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彭德懷受到錯誤批評,粟裕爲何沒趁機爲自己平反?

獨家故事 2024-04-08 10:03:29

1984年2月5日,開國第一大粟裕在北京病逝,粟裕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摘掉“帽子”,實際上在粟裕生前,他是有機會摘掉“帽子”的,只不過他沒有選擇落井下石趁機爲自己平反。

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粟裕受到批評,時任防長的彭德懷率先“開炮”,對粟裕的批評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粟裕關于解放馬祖列島的問題,二是粟裕下令志願軍回國的問題,三是粟裕找蘇方要文件問題。

這三件事發生在粟裕時任總參謀長期間,從輕來說是粟裕越俎代庖,說嚴重點就是粟裕越權,是對防長彭德懷的不尊重,不過由于對問題的過度批評,導致錯誤被誇大,對粟裕造成的影響非常不好。

粟裕被撤掉了總參謀長的職務,在1958年9月就被調往軍事科學院任職,負責學院的常務工作,這樣的落差是非常大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壓力,被扣在頭上的“帽子”也成爲了粟裕的心病。

1959年,粟裕終于有了獲得平反的機會,這一年在廬山會議上彭老總受到錯誤批評,一時間對彭老總的批評鋪天蓋地,就在彭老總受批評之際,有人該粟裕提建議,讓他趁機爲自己的問題申訴平反。

在彭老總受到批評之際,如果粟裕跟風批評彭老總,並趁機爲自己之前的問題進行申訴,很大可能他的“帽子”就能夠摘掉,但是粟裕沒有這樣做,在彭老總落難之際他沒有選擇落井下石。

粟裕對那些關心自己的人說:“相信幾十年的革命經曆,自會爲我正名!”粟裕的話不禁讓人肅然起敬,這就是大將風度。粟裕吃過被錯誤批評的苦,自然不願意看到彭老總再吃這樣的苦。

在各位老帥前面,粟裕始終是保持尊敬和謙卑的,不僅是對彭老總,對其他元帥也是如此,有一次粟裕到葉帥家中辦事後離開,葉帥要送他出門,笑稱:“送一送常勝將軍應該的。”

粟裕連忙說:“我只是滄海一粟,何足挂齒!”粟裕對老帥的尊重可見一斑。在職務不如自己的人面前,粟裕也始終保持著謙虛和低調,比如有一次他被哨兵攔在門外,事後他不僅沒有生氣,還當衆人的面誇獎了哨兵。

在彭老總落難之際,粟裕沒有趁機爲自己申訴,相對來說是減少了對彭老總的壓力,不過這樣一來粟裕也錯過了最好的平反時期,此後他直到去世也沒有獲得平反,不過晚年的粟裕過得相當平穩。

1973年,在十大上粟裕當選中央委員,之後又當選了軍委常務委員,後來還當過中顧委常委,晚年的粟裕在軍中和黨內都是比較穩定的,職務也不低,總體來說他的處境是比較理想的。

在粟裕去世的10年後,1994年12月,在張震將軍等人的努力下,爲粟裕的問題進行了處理,指出了1958年對粟裕的錯誤批判,爲粟裕摘掉了“帽子”,正式爲粟裕恢複名譽。

0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