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男子因車禍心髒驟停10分鍾,醒來後,憑記憶畫出“地獄”場景

給你壹點料 2024-05-16 02:39:43

你是不是也曾經好奇過人類死後會去哪裏?是閻王殿還是西方總說的十八層地獄呢?你一定想不到,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就已經有一位機遇特殊的藝術家畫出了真實“地獄”的場景。

這位畫家就是來自波蘭的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富有傳奇性的是,他在某一天不幸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而且在這場災難中,他的心髒竟然停止跳動了長達10 分鍾!

更令人驚歎不已的是,當他重新蘇醒過來時,竟然展現出了一種超乎3尋常的能力——憑借著記憶,開始繪制出一幅又一幅震撼人心的“地獄”場景,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與死亡擦肩而過

如果你曾經目睹過他在那場慘烈車禍之後所繪制出來的那些“地獄”畫作,那麽你內心深處的第一反應毫無疑問將會是一種極度的不適與不安。

因爲這些畫作仿佛是從無盡深邃的黑暗深淵中孕育而生,它們被扭曲和詭異的元素所充斥著,每一個線條都散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息。其畫風不但恐怖,猙獰,而且還會令人本能地感覺到惡心。

即使如此,也不得不承認貝克辛斯基筆下的骷髅、墓碑、十字架等,整體的感覺和我們認知裏的“地獄”確實是高度相似的。

不過這些畫作能夠被世人所知曉,其根源主要還是在于 1964 年在華沙舉行的那次至關重要的畫展。也就是在這次畫展之中,他憑借著自己獨特且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空想寫實”風格作品,猶如一顆璀璨明星般瞬間崛起,並從此聲名大噪、家喻戶曉。

他的畫作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和深刻內涵,不僅令觀者眼前一亮,更讓整個波蘭當代藝術界爲之震撼。

于是就有很多人猜測,貝克辛斯基的這種“地獄”風格的發掘,其實都源于1958年他遭遇的一場驚心動魄的車禍。

話說貝克辛斯基那天也不過是平常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但沒想到只是輕輕晃了一會兒神,就一瞬間,伴隨著刹車的巨響,很快就感覺全身骨頭都碎了似的劇痛無比。他試圖掙紮著站起來,但身體卻完全不聽使喚。

周圍的人們驚恐地圍攏過來,有人撥打了急救電話,救護車的警笛聲由遠及近,迅速抵達現場。醫護人員也匆匆忙忙地將貝克辛斯基擡上擔架,送往醫院。一路上,救護車的聲音響徹雲霄,仿佛在與時間賽跑。

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貝克辛斯基的意識逐漸模糊,那聲音也變得越來越遙遠、越來越微弱。終于,他緩緩閉上了眼睛,仿佛進入了一個無盡的黑暗深淵。

在醫院裏,醫生們竭盡全力地搶救著貝克辛斯基。他們不願放棄任何一絲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對他進行心肺複蘇術。

時間在緊張的氛圍中過得異常緩慢,每一分鍾都度日如年。然而,盡管醫生們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貝克辛斯基的心跳依然沒有恢複。

就在大家幾乎要絕望的時候,奇迹發生了——十分鍾後,貝克辛斯基的心髒竟然重新開始了強有力的跳動!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甚至連經驗豐富的醫生們也感到難以置信。

家人們和朋友們聞訊趕來,他們激動得淚流滿面。但他們並不知道,在那生死攸關的十分鍾裏,貝克辛斯基到底經曆了什麽。只知道他自從醒來後,很快便開始全身心投入繪畫創作,但落在畫布上的每一筆最後都構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獄”。

童年造就的陰影

雖然貝克辛斯基采訪透露自己畫作的靈感都來源于這次的車禍,但是其黑暗詭異的作品中又同時透著一種荒涼,淒冷的末世感,因此也被稱爲超現實末世畫家。而這方面,其實離不開他動蕩不安的童年影響。

你能想象嗎?種族滅絕屠殺、毒氣室、萬人屍坑……這些令人至今想來都會後怕的場景,竟然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了貝克辛斯基的童年時代。

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與夥伴玩耍的自由,甚至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在一個地方好好上學,安靜長大。爲了活下去,不得不跟隨家人四處躲藏,不斷尋找能夠遠離炮火侵擾的地方。盡管那時候的他還是個孩子,但卻目睹了太多太多的血腥和恐怖。

這些黑暗的記憶便猶如夢魇一般,深深地烙印在了貝克辛斯基的心底。即使他已經長大成人,但那些可怕的畫面依然會時不時地湧上心頭,讓他夜不能寐,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

終于有一天,貝克辛斯基意識到,無論如何努力,那些記憶都不可能從他的腦海中抹去。既然如此,何不將這一切都描繪出來呢?他要把自己內心深處最陰暗、最腐朽的東西統統展現給世人看!而且,還要讓這些畫作變得更加恐怖、更加絕望!

于是,貝克辛斯基開始了他的創作之旅。他用畫筆勾勒出一個個扭曲變形的人物形象,他們面色蒼白,眼神空洞,仿佛被死亡籠罩;他用顔料渲染出一片片陰森詭異的背景,充滿了死亡和腐朽的氣息。每一幅畫都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都是對那段黑暗曆史的無聲控訴。

在他的作品裏,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骷髅。

有的是在堆積如山的萬人屍坑內,一顆顆骷髅頭張開著猙獰恐怖的血盆大口;有的則是在漫天黃沙和濃霧彌漫之中,身披一襲黑色鬥篷的神秘死神若隱若現;更有甚者,那些死在高台之上的骷髅,其四肢生長得異常怪異扭曲,讓人毛骨悚然。

不僅如此,還有一對男女相對而坐緊緊相擁,然而他們的身體卻如同黏合在了一起一般,化爲了一具奇特的骷髅……

盡管這些場景透露出一種令人極度不適的觀感,但其中所散發出的那種宛若末日降臨般無與倫比的死亡氣息,卻又能深深地觸動人們內心深處對于戰爭的恐懼和絕望。

就算未曾親身經曆過戰亂的洗禮,僅僅只是通過貝克辛斯基筆下十分具有沖擊力的畫面,便足以讓人感受到被成千上萬的屠殺場面以及毒氣研究所帶來的死亡氛圍所重重包圍的壓迫感。

看到這裏,或許你已經覺得貝克辛斯基的畫實在太抽象難以理解了,然而在1980年轉型之後,他脫離了“空想時期”的創作其實才是最抽象的時候。

家庭悲劇收場

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到了上世紀晚期,已經是各國各地炙手可熱的著名畫家,但他並沒有吃老本,反而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 來完成作品的轉型。

雖然主色調還是以陰郁沉冷爲主,但是相比風格複雜的骷髅與人體形象,他更多的采用了類似紀念碑、雕塑、十字架之類很具有象征意義的巨大物體,利用大量的線條來簡化了畫面背景。

接著你就會發現,這時候貝克辛斯基的畫一眼看過去就沒有早期那麽複雜,顯得簡潔明了很多,但沖擊感卻依然很強烈,還更加難懂了。

貝克辛斯基自己也坦言,他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極致簡約的背景風格,通過運用獨特的光影技巧,繪制出大幅變形的人體形象。這種畫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只需一眼就能確定出自他手。

然而,這個時期對于貝克辛斯基來說卻並不友好,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比較艱難的一個時期。

貝克辛斯基的妻子離世了,這個消息對于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然而,命運似乎並沒有停止對他的捉弄,僅僅相隔一年的時間,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發生——他的兒子湯瑪斯竟然在聖誕夜選擇了自殺身亡。

而那個寒冷的夜晚,本應充滿著歡樂和溫馨,卻被無盡的悲痛所籠罩。貝克辛斯基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之中,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喪妻失子的幾年後,貝克辛斯基最後也死于非命。

貝克辛斯基的屍體在他家那裝飾華麗、金碧輝煌的別墅之中被人所發現,躺在血泊裏的身體上布滿了觸目驚心的傷痕,經過仔細地檢查和鑒定,竟然一共有整整十七處被刺傷的痕迹。而這其中有兩處傷口,更是直接奪走了貝克辛斯基寶貴的生命。

沒過多久,警方迅速采取行動,並成功逮捕了犯罪嫌疑人——羅伯·庫貝克以及他的同夥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羅伯這個犯下如此凶殘罪行的凶手,居然只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大概也就只有十來歲而已。而且更讓人震驚的是,羅伯其實就是貝克辛斯基生前好友的兒子。

一位才華橫溢、天賦異禀的藝術家,本應擁有璀璨輝煌的藝術人生,但命運卻沒再給予車禍的奇迹,讓他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結語

雖然貝克辛斯基沒能繼續車禍心髒驟停十分鍾的奇迹而遺憾離世,但是他敢于用繪畫藝術的方式直面內心曾經的絕望、彷徨,以及平時對于死亡的恐懼。這份勇氣會伴隨著他的作品流芳百世,口口相傳。

正如村上春樹曾經在《挪威的森林》中所寫:“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或許我們都會恐懼死亡,認爲生命非死即生,但其實總有些東西會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