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案雖是冤案,但藍玉之死卻是其咎由自取

史海撷英 2024-03-17 17:06:19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爲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進而橫掃北元的大將藍玉被朱元璋下令公開處刑。按照朱元璋的指令,藍玉被處剝皮實草之刑。“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舻侯硃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爲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诏布告天下,條列爰書爲《逆臣錄》。至九月,乃下诏曰:‘藍賊爲亂,謀泄,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胡謂丞相惟庸也。于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凡列名《逆臣錄》者,一公、十三侯、二伯。葉升前坐事誅,胡玉等諸小侯皆別見。”

臨終前這位戎馬一生的大將忍不住大聲鳴冤,後世不少人也認爲,藍玉之死其實是朱元璋爲了鞏固自身權力誅殺功臣的又一例證,曆史上藍玉之死究竟所謂何事?他是否其罪當誅?

其實,只要了解藍玉的人都能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藍玉案看似冤屈,實際上藍玉的死屬于是咎由自取。

當時朱元璋處死藍玉的罪名是謀反,按照公開史料記載,當時藍玉府上一名叫做張仁孫的工匠公然告發藍玉企圖謀反,結果就釀成了赫赫有名的藍玉案。最終因藍玉案被牽連的人多達數萬人。

然而事實上,當時藍玉案的各種細節都在表明,這起案件屬于是一樁特大冤案,藍玉府上的這名匠人供述,藍玉命令他組織打造各種軍械,以便于支持自己起兵所用,結果這名工匠的身份是藍玉府上的一名染匠,根本就不具備打造兵器的技能。

而且,整個辦案過程更是漏洞百出,比如說當時吏部尚書詹徽,奉朱元璋之命審問藍玉是否還有高級官吏作爲他的同黨,結果天生不服的藍玉索性表示,詹徽就是同黨,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當場下令將詹徽逮捕,很快將其以謀反罪誅殺。《名山藏》雲:“居一年,藍玉坐謀反,上使詹徽從太孫錄玉,玉不服。徽叱曰:‘速吐實,毋徒株連人。’玉大呼:‘徽即臣黨矣。’太孫曰:‘有是哉?’捽徽下先斷其手足戮之市中。”文士王行曾在藍玉府中授課,亦被殺,史稱“藍玉案”。

詹徽

吏部尚書作爲六部主官,地位非同小可,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高級官員,竟然被朱元璋舉手投足之間處死,對于外界産生的震撼可見一斑,據說此事之後,明朝官吏甯可不作爲,也絕不輕易參與某些敏感事務的辦理。

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從法理來看,藍玉本身沒有謀反,以謀反罪處死確實是屬于冤案。但是,藍玉之死他本人有著極大的責任,本身死得並不冤。

之所以說藍玉不會謀反,首先是藍玉沒有謀反的動機。一方面,藍玉是淮西勳貴中最晚落馬的高級武將,而且正常情況下,藍玉擁有善終的資本。

朱元璋對于藍玉的期望一直就非常之高,鑒于他征戰沙場的赫赫功勳,朱元璋對于藍玉的信任以及對他軍事才能的認可,都達到了一個無以複加的地步。爲了籠絡藍玉,雙方結成了兒女親家,藍玉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之子。不僅如此,鑒于藍玉的年紀更小,他還一度被朱元璋認定爲輔助下一代大明皇帝的核心大將。而且,藍玉本身已經獲得了涼國公的封號,無論是從哪個角度衡量,藍玉都是成功人士,完全沒有必要冒著殺頭的風險,組織所謂的謀反。其實,朱元璋本人或許也清楚,藍玉根本沒有謀反,但是他必須要死,這是種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藍玉必須被處死的原因同樣來自多個方面。

首先是自身原因,藍玉本人戰功卓著,而且軍事才能極佳。作爲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很早之前已經在姐夫麾下效力,多次立下戰功,最終得到了朱元璋的關注,一度是風頭正盛,成爲了獨當一面的大將。然而,在大明王朝建立前後,藍玉已經表現出了極大的問題。

藍玉

在平定北元的作戰中,北元貴族八萬多人投降,藍玉在這場決定性的軍事行動中,立下了不可撼動的功勳。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藍玉先後犯下了兩件大錯,“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爲涼,仍镌其過于券。”從朱元璋給予藍玉的懲處就能看出,朱元璋對藍玉極度偏袒,甚至已經達到了縱容的地步,在其他人身上已經足夠殺好幾遍的罪行,在藍玉身上只能用象征性懲罰來形容。

然而,此後的藍玉依舊是在朝廷上肆意妄爲,包括豢養了幾千奴仆,縱容這些人欺男霸女搶占民田,甚至鞭笞毆打官吏。“太祖遇之厚。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嘗佔東昌民田,禦史按問,玉怒,逐禦史。”然而,由于另外一個原因,朱元璋依舊是沒有發作。

這個原因就是藍玉被殺的第二個原因,屬于是外部因素,藍玉的後台准確說就是太子朱標,作爲一個從戰爭年代走來的太子,朱標雖然被評價爲生性仁厚,但是朱標的手中依然獲得了不少手握重兵將領的支持,這些開國重將以藍玉爲核心。

這套配置與朱元璋的既定安排完全吻合,一旦朱元璋駕崩,太子朱標也擁有自己穩固的基本盤,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有強大的掌控能力。

結果萬萬沒想到,朱元璋無比滿意的繼承人居然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病薨逝,這對于朱元璋産生了巨大的觸動,最終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權力架構。朱標的薨逝讓原本爲太子朱標留用的大將藍玉突然間成爲了一個十分尴尬的存在。

朱重八

原本囂張跋扈的藍玉,因爲有太子作爲自己的保護傘,朱元璋也不會輕易對他下手。正因爲如此,藍玉的種種行爲雖然已經到了接近目無王法的地步,但只要他對太子足夠忠誠,藍玉的安全就始終能夠得到保證。

然而,隨著朱標的薨逝,藍玉徹底失去了最強大的保護傘,原本留給太子朱標的護航大將就這樣成爲了大明王朝未來可能成爲的不安定因素。

曆經坎坷、從戰爭中殺出重圍的朱元璋很快意識到藍玉未來將成爲整個國家的毒瘤,至少對于未來皇帝朱允炆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朱元璋當機立斷,認爲“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要趁著自己在世的時候提前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天生軟弱的朱允炆根本掌控不住藍玉這樣的猛將。

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不知朱棣是否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未來可能會成爲改變曆史的人物,他作爲朱元璋除太子朱標之外最喜歡的兒子之一,竟然在朱元璋耳邊提出了一個相當狠辣的建議:“在朝諸公侯,恣意妄爲,將來恐尾大不掉”。

朱棣的建議看似中肯,實際上矛頭直指藍玉。因爲,淮西勳貴此時已經被朱元璋收割殆盡,除了極個別有機會善終的人已經退居二線之外,其余基本已經是隨朱標而去。

就在朱棣提出建議後不久,錦衣衛突然宣布,接到藍玉府中官員舉報,藍玉意圖謀反,經過一番聲勢浩大的查證審理,藍玉家族包括藍玉親信部屬等相關人員,共同達兩萬多人被拘捕。這些人幾乎很少有人幸免,數千份證詞中,竟然沒有藍玉本人的供狀,盡管如此,依舊沒有影響藍玉最終被殺的命運。

令人唏噓的是,朱元璋爲了皇孫的未來而大開殺戒,一萬多人成爲太子朱標的殉葬品,但正因如此,關鍵時刻卻沒有人能夠爲脆弱的建文王朝保駕護航,這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而藍玉雖然是被誣告謀反,但縱觀此人言行,其實被殺也並不冤枉,只是一場藍玉案,所有人都是輸家,卻意外成就了明成祖朱棣的崛起之路。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