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月亮嗎?上面有外星人基地?

朝宗驚鳴 2024-05-16 22:22:18

月球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熟悉的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麽,以及它爲什麽會在那個位置。

人類有沒有登過月?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沒什麽好爭論的。不論登月陰謀論者列舉多少個證據,都不能證明人類沒有登陸過月球。比如說,月球上沒有空氣,爲什麽美國國旗還能飄動?這是因爲登月的國旗使用的是很硬的尼龍布制作,而且使用了一個L型的結構,爲的就是在沒有空氣流動的月球上,還能讓旗幟看起來是飄動的樣子。

再比如說,月球上看不到星星,這是因爲登月都是在白天進行的,月球沒有大氣,導致太陽光強烈,所有星星的光都被埋沒。在真空的情況下要拍攝星星,要避免強光,同時延長曝光。在中國神舟號飛船的幾次宇航員出艙照片中,也是看不到星星的。

再比如說,有些登月照片裏的物體影子方向不一樣。這個是因爲月球的地面不是平坦的。如果是在地球的丘陵地帶,一個光源拍攝出來的物體,它的影子都是不平行的。更重要的是,2009年美國發射的月球勘探器LRO已經數次拍回了當時阿波羅各個登月點附近的照片,上面能清晰地看到登月艙、月球車以及宇航員當時留下的印記,甚至連當年的那副國旗都拍到了。中國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也拍到了阿波羅登月的痕迹。所以,讓我們終結這個問題:人類是登陸過月球的。

月球爲什麽總是一面對著地球?

這個就是所謂的潮汐鎖定。每個天體都有潮汐力,一個較大的天體可以鎖住一個較小的天體。一個行星可以鎖住衛星,比如說太陽系裏面的火星就鎖住了它的兩顆衛星,木星就鎖住了它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他們都是一面朝向行星,自轉和公轉周期是相同的。這個並不稀奇。

月球隕石坑很淺

說到月球的隕石坑,確實不深,平均都是在6-8公裏。比如說月球南極的艾肯盆地,這個是太陽系內最大的隕石坑之一,直徑有2500公裏,但是深度只有13公裏。這是因爲月球的引力很小,而且月球表面沒什麽土壤,就像沙地一樣,沙地下面就是堅硬的岩石。所以,隕石砸不進去,只會在沙地上留下一個面積很大、淺淺的坑。

我們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會發現,差別巨大。正面都是較爲平坦的地面,黑色的部分叫做瑪瑙海,這個是熔岩海冷卻以後形成的。背面則基本都是隕石坑、山峰、峽谷比較多。這個原因主要是因爲月球的殼體不均勻。

美國最新發射的探測器,通過對月球殼體的探測,發現月球的正面也就是正對地球的一面,殼體較薄;反面的殼體較厚。這是因爲當時各種隕石撞擊後,月球的殼體就破裂,內部的岩漿流了出來,冷卻以後形成了月海。反面的殼體較厚,所以,全部都是隕石坑。

月球岩石年齡之謎

六次阿波羅登月一共帶回來381公斤的月球岩石。通過對這些岩石的分析,發現月球岩石的年齡都比地球大。很多人都懷疑月球比地球更早誕生。但是,通過對月球岩石中氧的同位素的監測,發現和地球上的岩石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你說這是一塊是地球上的石頭也沒有任何問題。同位素就像星星的DNA,這說明地球和月球是同一個來源的。月球的岩石年代久遠,是因爲月球表面沒有進行過什麽地質運動。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都埋在地下。

月球是空心的嗎

最早提出這個理論的是前蘇聯天體物理學家哈伊爾·瓦西裏和亞曆山大·希爾巴克夫。他們認爲月球是中空的,而且在1969年阿波羅12號用廢棄的登月艙對月球表面進行了一次撞擊。當時月面的地震儀記錄了這次撞擊,月震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如果是實心的球體,時間應該持續在15-30分鍾。這就更加證明了月球是空心的。有人認爲,月球內部是中空的,整個月球就是一艘太空船,是用來停留在地球軌道監視地球的。

但其實,月球上的石頭主要是玄武岩,這些石頭沒有經過大氣的侵蝕,非常的幹燥。這樣的撞擊波受到的阻力就要小很多,震動的時間就會變長。而且那次月震實驗只能說明月球表面淺層的情況,根本都沒有進入到月球的內部。而且美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已經探明了月球殼體的厚度在60-65公裏。

月球上有UFO嗎

首先,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有外星人,他們最有可能把基地建在什麽地方?是地球上嗎?一定是在月球,因爲那個地方既隱蔽又方便觀察。那麽,很多流傳的月球上發現的人造建築和活動的照片是真還是假的?其實很多照片都是P的。就算有外星人基地,他們也不可能把基地建在表面,一定是修在地下。

關于那個阿波羅15號拍攝到的巨型月球飛船,最早宇航員認爲它只是一塊普通的岩石,形狀也很怪異。但是,當NASA公布這張照片以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隨後NASA對照片進行了修改,這個舉動讓人生疑了。

在NASA公布的照片中,很明顯看得出來照片是經過處理的。照片的周邊都很清晰,但是到了飛船的周圍就感覺模糊了。很多人都保留了修改之前的照片,比如說美國的這個大學空間研究協會,這是一家權威的太空研究機構。他們的數據庫裏還是原始未修改的照片,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個飛船的細節。還有一些對這個巨型飛船近距離拍攝的照片,這個真僞就有待甄別了。

那月球上UFO活動的證據有嗎?其實現在只要是用一些超長焦的相機,比如說尼康的P1000,就可以拍到月球上的UFO。

爲什麽美國不登月了?

那爲什麽美國在六七十年代登月以後,在將近的50年時間內就再也沒有重新登陸過月球了?其實很簡單,一是沒必要,因爲登月是美蘇冷戰的産物,美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而且上去了六次,第一階段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就停止登月計劃了。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沒錢,這一塊沒有預算。當時阿波羅計劃中,光是一枚土星五號的發射費用就要40億美元。而且美國現在也公布了最新的登月計劃,叫做阿爾忒彌斯計劃,計劃是在今年送一名女性宇航員去月球。不是不登月了,也不是害怕外星人,主要是之前沒錢。

月球是如何誕生的?

現在關于月球起源一共有五種解釋。第一種是地球捕獲說,認爲月球本來是外來的天體,在飛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引力俘獲,從而環繞地球運行。但是以地球的大小,要捕獲月球這麽大的衛星實在是太難了,而且這個理論也無法解釋月球和地球的岩石同源。

第二種是地月同源說,這個解釋是說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內同一塊行星碎片形成的。月球是地球形成後留下的物質形成的,這個可以解釋同位素相同,但是卻無法解釋月球的核心比地球少很多。如果他們來自于同一來源,至少兩者核心所占的比例應該相當。

第三種是地球分裂說,這個是說地球在最初的形成環境中,由于轉速過快,就把一部分物質甩了出去,然後這部分物質就形成了月球。要理解這種理論,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小孩被失控的旋轉木馬甩了出去,這需要非常高的旋轉速度。但是,科學家計算所需要的旋轉速度時,發現這個假說站不住腳,因爲那個時候地球的自轉速度不可能那麽快。

第四種是撞擊說,這種假說認爲月球是地球和另一個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的一個星球撞擊後産生的。如果真的是這個星球促成了月球的誕生,那麽月球應該是類似于地球和這個星球的混合體組成的。那麽組成月球的核心一定有來自于這個星球的物質,這就無法解釋月球和地球同位素相同。

第五種是甜甜圈假說,這個是目前行星科學家給出的最新解釋,說的是月球起源于一個像甜甜圈一樣的岩石蒸汽環。科學家提出,地球剛剛成型的時候並不是一個球形,而是一個扁形,這是介于星球和碎片之間的一個狀態。這個時候,一個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讓地球的大氣、水、岩石全部蒸發,只剩下一個核心。而那個小行星也粉身碎骨混在這團岩石蒸氣中,經過幾百萬年後的冷卻,各自形成了地球和月球。這個蒸汽狀態就叫做索內斯蒂亞,這個假說解釋了地月同源和核心密度的不同。而且科學家在計算機中模擬的這種撞擊,發現總有概率可以形成月球這樣的星球。也許這就是月球誕生最合理的一種解釋。

其實關于月球有一個最大的神秘現象我們都沒有注意到,那就是日全食。日全食其實就是月球移動到地球的前方,剛好擋住了太陽,然後形成了一個日全食現象。其實太陽系中的很多衛星都可以制造日全食,只是他們不能制造完美的日全食。月球則是制造了一個完美的日全食,一點不差,剛剛好擋住太陽。

太陽的直徑是139.2萬公裏,月球的直徑是3476公裏,也就是說,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1.49億公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384401公裏。那麽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就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400倍,一點不多一點不少。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球和太陽大小幾乎一樣,月球不大不小,准確無誤地和太陽重合。

在太陽系的所有的衛星裏面,只有月球可以産生完美的日全食。其他的衛星要麽太大要麽太小,只有月球剛剛好。這個在天文學上被稱作天文學事故,是巧合中的巧合。問題是,這種巧合的意義是什麽?天文學裏面有一個洛希極限,指的是兩顆天體可以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小于這個距離,較小的天體就會被較大天體的潮汐力分解,成爲較大天體的星環,比如說土星的環。

天體間平穩運行的最遠距離叫做希爾球。只要不超過這個希爾球,你就可以成爲這個行星的衛星。月球距離地球的洛希極限是2萬公裏,地球的希爾球是150萬公裏。也就是說,月球可以在距離地球2萬到150萬公裏這麽大的一個範圍內成爲地球的衛星。但是月球爲什麽偏偏在38萬公裏這個可以制造完美日全食的距離上停了下來?你不覺得這是一個天文學事故嗎?

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自轉很快,一天只有五個小時。因爲月球的到來,月球的潮汐力慢慢讓地球的自轉速度減速,從五個小時減到現在的24個小時。可以說,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轉軸最好的穩定器。它使地球的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並且使地軸與公轉平面保持66度34分的角度,使地球一年有了四季。

更重要的是,月球的存在讓地球海洋出現了潮汐現象。這種潮汐帶來的摩擦力使地球內部溫度劇增,帶電荷的地心熔岩融化,從而産生了強大的地球磁場。地球磁場就是一個保護盾,減少了來自太陽的宇宙射線對地球的影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續,全部都靠這個磁場的保護。如果沒有這個保護,地球上無法存在生命。也就是說,沒有月球就沒有地球的生命,就沒有我們。

如果月球的軌道範圍超過38萬公裏,那麽地球的自轉軸就會慢慢發生傾斜,甚至地球的自轉軸傾斜50度都有可能。那麽大部分地球都會變成一個冰球,無法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月球目前處在地球的38萬公裏這個距離是非常有道理的。

地球自誕生以來的曆史上發生了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導致85%的物種滅絕。原因是全球氣溫下降了200-300萬年。第二次是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海洋生物大面積滅絕,原因是全球氣溫驟降。第三次是2.5億年前的二叠紀大滅絕,地球上96%的物種滅絕,這是地球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原因可能是全球超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持續了20到200萬年。這次滅絕使地球的生態系統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陸地面積變大,這也爲後續的恐龍等爬行動物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第四次是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75%的海洋生物滅絕,原因是超級火山爆發。第五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這一次的滅絕造成了恐龍家族的團滅,地球上80%的生物滅絕。原因是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這次事件爲哺乳動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普遍認爲,恐龍的滅絕才使哺乳動物得以發展。

有沒有注意到,這幾次地球上曆史上的超大規模生物滅絕都是爲了誕生哺乳動物,甚至是爲了誕生像人類這樣的哺乳動物鋪平了道路。不是什麽全球氣溫變暖,就是什麽超級火山爆發,而且實際時間都是幾十到幾百萬年。好像就是爲了刻意去淘汰一些物種。那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地球是一個溫室,是一個生命實驗場,造物主爲了誕生像人類這樣的生物,他必須一次一次地改變環境。那麽毀滅這些生物最好的辦法是什麽?核武器、中子武器甚至更強大的武器都不是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武器就是大自然,利用行星的力量去摧毀一個星球上的生物。

月球就是這個工具,這件工具的作用只要改變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就可以造成地球上的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月球離地球更近一些,就會加速地球的自轉,地球就會出現火山爆發。離地球遠一點,地球氣候就會變冷,地球就會冰封。等到物種滅絕的差不多了,再讓月球回到合適的位置,地球又有了適合生物發展的環境。

0 阅读:3

朝宗驚鳴

簡介:熱愛體育,探索未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