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看透,子女拿走這三樣東西後,這個家也就散了

布衣粗食 2024-05-14 15:13:57

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于有一個像樣的家。

道理誰都知道,可是如何才能維系家庭呢?還得從長計議。

我們耗盡一生,帶來豐厚家業,讓子孫欣欣向榮,可謂本事不小。

但是我們老了,也別糊塗,有些東西,我們遲早都是給兒女的,但是不能給太早。否則會導致家庭很快散去。

01

第一,子女拿走父母的“錢財”後,開始嫌棄父母。

《二刻拍案驚奇》中有一個故事。

浙江湖州府有一個叫高廣的教官,工作了大半生,存款有幾百銀子。

他離開職場後,被三個女兒熱情款待,並且女婿也表示:“若是老丈人到我家住,管你到老呢。”

高廣很早就失去了老伴,心想:“與其一個人在老屋居住,也無聊,不如去幾個女兒家,輪番住。”

他把想法說出來,三個女兒也點頭同意。接著,他把財産分成三份,每個女兒一份。

女兒們拿到錢財,也讓高廣住了一段時間。

但是過了大半年,有女兒就不開心了,說:“爹,何不在那邊時節請了,偏要留到我家來請?”

是啊,一個沒有錢財的老人,也就意味著沒有價值,要白吃白喝了。至于之前給了錢財,不是所有的兒女都給了嗎?算不得什麽恩惠。

詩曰:“廣文也有遇時人,自是人情有假真。”

是的,人情也有真的假的。

當你有錢的時候,身邊的朋友真多,兒女也對你客客氣氣的;當你沒錢的時候,才知道什麽是“樹倒猢狲散”。

俗話說:“任是親兒女,還隨阿堵移。”

兒女對父母的感情,會隨著金錢而轉移。這本是錯誤,但很多家庭就是這樣。

人與人交往,本是一場價值交換。要麽是情緒價值,要麽是經濟價值。若是一樣都沒有,這就交往不成了。

從長久考慮,老人只要自己沒有癡呆、躺著,就要自己來管錢財,房子不要隨便過戶,存款不要隨意給一個兒女保管,就是退休金的存折,也不要給誰保管。

人心叵測,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兒女心中的位置,別相信兒女“見錢眼開”的說辭。

02

第二,子女拿走父母的“健康”後,開始疏離父母。

世界屬于我,也屬于你,但最終屬于身體好的人。

健康是老人最貴重的東西。

按理說,健康是在老人自己的把控之中,兒女是拿不走的。

別急著下定論,兒女是可以“借用父母的健康”的。

我的二嬸,大半生在農村種地,生活簡簡單單,也稍有結余。

二嬸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等兒女都結婚了,這孫子外孫就三四個。

大兒子去外地打工,把孫子放在二嬸家。一個月,大兒子給三百多生活費。不夠的話,二嬸要貼補。

接著,小兒子把孫子、孫女放到二嬸家,去了城裏開店鋪。

二嬸和二叔,帶著三個孩子,還要種地、管理果園,養雞鴨。這下就忙得頭昏腦漲了。

特別是農忙的時候,也不見哪一個兒女來幫忙。但是不忙碌,這養娃的錢不夠,怎麽辦呢?

起早貪黑的勞作,終于讓二嬸病倒了。當然,三個孩子也到了五六歲,要去城裏讀書了。

孩子們離開了二嬸,也不見兒子們給贍養費。這讓二嬸很著急。尤其是生病的時候,二嬸不知道應該問誰要錢。

女兒來一句:“你不給我帶娃,別找我。”

大兒子說:“你就幫我帶一個娃,喊什麽苦。”

小兒子說:“我開店,經濟周轉不靈,加上兩個孩子要負擔,去哪裏找錢?”

身體有病痛,身無分文,這讓二嬸的晚年,苦不堪言。若是她不幫帶娃,在農村種地,或者去城裏連續做五六年保潔,還是會多一些存款的。

健健康康的父母,兒女都喜歡。當父母累壞了,不健康了,這就不受歡迎了,就是兒女來探望,都顯得勉爲其難。

03

第三,子女拿走父母的“偏愛”後,開始厭恨父母。

有人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父母老了,但是不等于思想非常成熟,做人非常完美。

總有一些老父母,還要強行管家,均衡兒女之間的感情和金錢。

有的父母,向兒子要很多贍養費,一轉身就送給了女兒。

有的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所有的好處,給了某一個兒女。

還有父母,總是去某個兒女家,什麽都管,導致兒女的家庭,雞飛狗跳。

在各種偏愛之下,被溺愛的兒女,覺得父母給的太少,也不會感恩;被冷漠的兒女,認爲自己什麽都得不到,還倒貼大家庭,以後就不要多管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終究會到收入很少、精神不好的地步。被偏愛的兒女,終究要開始靠自己。這時候,兒女習慣了溺愛,什麽都幹不好,開始埋怨父母。

放手才是愛,這是父母要學會的。萬一學不會,就意味著害了兒女。

04

《家誡要言》裏說:“立身作家讀書,俱要有繩墨規矩,循之則終生無悔無尤。”

任何年紀,持家要有規矩,並且老人要帶頭執行規矩。

未來晚年的體面,建議老人做到三點。

其一,財産有分配的方案,也可以給大家交底,但是不要分完了。誰都心中有數,就不會一直惦記;老人也可以依靠錢財,養活自己。

其二,老人要懂得珍惜健康,拒絕兒女安排的不合理的勞作。帶娃、幫忙開店等,都不是硬性要求。並且在幫忙之前,應該和所有的兒女溝通,避免誤會。

其三,人老了,糊塗的地方總是有的,過去的偏心也無法挽回,此時應該重新調整自己的感情分配。放手所有的兒女,讓他們自己去成長,才是最好的安排。能夠放在手裏的,是牽挂,問候,逢年過節的團聚。

只要老人手裏有錢,心中有情,身體健康,大家庭就有凝聚力。

余生好不好,都要握在自己手裏,別掉以輕心。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18 阅读:6542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7:58

    老人手中有錢,自己才能有尊嚴的活著

  • 2024-06-08 11:27

    什麽屁文章。

  • 2024-05-15 00:23

    掏空父母只剩嫌,病體父母只剩遠,最偏愛的開始厭,健康守財心莫軟!

  • 2024-05-21 18:53

    [笑著哭]

  • 2024-05-15 16:48

    我們耗盡一生,帶來豐厚家業,讓子孫欣欣向榮,可謂本事不小,人生不就是追求這樣的結果嗎,能做到這樣何嘗不是圓滿的人生呢

  • 2024-05-14 21:53

    任何年紀,持家要有規矩,並且老人要帶頭執行規矩

布衣粗食

簡介: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