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問題,中美罕見達成一致,美媒口風突然改變口風

谷火平 2024-05-15 11:11:42

打就打,該談還要談,中美之間在對抗博弈中尋求對話,這已經不是什麽秘密。在軍事、外交、經濟、科技領域交鋒不斷的當下,中美之間在應對氣候變化危機方面卻找到了合作共識。根據《環球時報》報道自5月7日開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將率團赴美,與美國總統國際氣候政策高級顧問波德斯塔進行會談。中美兩國新任氣候特使上任以來首次會談,涉及的內容涵蓋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經濟等各個領域,“擱置爭議,直面挑戰”也成了此次中美氣候會談的主旋律。

大家都知道,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氣候危機已經成爲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生存挑戰,中美作爲大國,自然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擔當。早在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期間,中美兩國就在氣候問題上達成了合作共識,恢複了雙邊氣候合作工作組。然而,美國政府在呼籲中美氣候合作的同時,卻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瘋狂打壓,這讓雙方的會談工作遇到一系列瓶頸。對于拜登來說,一直希望將美國塑造爲拯救全球氣候危機的“英雄”形象。

畢竟,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就已經退出《巴黎協定》,再加上美國是導致全球氣候危機持續發酵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爲了重塑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話語權,早在2021年,拜登在全球領導人氣候變化峰會上就高調宣布了美國的雙碳目標,計劃在2030年前把碳排放量降低到50%左右。然而,口號喊得響亮,但行動起來卻寸步難行。能源結構調整,經濟體系的轉型本身就牽一發而動全身,拜登政府雖然設定了藍圖和路線,但真正推動起低碳轉型卻發現,在很多領域都離不開中國。

就以光伏産業爲例,數據顯示,過去10年我國發電成本降幅已經超80%,更是在全球市場中全面確立了效率和成本優勢。國際能源署2023年數據顯示,僅僅是太陽能電池板的出口量,中國企業就占據 了全球市場超過80%的份額。反觀美國,當下對新能源産業的需求量也在持續猛增。據美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美國的光伏裝機量已經達到162GW,和2022年相比增長13.5%。按照美國政府的規劃,未來太陽能發電在美國電力産業中的占比將逐年遞增,預計到2025年,其在發電總量中的份額將達到7%。

在應對全球氣候危機方面,美國打定的主意是既要自身發展,又要樹立形象,還要打壓中國。比如在將光伏供應鏈引流到本土的過程中,拜登政府就對中國光伏産品不斷加征關稅,並動用政府幹涉手段進行所謂的“反壟斷調查”。而爲了支持本土光伏産業發展,拜登政府早在2022年就通過了高達369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但事實證明,中國光伏産業即便在美國及其盟友的瘋狂打壓下,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而拜登及白宮高層也逐步發現,失去了中國供應鏈,美國自身的光伏發展計劃也推進得越來越緩慢。

正是因爲中國在應對氣候危機、發展綠色新能源産業方面已經領跑全球,美國在該領域更是離不開中國的幫助與合作,因此,美國媒體也一改此前強勢的口風,聲稱美國不應該在該領域和中國開戰,因爲根本贏不了。

然而,美國政府卻並不這麽想。就在中美氣候特使會談後的第二天,拜登政府就計劃宣布對中國新能源企業加征關稅。根據彭博社等權威美媒報道,美國即將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光伏在內的“三駕馬車”痛下殺手。其中,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關稅將升至100%,中美之間的嫌隙將再度擴大!

0 阅读:53

谷火平

簡介:谷火平關注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