著魚,就因爲幾條外來魚苗而滅絕

人文之光 2024-03-07 18:24:05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這樣的資訊:那就是海關對于外來生物物種的攜帶十分重視。很多人對此並不理解:多數人不覺得個人攜帶的一些生物物種,會對我國的生態造成多大的威脅。而曆史上,就曾有過幾條外來魚苗,幾乎滅絕了一個湖泊的土著生物的記錄。

1、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位于我國的新疆地區,同時博斯騰湖也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不過,博斯騰湖在1958年以前,物種一直很單調:整個湖裏,只有幾種土著魚生活。所以到了1958年,相關單位考慮到應該充分利用博斯騰湖的資源發展魚類養殖,于是通過人工敢于的手段,引進了鯉魚這些淡水魚類作爲移民,抵達博斯騰湖生活。本來按照設想,博斯騰湖會豐富新疆乃至西部地區人民的餐桌。

之後十年時間裏,相關部門又陸續引進了一些新的移民物種到博斯騰湖生活。

不曾想,一個細節上的問題,改變了事情的結局——甚至讓事情和預想的計劃出現了背道而馳的局面。

2、河鲈魚獨霸博斯騰湖

當時是1968年,相關單位再一次引進新物種到博斯騰湖繁殖。但是在引進的物種裏,被混淆了幾十條河鲈魚的魚苗。當然這種魚的老家在歐洲,如果不是人工影響,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在亞洲,更不可能出現在新疆。

當時的人們對于生態安全的意識並不強,所以,這些魚苗進入博斯騰湖的時候,人們也沒有想太多。但不曾想,也就幾年後,博斯騰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初只有幾十條河鲈魚的魚苗,經過五六年的繁衍,很快成爲了博斯騰湖的主體魚類,反倒是原本占據數量優勢的其他魚類,逐漸小衆化,甚至處于絕迹的狀態。博斯騰湖幾乎實現了物種更新的局面。

爲此生物學界對博斯騰湖魚類的變化進行了一番研究,最終,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首先是繁殖周期問題。河鲈魚的繁殖周期較短,基本上一年期的河鲈魚,就可以開始繁衍,而博斯騰湖的很多土著魚需要六年左右才能繁衍。從周期來看,河鲈魚就占據了先機。更要命的是,河鲈魚的繁殖數量也是土著魚的數倍——換句話說,河鲈魚的繁殖可以用又頻又多來形容,因此雖然河鲈魚基數少,但增長快到了可怕的地步,而土著魚雖然基數大,但增幅太低。因此只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周期,兩者的比例就會逆轉。

同時,河鲈魚的小魚在成長過程中,還會利用基數優勢,吃掉土著魚的後代,這讓本來繁殖率就很低的土著魚,在增量方面進一步減少。

所以此長彼消之下,博斯騰湖的土著魚在無形中遭到了滅絕。

3、結語

當然河鲈魚本身也是經濟魚類。因此相關單位可以通過較低成本的方式,對河鲈魚的擴張進行控制。但是,很多其他入侵物種,危害性比河鲈魚大,治理起來成本也更高。所以,爲了避免外來入侵物種對本土物種的危害,相關單位只能最大化防止外來物種通過非正規渠道進入我國境內。

1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