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的羌族首領姚襄爲什麽同時與劉備、孫策、曹操聯系起來?

鬼說天下 2024-02-15 15:22:27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喜歡用典故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用過去的曆史人物來評價當時人。這導致中國曆史上時不時會出現幾個看似不相幹的曆史人物被聯系起來的奇妙現象,比如兩晉的羌族首領姚襄同時劉備、孫策、曹操聯系起來。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姚襄是後趙羌族領袖姚弋仲的第五子,在後趙大亂後與父親起兵自立。永和八年(352年)姚弋仲病逝,姚襄成爲領袖。此後姚襄率部輾轉于後趙、冉魏、前燕、東晉、前秦之間。還在東晉官至平北將軍、並州都督、即丘縣公。然而姚襄此人有個短板——不善于領兵作戰。

除了東晉的殷浩之外,姚襄與其他對手的戰績是屢戰屢敗。永和十一年(355年),姚襄被桓溫打得大敗。但所謂“有得必有失”,打仗不行的姚襄憑借“明察善撫納”而深得人心。姚襄戰敗後,近萬百姓追隨姚襄而走(百姓棄妻子隨襄者五千余人,屯據陽鄉,赴者又四千余戶)。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曆史上,百姓主動追隨而走的情況不多,可以說姚襄算是低配版的劉備。也因爲比較得人心,所以不少人在姚襄失敗後依然稱贊姚襄。比如姚襄的舊將楊亮就在桓溫面前將姚襄比作孫策:“神明器宇,孫策之俦,而雄武過之”。注:東晉與東吳的都城相同。

升平元年(357年),姚襄被前秦苻堅斬殺,其弟姚苌歸降前秦。前秦在“淝水之戰”後崩潰,姚苌趁機起兵自立。白雀三年(386年),姚苌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姚苌稱帝後追封姚襄爲魏王,谥號爲“武”,即後秦“魏武王”。有意思的是,曹操剛去世時的谥號也是“魏武王”。

綜上所述,姚襄能“百姓棄妻子隨襄者五千余人”,有點像劉備;舊部楊亮則認爲姚襄是“神明器宇,孫策之俦,而雄武過之”;姚襄在後秦的谥號又與曹操一樣都是“魏武王”。正因如此,兩晉的羌族首領姚襄就同時與劉備、孫策、曹操聯系起來。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