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舉報偷逃稅、被質疑高管跑路,萬科反擊!

閨蜜財經 2024-04-15 23:32:12

摘要:報案、起訴(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91篇原創

4月14日,萬科披露了最新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其中詳細回應了近期的市場傳聞。

比如,萬科否認管理層謀取私利,回應了近期被傳得沸沸揚揚的煙台的實名舉報一事,否認了拒不交賬等情況,以及否認有高管被邊境控制,披露了其中涉及高管的行蹤。

近期,從某些財經大V到散戶,公開宣稱對于萬科的“信仰”破滅。各種不利輿情的持續發酵,對于萬科的“自救”頗爲不利。

01

承認“遇到了階段性經營性困難,流動性短期承壓”,否認管理層謀取私利。

4月14日下午16:30—18:00,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和董事會秘書朱旭接待了廣發證券、花旗證券、摩根斯坦利、中金公司等8家機構投資者。

首先萬科介紹了公司大致情況,承認從總的經營情況來看,當前遇到了階段性經營性困難,流動性短期承壓。

前不久萬科發布2023年年報,其中披露的情況更爲詳盡。也是近期一些投資者“信仰”倒塌的直接導火索。

2023年,萬科銷售額3761.2億元,同比下降9.8%,規模仍保持在行業第二位;全口徑收入558.1億元,同比增加8.9%,但財報中的關鍵數據並不好看。

2023年,萬科全年實現:

營業收入4657.4億元,同比下降7.56%;

營業利潤292.5億元,同比減少43.78%;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1.6億元,同比下降46.39%;

實現投資收益26.9億元,同比減少34.7%;

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9.1億元,同比增長42.24%,有較好改善。

財報解釋,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結算毛利率下降,部分開發項目計提減值。

更讓投資者破防的是,萬科自1991年上市以來,首次宣布不分紅、不轉增。

02

淨負債率不降反增,“自救”迫在眉睫:今明兩年債務規模計劃下降1000億元。

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底,萬科的債務情況不容樂觀:

淨負債率爲54.7%,較2022年底不降,反而提高了11個百分點;

有息負債合計3200.5億元,占總資産的比例爲21.3%,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624.2億元,占比19.5%;一年以上有息負債2576.3億元, 占比爲80.5%;

期內,實際利息支出合計142.6億元,爲近3年來最多的一年,比2022年增加了22.2億元;

其中資本化的利息合計94.2億元,比2022年增加22.8億元。

此次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萬科稱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穩定經營和降低負債的方案,將首先立足“自救”。同時,還立下目標:今明兩年債務規模計劃下降1000億元,讓“債務風險獲得實質性化解”。

盡管萬科是此輪周期調整中,最早喊出“活下去”的龍頭房企,然而疊加疫情這只黑天鵝一飛三年,萬科卻“依然維持擴張慣性”和未能擺脫行業慣性,調整不及預期。

投資關系活動中,萬科也反思了導致目前困境的原因,但針對近期輿論質疑管理層謀取私利的說法,予以堅決否認。

03

除了業績和債務,近期萬科最爲輿論熱議的是煙台實名舉報與高管的傳聞。

萬科披露了此次實名舉報的是煙台日櫻集團下屬公司,實控人爲李軍。煙台萬科與合作方李軍,合作了近10年,涉及7個項目。

2021年開始,煙台多個項目銷售不及預期,煙台項目公司的資金無法按照李軍一方意願繼續分配,而李軍一方提出了16億元的巨額訴求,進而導致雙方矛盾激化。

萬科回應了舉報中提到的關鍵3點。

萬科否認雙方合作中,煙台萬科挪用資金的說法。稱煙台項目是按合作協議,由萬科對項目資金統籌管理。

萬科披露,2023年,舉報方稱萬科挪用資金就已報案,但煙台公安機關經過3個月調查取證後,于同年11月作出決定不予立案。

關于煙台萬科偷逃稅的問題,稅務機關已經進行了稽查,萬科一方“不存在拒不交賬的情況”。不過,目前事情還未有定論。萬科披露的進展,也僅是稅務機關和煙台萬科交換了初步的稽查意見,“目前稅務機關亦沒有認定煙台萬科存在偷逃稅款之主觀故意”。

萬科否認存在通過跟投制度向高管輸送利益的行爲。

對于煙台合作方在網絡的言論,萬科稱是誹謗,並已報案和正在提起民事訴訟。

關于濟南萬科總經理肖勁被公安機關帶走,萬科披露肖勁是因個人案件所致,“與煙台舉報無關”。

此外,萬科否認了高管被邊控的傳聞,並詳細披露了輿論中涉及的幾位高管及前高管行蹤和去向。

總的來說,萬科陷入輿論漩渦,根源還是在于業績拉垮和債務壓力。這輪的房地産周期轉換,除了地産人,每一位關心樓市的人都深刻體會了趨勢的力量,哪怕是曾經創造過很多財富神話的龍頭企業也不例外。曾經的“信仰”有多堅定,如今就崩塌得有多徹底。

本月初,萬科發布了今年一季度未經審核銷售數據。今年3月,其合同銷售金額245.1億元,同比減少42.5%;今年1-3月合同銷售金額579.8億元,同比減少42.8%。

這個業績,目前在房企中較爲常見,畢竟大行情擺在那裏。房地産行業的深度調整還在繼續,“活下去”是每家房企和投資者最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未注明數據均來自于公司財報及公告,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0 阅读:2

閨蜜財經

簡介:讀懂財富邏輯,尋找價值公司,拒絕做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