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即將入主這家上市龍頭,背後是什麽布局?

悲了傷的白犀牛 2023-12-06 21:42:37

近日,國內安全廠商龍頭啓明星辰發布公告稱,證監會已同意啓明星辰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待相關流程走完後,中國移動將成爲啓明星辰實際控制人。

此舉與2020年底中國電信入主安全廠商辰安科技如出一轍,只不過中國移動的出手更大,直接拿下了産業的龍頭,啓明星辰已連續8年領跑數據安全市場。

當然,中國移動也付出了更高的價格——41.43億元。當前,啓明星辰市值251億元,而辰安科技市值49億元。

爲什麽兩大運營商巨頭先後出手控股安全廠商呢?

畢竟這不是常有的事,雖然中國移動最近在投資市場多有舉動,但一般多是戰略投資,很少取得控股地位的,而中國電信更是甚少斥巨資投資外部企業,更別談取得控股地位了。

事實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先後入主安全廠商,這背後反映出運營商企業對于未來産業格局發展的研判,以及基于這種研判的業務發展布局。

- 01 -

未來産業格局將如何發展?

未來産業格局如何發展,這跟最近兩年各級政府挂在嘴邊的兩家大事密切相關——統籌做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發展”是過去幾十年我國各種工作的核心,這很好理解。爲什麽最近自上而下如此高調地強調“安全”呢?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會知道,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簡單來說,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准備。

強調安全,就是爲了應對這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而做的准備。尤其是在今天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安全的邊界從物理世界開始全面轉向數字世界,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成爲保家衛國的新戰場。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的産業格局與前面二十年相比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一個變化是,安全將從後台走向前台,從過去輔助性、支撐性、成本性的角色,走向主導性、産品性、價值輸出型的角色,我甚至認爲,安全將成爲社會性的基礎能力,安全能力從阿裏、華爲等一家家企業中抽離出來,形成社會共用的安全能力體系,成爲類似于罩在瓦坎達上空的防護網。

另一個變化是,國有企業將在未來安全産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像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這類社會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數字經濟的助力者,安全對它們來說有更高層次的要求,不光自身的網絡安全、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要保障好,還要向社會輸出安全能力,保障數字社會的安全。

對私營形式的互聯網巨頭來說,安全保障可能是一種增值要求、附加值,但對國資形式的運營商來說,安全保障是本質要求,是責任和義務。舉個例子,2021年發生的阿裏雲安全漏洞優先上報美國軟件基金會事件,于國家肯定是不利的,但後果也只是工信部暫停與其合作,而如果此事發生在運營商身上,後果可想而知將是非常嚴重的。

簡單而言,安全當前是一件國家層面的關鍵大事,而國家對于互聯網巨頭和運營商在安全保障上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運營商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 02 -

運營商業務發展如何布局?

運營商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這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運營商要有足夠的能力保證自身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二是運營商要有足夠的能力去保障數字社會的運行安全。

今天,以中國移動爲代表的運營商都有雙重身份,通信運營商和數字服務商。作爲通信運營商,網絡安全自不用多說,那是通信企業的生命線,再重視也不爲過,這方面過去二十多年來運營商一直在網絡安全上傾注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過去依靠廠商實現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快速實現內化。

作爲數字服務商,近幾年來,三大運營商積極投身數字經濟主戰場,向全社會提供算力(雲計算)、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服務,與此同時,運營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要從網絡安全上升至應用安全、數據安全。

舉個例子,在冬奧會期間,移動雲承載了賽事直播的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服務等需求,短短16天內,移動雲累計攔截web應用中高危攻擊6445萬起。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如今,運營商正在承擔著國資雲、國家雲的建設重任,後續將有越來越多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核心系統平台會運行在國資雲、國家雲上,如何進一步建設高安全防護水平的數據安全基礎設施底座,這是當前運營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再繼續往前看的話,如果真的要在社會層面打造一張類似瓦坎達上空的安全防護網,那這個防護網的建設重任毫無疑問也將落在運營商身上,運營商必須有足夠的安全能力輸出去保障數字社會的運行安全。

簡單總結一下,國家需要一個安全可控的信息基礎設施底座,運營商的央企身份確保了其“可控”,但在“安全”上,運營商還面臨很多短板,技術上的、産品上的、人才上的、管理機制上的,關鍵是,當前時間相當迫切,運營商競相斥巨資入主安全廠商,正是想借船出海、補足這些短板,與自身已有的安全能力相融合,快速形成一個攻守兼備的安全保障能力體系。

0 阅读:52

悲了傷的白犀牛

簡介:TMT行業分析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