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艦回國路有多艱難?船底挂滿黑色物,被土耳其索要10億過路費

洞察軍事 2024-04-24 12:23:32

很多人不知道,遼甯艦,作爲我國首艘服役的航空母艦,其回國之路可謂曆經波折。這艘航母的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在蘇聯解體後,其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僅爲68%。因爲建造船塢位于烏克蘭國土上,所以該軍艦順理成章被烏方繼承。由于獨立之初,烏克蘭經濟低迷,又欠了不少外債,再也無力繼續建造瓦良格號。加上欠不少材料商的錢,綜合考慮後,烏方決定將其出售。

90年代的中國,經濟開始發展,急需增強海軍實力,而西方國家又對我們層層技術封鎖。知道了烏克蘭出售航母之事後,愛國商人徐增平站出來,沖到了第一線,前往烏克蘭談判,想以改造成遊輪的商業用途,獲得航母,但因爲美國的阻擾,最終改爲拍賣。後來,經過一系列努力,最終中國以高價2000萬美元拍下這艘未完成的航母,並開始了艱難的回國之旅。

當時,美國爲了防我們,又要去烏克蘭拆除了航母上所有的系統。所以,這艘航母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殼。無奈我方,只能找托運船只將其拉回來。這只是第一個難題而已。航母的回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從烏克蘭出發,它需要通過多個海峽和海域,才能抵達中國的港口。在這個過程中,其遭遇了重重阻礙。

特別是在經過土耳其海峽時,由于美國的幹預,土耳其政府一度拒絕讓瓦良格號通過。理由是航母體型太大,會影響其他船只。接著開始露出狐狸尾巴,提出了要繳納10億美元擔保費,還要周邊一國作爲擔保才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與土耳其進行了差不多2年的談判和協商,最終讓利了土方超過20億美元的旅遊合作之後,才得以讓瓦良格號繼續前行。

2002年,當瓦良格號曆經艱辛抵達大連港時,在場人員驚訝地發現,船身鏽迹斑斑,而其船底竟然挂滿了黑色物質。讓人十分心痛和氣憤。這些物質看起來密密麻麻的,讓人不忍直視。經過專家的鑒定,這些黑色物質原來是藤壺、貝類、藻類等海洋生物。這些生物在瓦良格號長時間的航行過程中,逐漸附著在船底,形成了一層厚厚的黑色覆蓋物。

這些藤壺不僅增加了船體的重量,加大了航母的燃油消耗,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會對船底造成腐蝕和損害。這對于一艘航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如果不及時清理,這些藤壺可能會對航母的航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看到這一幕,我國的專家們怎麽能不憤怒呢。他們紛紛表示,這些藤壺的附著,完全是因爲瓦良格號在回國過程中遭遇了太多阻礙,導致它在海上漂泊了太長時間。如果不是美西方的幹涉和阻撓,瓦良格號早就應該回到祖國的懷抱,也就不會遭受這樣的損害。

不過,盡管經曆了重重困難,瓦良格最終還是成功回國,並經過改造和升級,成爲了我國海軍的重要力量。它就是如今的遼甯艦。

0 阅读:407

洞察軍事

簡介:分享古今中外軍事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