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搭上比亞迪DM-i快車道,雙贏的背後還有更大的棋?

百姓評車 2024-05-10 08:31:17

近日有媒體報道,豐田在華合資公司有望采用比亞迪超級混動技術(DM-i),來取代目前已有的豐田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豐田采用比亞迪DM-i技術,有一個重要的現實考量,那就是這一技術更爲成熟、成本也更低。

這並不是豐田第一次和比亞迪合作,比如去年豐田推出的bZ3,就是采用了比亞迪的一系列技術,包括電機和磷酸鐵锂電池等。而且,豐田和比亞迪甚至還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便開展更爲深入地合作。

事實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氣化、智能化等領域已經處于領先地位,而合資品牌受困于在中國銷量持續萎靡的現狀,與之合作的意願在不斷增強。此前,大衆和小鵬、Stellantis和零跑之間都達成合作協議。

所以,此次豐田在華合資公司采用比亞迪DM-i超混技術,可以理解爲和中國新能源品牌合作深度進一步加強。

加快混動在中國市場落地

豐田在華合資公司采用比亞迪的DM-i混動技術,在相當大程度是自己的那套THS混動技術不適應目前的中國市場。

可以說,豐田的這套THS技術在産品經濟性和技術穩定性上是標杆般的存在,因爲豐田的THS(Toyota Hybrid System)混合動力系統憑借獨特的行星齒輪組設計獨樹一幟。該系統通過行星齒輪巧妙地將發動機、電機和電池進行耦合,實現對動力的精准分配,驅動車輛行駛,以至于汽車圈裏一直流傳著混動只有兩種,一種是豐田,另一種叫其他的說法。

也許正是因爲豐田在混動技術領域的一家獨大,以至于在後來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更叠速度相對緩慢。而中國新能源品牌則是另辟蹊徑,諸如比亞迪、本田、吉利等國産品牌,它們所研發的混動系統則采取了不同策略。

簡單來說,豐田的THS是以發動機爲主、電機爲輔的混動技術,而比亞迪DM-i是以電機爲主、發動機爲輔的混動技術,從動力層面上來說,前者更趨近于一台油車,後者則是一台電車。

在這裏,我們不評價誰高誰低,只是從實際體驗來看,DM-i在實際駕駛體驗及能耗表現上,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豐田的混動。以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爲例,在城市通勤,能夠帶來安靜平順的駕駛感受,而豐田混動車型會出現發動機介入頻繁,噪音控制等情況。再加上因爲大量智能硬件的出現,也使得豐田混動車型趨于劣勢。

消費者的選擇往往是市場最真實的反映,國産PHEV混動車型銷量的快速增長無疑印證了這一點。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競爭,國産混動系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並成功地打破了豐田在混動領域的壟斷地位。豐田混動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事實上,豐田早已和比亞迪進行了合作。去年3月份,豐田bZ3上市,由豐田、比亞迪聯合開發而來,核心動力系統采用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機和磷酸鐵锂電池。而且,豐田和比亞迪還合作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雙方互派工程師,共同開發車型。

如今,豐田將合作範圍擴大到混動領域,也說明豐田確實有些著急了,甚至把一向引以爲傲的THS混動都摒棄了。

王傳福此前曾說,豐田和中國新能源車企相比,在産品的快速投入上面還有一點差距。而通過與比亞迪合作,可以讓豐田的電動車産品,提前兩到三年進入市場,更快落地。

有報道稱,從未來産品規劃來看,涉及車型大約有兩三款。不過,這些産品是否都能如約落地,還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相關人士表示:“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采用比亞迪DM-i技術,豐田也一定會進行新的打磨和調教,最終車型的駕乘體驗還是會有所不同”。

中國品牌出海路徑多樣化

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國際大廠看重中國市場,不甘心放棄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表面上看,它們是在借助中國新能源品牌的技術,重拾往日榮光,但是,隨著這些巨頭不斷與中國供應鏈開展深入合作,中國汽車的技術出海路徑也會變得愈發清晰,從供應鏈到整車,實現中國汽車發展的新局面。

根據最新一期新車上險量數據顯示,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4月銷售161萬輛新車,全年累計銷售588萬輛,基本與去年同期表現持平(同比下降0.3%)。其中,新能源車1-4月銷量同比增加35.1%。參照過去幾年同期表現,除了2020年受疫情嚴重影響外,2018年-2022年,新能源車同比增長幅度均超過1倍以上。

其中,有新能源汽車銷量基數增大的原因,也有整體車市消費意願不強,新能源向上突破的後勁不足的原因。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比以及滲透率不斷增強,再加上持續不斷的價格戰也在影響消費者的購車心理,可以預想到未來中國新能源車市的增速將會越來越慢。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推出新車、新技術方面更是不遺余力,非剛需用戶在買車這件事持等等看的態度,過一段時間再買車肯定會比當下買車劃算,一來是價格更便宜,二來是新車技術更先進,體驗也更好。這就造成了一個事實,消費者越不買車,廠家越著急,産品內卷化越嚴重,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就越低。

換句話說,就是新能源車市增速將接近天花板。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車企肯定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但是由于複雜的國際形勢所限,中國新能源出口海外又面臨著諸多困難。于是,借助國際大廠在華合資公司這條線,中國新能源品牌或許未來會走出一條新路徑。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産副總經理周鋒在北京車展上就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以日産制造品質和全球經驗爲根基,進一步整合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加快新能源轉型落地,並推動新能源産品進階海外市場。"

某種意義來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把出口這個環節打通,沒有人能夠抗拒新能源汽車産品的智能化和電動化帶來的全新體驗。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在一直謀求出口海外。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在汽車出口增長中,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占乘用車出口量的31%。和國際大廠在華合資公司合作將使得“出海”方式變得多樣化,這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利大于弊的。

合作嘛,總不會是剃頭擔子一頭熱,自然是雙方各自利益的綜合考量。

百姓評車

北京車展上,豐田汽車公司董事、執行役員、副社長、首席技術官中嶋裕樹明確,豐田一定會做PHEV,本月底,豐田汽車將在日本舉辦“全方位電動化技術發布會”。”有知情人士透露:“屆時,不僅會介紹豐田將如何在PHEV方面發力,同時,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型超級發動機或許將一並公布。”

看到沒有,豐田也是兩手准備,市場經濟就是如此,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利益永遠是不變的話題。

一場大戲正在上演。

0 阅读:145

百姓評車

簡介:最接地氣的汽車新媒體 彙聚來自百姓的汽車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