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軍宿將投靠日寇,部下編順口溜:渾身是臭氣,終生洗不完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4-03 16:33:52

孫良誠

1942年4月,國民黨軍冀察戰區遊擊指揮官孫良誠在老上司、汪僞政府參謀長劉郁芬不斷拉攏下,最終邁出了可恥的一步,率部投靠了日寇,徹底淪爲賣國求榮、爲虎作伥的大漢奸。此前1個月,他剛剛被蔣介石免去了魯西綏靖公署主任一職,手中苦心經營攢下的25000余部隊也被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盯上,正准備將其吞並。

孫良誠(左五)與日僞合影

投敵當上僞軍上將

在嫡系中央軍的排擠打壓下,孫良誠認定在國民黨陣營已無出路,就與身邊親信一起商量,考慮是與八路軍交好,獲得支援,還是投靠日僞,徐圖出路。雖然當漢奸是千夫所指,但他們昔日與八路軍摩擦不斷,欠下不少血債,如果跑去投靠很可能被秋後算賬。考慮再三,孫良誠認爲只有投靠日僞之路可走,可以保存部隊,擴大實力。

孫良誠雖然是窮途末路之際來投,但他畢竟是昔日西北軍“五虎上將”之一,在第一次蔣馮戰爭、中原大戰期間多次獨當一面,還險些在歸德戰役中俘虜蔣介石,資曆老、名聲大。日寇對其投降喜出望外,不僅任命其爲汪僞“和平救國軍”第2方面軍上將總司令、僞“開封綏靖主任”一職,還派僞參謀總長鮑文樾攜帶大批委任狀和慰勞品前往慰問。

馮玉祥

部下都覺得擡不起頭

孫部原有25000余人馬,但他的投敵行徑引起了麾下許多血性官兵的痛恨,先是其參謀長傅二虞帶著1個遊擊大隊不告而別,然後團長段海洲,孫興齋等也率部離開。但在日寇的大力扶持下,孫良誠兵力非但沒有損失,反而增加到30000余人,編爲第4軍、第5軍和方面軍直屬第37師、特務團、教導團等部,分駐山東定陶、曹縣及河南濮陽、東明與考城一帶,孫本人則率領總部八大處和特務團常駐豫東重鎮開封。

但孫部投敵後士氣更加低落,隨其投敵的廣大官兵中還流行起一段順口溜:“抗戰五年多,和平二年半,什麽都不落,落個當漢奸。自覺低一頭,更怕熟人見;渾身是臭氣,終生洗不完。”

日寇宣布投降

投靠國民黨遭到逐步削弱

1944年9月,孫良誠部改任蘇北綏靖公署主任,率部調防到蘇北,駐紮揚州、阜甯、鹽城、泰州一帶,多次與當地的新四軍部隊作戰。1945年4月,新四軍3師集中全部主力,總計11個團發起阜甯戰役,對孫部進行打擊,殲敵2000余人,攻克阜甯縣城等據點,孫良誠遭此打擊後再也不敢猖狂,只能整日龜縮在一些孤立據點苟延殘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孫良誠在揚州積極靠攏蔣介石,被委任爲所謂的“先遣軍”司令,繼續與人民爲敵。蘇中“七戰七捷”戰役中,孫部第4軍和第5軍40師等部被殲滅,實力大損。蔣介石認爲孫已失去利用價值,遂著手吞並,將其殘部調往滁州點驗,縮編爲第5縱隊,後來直接改編爲保安部隊。

同屬西北軍的何基沣等人起義

1948年,由于在華東戰場損失太大,急于補充兵力,蔣介石將孫部改編爲第25師,下轄4個團;1948年11月,又擴編爲第107軍,令其緊急向徐州靠攏,但在行軍途中被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攔截包圍,全軍覆滅。

第107軍覆滅于淮海戰場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