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需重點防範6類疾病!河南省疾控發布5月健康風險提示

中原網 2024-05-06 11:55:20

5月正值春夏之交,氣溫升高,雨水增多,各種病原體生長繁殖日趨活躍,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易發。昨日,河南省疾控中心發布5月健康風險提示:提醒居民本月注意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百日咳、布病、手足口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和食物中毒的發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目前我省新冠疫情持續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JN.1變異株爲全省優勢流行株。氣溫上升,人員流動及聚集增加,面臨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趨勢。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要加強疫苗接種,做好個人防護。

【防護措施】

1.積極接種疫苗。對于沒有明確感染證據,未全程接種或加強免疫的老人、有基礎疾病人員和醫護人員應盡快補種,盡可能采取異源序貫接種。

2.注意個人防護。居民日常出行,應堅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離。聚餐聚會時,要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有出遊需求的民衆,出行前要密切關注目的地的傳染病流行情況,返回後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不適症狀要及時就醫。

3.合理用藥,按需就診。居民感染後,要根據自身症狀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治療措施,落實居家自我照護,減少與同住人接觸,按照相關指南合理使用對症治療藥物,做好健康監測,如病情加重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吼聲爲典型特征。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如患者咳嗽、打噴嚏等將細菌播散到空氣中,易感者吸入帶菌的飛沫而被感染。該病四季均可發生,人群對百日咳普遍易感,其中無免疫史的嬰幼兒發病風險更高。

【防護措施】

1.規範接種疫苗。我國目前對適齡兒童實施4劑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免疫程序:在兒童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月齡各接種1劑次百白破疫苗(包含百日咳菌體抗原、白喉類毒素和破傷風類毒素)。

2.及時就醫診斷。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青少年,咳嗽持續2周以上、伴有痙攣、程度劇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著覺、眼睛充血,或身邊有類似病例後自己突發咳嗽,應主動就醫,及時治療,減少傳播。

3.做好日常防護。在百日咳流行季,盡量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場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觸,室內經常開窗通風,勤洗手、適當鍛煉、清淡飲食,提高自身抵抗力。

布病

布魯氏菌病(布病),是布魯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爲病情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關節痛等。羊在國內爲主要傳染源,其次爲牛和豬。在國內牧民接羔爲主要傳染途徑,獸醫爲病畜接生也極易感染。此外,剝牛羊皮、剪打羊毛、擠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兒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從接觸處的破損皮膚進入人體。

人們對布魯氏菌普遍易感,青壯年男性由于職業關系,其發病率高于女性。省內以牧區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發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間,與羊的産羔季節有關。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異地調運牛羊肉需求增長,加大了食源性感染布病的風險。

【防護措施】

1.羊只飼養、放牧、交易、屠宰等職業人群要注意日常個人防護,患病後及時就診。

2.盡量避免直接接觸任何動物,特別是來曆不明動物。

3.不吃未燒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動物産品。選擇新鮮、安全的動物食品原料,加工時要注意生、熟分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爲主。我省每年一般在13~15周疫情開始上升,4~6月爲發病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觸被其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環境而感染。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較輕,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後可完全康複,只有極少數患兒病情惡化迅速,會出現並發症,如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防護措施】

1.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衣被”。

2.定期清潔家居環境,特別是對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進行清潔消毒,並對家裏地面、桌面、門把手、床圍欄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3.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薦6月齡~5歲兒童盡早接種。

4.兒童在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應盡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避免與有發熱、出疹的兒童接觸。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如發現兒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現疱疹,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托幼機構、學校應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做好室內通風消毒工作。如果發現病例異常增多時,要立即報告當地疾控部門和教育部門。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俗稱“蜱蟲病”,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發傳染病,蜱蟲爲其傳播媒介。該病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爲主要表現,大多數患者有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和乏力等表現,少數重症患者可因多髒器損害而死亡。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但既往有基礎疾病、老年患者、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出血傾向明顯、低鈉血症等提示病重,預後較差。

被帶毒蜱蟲叮咬的人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一般疫源地(主要爲山地、丘陵地區)的居民、勞動者及來該地區的旅遊者,接觸蜱的機會增多,得病的風險增大,從事農業勞動的中老年人發病較多。如果直接接觸危重病人的血液或者分泌物也可能引起感染。4月~10月是蜱蟲病的流行季節,5月~7月是我省蜱蟲病高發期。豫南地區是我省蜱蟲病的高發地區。

【防護措施】

1.清理住家附近的環境衛生,清理雜草,清除垃圾避免蜱蟲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養,減少野外放牧,若發現家中寵物、牲畜有蜱寄生時可以用殺蜱的藥劑進行藥浴。

2.野外活動時做好個人防護,應穿長袖衣褲、紮緊褲腿、裸露皮膚塗抹驅避劑等,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防止蜱叮咬。

3.一旦發現有蜱蟲叮咬、鑽入皮膚的情況,保持冷靜,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東西刺激蜱,因爲這樣做一來可能讓蜱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裏;二來會刺激蜱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緊緊夾住蜱頭部或靠近頭部的地方,用穩定、均勻的力在垂直于皮膚方向把蜱蟲拉出。如無把握,應盡快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處理。

4.感染人員管理。一般情況下無需對病人實施隔離。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病人家屬在護理病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汙染的環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溫、高壓、含氯消毒劑等方式進行消毒處理。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進食的食物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汙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種。隨著氣溫升高,細菌繁殖速度增快,加之假期外出就餐人員增多,大大提高了食物中毒的發病風險。

【防護措施】

1.提高食品安全意識。不采、不買和不吃野生蘑菇、野菜等。

2.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新鮮食品經充分加熱後再食用,重視加工涼拌類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汙染。盡量每餐不剩飯菜,吃剩的飯菜盡量放10℃以下貯藏,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3.加強健康監測。一旦進食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症狀或者視力模糊等症狀,高度懷疑是食物中毒的,要及時就醫。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kk

1 阅读:621
评论列表
  • 2024-05-06 14:55

    先把空中飄舞的白絮治理一下吧!比什麽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