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拒絕“接地氣”,兩腳死活不肯沾地,原來藏著這3種小心思

莞家媽媽 2024-04-18 20:46:08

張思萊醫生曾表示,寶寶光腳走路好處多!所以在寶寶還沒進入學步期之前,家長就希望孩子能多嘗試。比如讓他光著腳丫踩踏在不同的地面上,以豐富感官,促進腳上的觸感神經發育。

很多時候,我們攙扶著寶寶的腋下,讓他光腳在地板、地毯上搖搖擺擺地行走,或隨心所欲地蹦蹦跳跳。如此溫馨和諧的畫面,常常讓人忍俊不禁。

然而家長們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呢?你想讓娃更“接地氣”一點兒,但寶寶的小腳丫好似有自己的想法。當你准備把他放到地上時,小家夥卻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抗拒!

爲了不讓兩腳沾地兒,他能輕松做出一字馬、劈叉、雙腿盤成麻花等高難度動作。那造型叫一個花樣百出,連家長也被小家夥的奇特表演整懵了:這小身板裏到底隱藏著多大的潛能啊!

🔻寶寶腳不沾地,原來藏著這樣的小心思

有一次去海邊,我陪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時,遇到一對年輕夫婦,手裏抱著一個1歲左右的小寶寶。看樣子夫妻倆是想把寶寶放下來,與沙子來個親密接觸。

怎料小家夥死活不肯下地,像八爪魚似地粘在爸爸身上。媽媽在旁邊試圖抓著她的腳丫體驗一下沙子的觸感,但小家夥一碰到沙子,就像個燙手山芋一樣猛縮回來,並嚎啕大哭!

小夫妻皆是哭笑不得,最後只得爸爸一直把娃抱在手上。寶媽無奈地說,孩子明明已經學會走路,剛在水泥地還走得好好地,這沙子軟軟地也不硌腳呀,咋就不願意下地了呢?

有些家長不明所以,認爲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自己平時把娃養得太“嬌氣”,或者小家夥有潔癖?因爲換個幹淨平整的地方,寶寶就不會有任何抗拒。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形並不少見,但並非是寶寶矯情或潔癖,主要還是源于內心本能的恐懼以及抵觸。通常,寶寶拒絕接地氣,兩腳不肯沾地兒,心裏往往藏著自己的小心思!

👉對陌生環境畏懼

小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限,對身邊未知的事物會感到不安。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讓他很沒有安全感,甚至覺得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故斷不會去嘗試自認爲 “危險”的事。

生活中,一些在大人眼裏習以爲常的事物或環境,對寶寶來說卻是充滿未知的世界。感知到“危險”,他們便本能地開啓自我保護機制,做出一些抗拒行爲,這也就不奇怪了。

👉沒什麽比父母的懷抱更安全

嬰幼兒時期,寶寶的安全感主要來源于父母。所以當他們感到不安,或覺得自己身處陌生的“險境”時,便會一個勁地往爸爸媽媽懷裏鑽,並像塊小橡皮糖一樣緊緊粘在你身上。

因爲只有被父母抱在懷裏,寶寶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當然,有的寶寶可能是活動的時間太長,身體疲憊,不想自己走路,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確實紮腳不舒服

小寶寶的邏輯思維是很直觀的,腳踩沙灘、草地和泥地等,觸感比走在平地上差多了。寶寶踩過一次覺得不舒服,就再也不願嘗試了。

而且寶寶看到粗粝的沙子、鋒利的草尖、凹凸不平的泥地等,覺得會紮傷自己的腳,地勢不穩也會讓自己摔跤,因此覺得在上面活動是一件特別難受的事。

🔻讓寶寶更接地氣兒,家長試試這樣做

那麽,遇到寶寶腳不肯沾地兒的情況,我們該怎麽解決呢?建議:

1.讓孩子緩一緩再試

孩子不願意做的事,別強硬把他放下去,恐會讓其生産逆反心理。哪怕後來知道這並不可怕,但心理傷害是無法消除的。我們需要等一等,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慢慢引導並打消他的抗拒再嘗試。

2.給寶寶做示範

寶寶不願意下地時,爸爸媽媽可以示範給寶寶看,腳踩地上跑跑跳跳、開心地玩耍嬉戲,並吸引寶寶參與進來。當寶寶被吸引到遊戲中,說不定很快就會忘記抗拒啦。

3.語言安慰和引導

寶寶不願下地並且哭鬧不止時,家長可以輕聲安撫,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納的。如果是大一些的寶寶,還可以嘗試給他講講有關的繪本故事,讓他敞開心扉去接受並適應新的環境。

4.給寶寶穿上鞋襪試一試

因爲寶寶腳上皮膚稚嫩,對地面材質觸感會比大人更爲敏感。所以爲了避免小腳丫受傷,有必要給寶寶穿上鞋子或襪子,待孩子慢慢接受並適應以後,再嘗試脫去鞋襪嘗試新的觸感體驗。

5.消除地上的危險隱患

有時寶寶不肯下地,或許是因爲之前有過不好的體驗。比如草叢中裏有樹枝刺腳、蟲子咬腳,沙子燙腳或有尖石紮腳,泥地沾腳容易讓寶寶失去平衡……總之讓寶寶下地之前,我們一定要確保地面是足夠安全的。

結語

寶寶拒絕某件事的時候,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我們要從孩子本身、養育方式或周圍環境等找找原因。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慢慢接納新環境,而不是強迫適應。待寶寶陌生感淡去,危機感消除,警戒放松,自然就會下地開心地玩耍了。

@莞家媽媽 我是一名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支持關注,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娃!

0 阅读:39

莞家媽媽

簡介:您的育兒方式決定孩子未來,一起加油,做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