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金湘軍現場推介山西“火出圈”的三文魚

政知見 2024-05-15 21:35:47

撰文|李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5日在京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金湘軍等受邀圍繞“堅持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推動山西深化全方位轉型”作介紹。

政知君在現場注意到,有媒體提及,今年春節期間,山西出産的大閘蟹、三文魚以及火龍果等新特産,體現了山西現代農業的新成效,請介紹一下山西發展特優農業的一些考慮和做法。

金湘軍首先感謝了媒體對于山西特産的宣介:“您剛才提到的山西大閘蟹、三文魚、火龍果,這些大家覺得乍一聽不大可能在山西生産,現在不光是生産了,而且‘火出圈’,這裏特別要感謝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力宣介。”

他介紹稱,山西的農産品特色比較鮮明,過去的小雜糧、面食,包括老陳醋、水果,大家都比較熟悉。在新時代,我們認爲,實施農業特優戰略,特別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好土特産文章,這對于鄉村振興尤其是産業振興是至關重要的。

他提到,山西踐行大食物觀,突出穩糧保供。山西是糧食産銷平衡省,在播種面積、總産、單産三連增的基礎上,持續夯實耕地基礎,特別是打好有機旱作品牌。每年新建改造高標准農田265萬畝,提升糧食作物單産,爭取産能突破300億斤,去年我們已經接近,297億斤了。

“統籌果、菜、魚、肉、蛋、奶這些農産品供給,構建多元化食品供給體系,特別是要讓更多的像平遙牛肉、隰縣玉露香梨、臨猗大閘蟹、永濟白對蝦,包括大家剛才提到的三文魚、火龍果等這些三晉優品走出山西,豐富大家的餐桌,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希望媒體朋友繼續關注和大力宣介。”金湘軍說,去年,山西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脫貧人口的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3%和15.6%。

在大家傳統認知中,生長在挪威、丹麥等高緯臨海地區的三文魚,緣何會在山西這樣一個內陸省份繁育生長?

近日,《科技日報》刊文介紹,三文魚是生長在寒冷、高緯度地區的冷水洄遊魚類,被國際美食界譽爲“冰海之皇”。之所以遠離大海的內陸省份也能養殖三文魚,奧妙在于水。

報道提到,山西省沁水縣張峰水庫水溫恒定,常年保持在12攝氏度左右,水質優良,清澈無汙染,三文魚養殖得天獨厚。目前,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沁水縣張峰村已經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三文魚養殖基地,年産量可達800噸。

當地相關三文魚養殖公司負責人介紹,其三文魚魚卵從歐洲丹麥引進,屬于冷水性高度洄遊魚類。魚卵引入國內後要進行三個月的孵化,而後生長至3.5公斤左右上市銷售。目前,山西出産三文魚成魚遠銷北京、上海、南京、沈陽等地。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3 阅读:1459

政知見

簡介:觀政識局,知行見遠。北京青年報旗下時政類移動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