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曾是毛主席的“衛士長”,又屢立戰功,爲何沒受到特別提拔?

史海任我行 2024-05-16 16:41:54

對于粟裕,人們都是不陌生的,他是我軍曆史上一位戰神級別的人物,是人民軍隊永遠的傳奇。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對革命戰爭有巨大貢獻的名將,其政治地位卻並沒有達到人們預想的高度,很多人都對他與“元帥”軍銜失之交臂而頗感遺憾。

其實粟裕不止是能打仗,他和毛主席的關系也不錯,甚至于他還曾當過毛主席的衛士長,算是過命的交情。既然如此,毛主席爲什麽沒有“關照”粟裕呢?

最能打的湖南人

粟裕大將是湖南會同縣人,說起來也算是毛主席的老鄉了,1907年出生的他在二十歲的年紀就投筆從戎,並成爲葉挺麾下教導隊的一名戰士。

不久後,粟裕參加了南昌起義,正式開啓了自己二十余年的革命生涯。就此而言,身爲南昌起義參與者的粟裕資曆不可謂不老,只不過那時候的他還只是一名基層幹部。

倒黴的是,正是在南昌起義失敗後的轉移過程中,粟裕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整個人也從山坡上滾了下去,好在有戰友發現後對他進行了救護,這才保住了粟裕的性命。

粟裕大難不死,但這只是他軍旅生涯中首次受傷,往後還有五次,這些傷痛也折磨了他半生。

在艱險坎坷的過程中,粟裕一步步成長起來,到1930年的時候,他成爲了紅六十四師的師長。

二十三歲的年紀當上師長,按理說粟裕的進步已經是飛速了,稱得上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但是,自從成爲師級幹部以後,粟裕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裏,一直在師長和軍團參謀長之間來回徘徊,似乎來到了職業生涯的瓶頸期。用陳毅的話來說,叫做:“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個。”

粟裕職務提升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調動頻繁,經常被從一個部隊調到另一個部隊,有時候還會去學校和軍部做事,工作單位更換太過頻繁,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升遷。

另外,粟裕的性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相比于活泛的林彪,粟裕顯得更爲“木讷”一些,他總是沉默寡言,這或許也讓他丟失了很多機會。

盡管如此,粟裕總還是像口袋裏的錐子,終究有脫穎而出的一天。在抗日戰爭中,粟裕指揮部隊一再取得大勝,比如官陡門奇襲戰,新四軍在粟裕的指揮下一戰殲滅僞軍兩百多,活捉五十多,取得了一次大勝。

隨後的謝家渡戰鬥,粟裕再次指揮軍隊擊斃九十多名日軍,而殲滅僞軍多達三百多。在蘇北車橋大捷中,粟裕一戰殲滅日僞軍過千,戰果更勝以往。

毛主席得知戰報,興奮地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身爲後來人,我們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遠見卓識,粟裕還真是韓信般的兵家奇才。

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創造了包括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等經典戰例在內的一衆戰績,奠定了自己在人民解放軍中“戰神”的地位。

在粟裕取得蘇中七戰七捷的戰果後,毛主席已然激動到親自草擬電報發給各戰區首長,介紹這次戰役中粟裕創造的經驗,希望全軍一起學習。

後來粟裕在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了號稱是“天子門生”的張靈甫以及他麾下號稱是“禦林軍”的整編七十四師,毛主席也曾對他講:“你們那樣果敢、迅猛地消滅了七十四師,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有想到。”

不等毛主席說是誰,粟裕就脫口而出:“蔣介石!”

毛主席笑著點頭,又問他:“還有一個呢?”

粟裕一連猜了陳誠、何應欽、白崇禧等多個人,但毛主席卻表示這些人不足挂齒,這第二個人就是他毛澤東。

等到粟裕在淮海戰役中取得勝利,毛主席對他的贊賞也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他表示:“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漸漸地,粟裕成爲了毛主席最爲倚重的將領。1950年,中央決定收複台灣,粟裕請求中央軍委直接指揮,而毛主席則讓他全權負責。

後來出兵朝鮮,毛主席心中的第一人選也是粟裕,只可惜粟裕的健康出了問題,這才換成了彭大將軍。

在這裏,不禁要爲粟裕感到可惜,要是他的身體再好一些,有了抗美援朝的軍功,後來評定軍銜就會有相當大的優勢,可曆史沒有如果。

與毛主席的戰友情

說到粟裕與毛主席的關系,還有一段很重要的曆史沒有說,那就是粟裕曾是毛主席的衛士長。

毛主席與粟裕的初相識,要回到1929年,當時毛主席在紅四軍的七大上落選,離開了前委書記的崗位,便來到了位于福建永定的天子洞休養。

當時,粟裕還只是一個連長,而朱德命令他帶隊到天子洞負責毛主席的安全工作,由此粟裕和他的連隊就短暫成爲了毛主席的貼身護衛。

那段時間的毛主席心思煩亂,一開始並沒有過多注意這個籍籍無名且有些沉默寡言的連長,他整日都只是埋頭寫作和看書。

至于粟裕,也沒有因爲自己給首長當衛士而有所圖謀,只是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時間久了,毛主席才開始與粟裕交談起來,而在一番了解過後,他對這個性格沉悶但頗有才幹和見地的年輕人十分欣賞,從此暗暗記住了粟裕。

沒過多久,毛主席重返領導崗位,本以爲很難再遇到那位年輕戰士,卻沒想到粟裕隨後也成爲了紅六十四師的師長。

紅六十四師盡管裝備十分簡陋,但卻直屬于紅一方面軍總部,歸總司令朱德和政委毛主席直接指揮。也就是說,粟裕如今在毛主席手下工作,兩人成爲直接的革命戰友。

這期間,粟裕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參與了第一次反圍剿作戰,殲滅了國民黨第十八師並活捉了師長張輝瓒。

緊接著,粟裕又在第二次反圍剿中配合友軍殲滅了國軍一個師,這些都讓毛主席對他的指揮才能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事情這麽發展下去,粟裕必然會得到毛主席的進一步提拔。但由于毛主席在1932年再次遭到排擠並離開領導崗位,這一可能性暫時無法實現。

直至1935年的遵義會議,毛主席重新成爲黨和人民軍隊的領導者,他也沒有忘記粟裕,還一再試圖尋找。

但由于粟裕並沒有參加長征,而是被派往紅七軍團擔任參謀長,從此留在了南方打遊擊。

在打遊擊期間,因爲紅軍一再失利,粟裕不得不帶隊撤到了閩浙贛蘇區,不僅與黨中央,甚至和陳毅都失去了聯系。

因此,等到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後,南方的同志就向中央報告說粟裕可能已經犧牲了。

毛主席爲此不勝惋惜,還將粟裕的名字列入了烈士名單,並在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宣讀。

那並非是一份普通的名單,只需要知道名單的第一位是李大钊,而粟裕在第三十四位,就能看出毛主席有多重視粟裕,也能想象他內心的悲痛。

好在六個月以後,南下的周子昆向中央發來電報說粟裕還活著,他帶著八百戰士一直在深山中打遊擊,現在已經到皖南與新四軍主力會合,這才讓毛主席轉悲爲喜。

很快,粟裕的指揮才能再次體現出來,而他也因此進入劉少奇的視野,並被後者提議任命爲第一師師長,毛主席欣然應允。

粟裕果然沒有辜負毛主席和其他首長的期望,他在南方打出了響當當的戰績,逐漸成爲人民軍隊又一顆將星。對此,毛主席內心是十分高興的,或者說頗爲自豪。

在毛主席這裏,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黨內同志不管誰來找他,都不出門相迎,但唯有兩個人是例外,一個是林彪,另一個就是粟裕。

1948年的五月份,粟裕爲中原戰事而來到西柏坡找毛主席彙報工作,而毛主席不僅大踏步出門相迎,還說:“我們的英雄回來了!歡迎你,粟裕同志。”

說著,毛主席還感慨了起來:“十七年了,有十七年沒見了吧?”對此,粟裕也是感動莫名,不善言辭的他連連向主席問好。

這以後的事情,正如我們此前說到的那樣,粟裕在戰爭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大勝,打得老蔣惶恐不安,就連美國人都失聲驚歎。

當然,最有價值的評價還得是我們的人民群衆,當時就有人貼出對聯:“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

可就是這樣深受毛主席器重、深受老百姓愛戴、被敵人畏懼的傳奇戰神,卻在後來遭遇了不平之事。

名將的落寞時刻

關于粟裕的軍銜問題,一直以來就是人們最爲樂道之事。在這件事上,毛主席其實是很支持粟裕評元帥的,他當時說:“論功,論曆,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粟裕呀!”

從1949年成立的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單來看,粟裕也應該是元帥,身爲委員會委員的他在二十八位委員中位列第十五位,而排在他前面的除了大元帥候選人毛主席、起義將領程潛、負責地方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和高崗,剩下的人裏粟裕正好在第十位。

而據粟裕身邊人透露,在最初的元帥名單中,林彪位列第五,第七就是粟裕。

不過,粟裕自己卻對這個名號並不看重,他曾說:“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麽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于是,粟裕自己主動向毛主席推辭了元帥軍銜,這也讓毛主席十分感慨,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然三次辭帥。”

毛主席的這句話分別指的是粟裕在1945年義辭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義辭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以及這次推辭元帥軍銜,這充分體現了粟裕淡泊名利的個性。

而在粟裕辭帥後,周總理就表示:“粟裕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

毛主席于是表態:“而且是第一大將,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將十元帥,提交軍委討論通過。”

有意思的是,在中央軍委決定授予粟裕大將軍銜的時候,國內人還沒起意見,蘇聯人倒是顯得不安,因爲蘇聯的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是元帥,而我們的總參謀長卻可能是一個大將,這就讓雙方出現了不對等,于是他們就提出了意見,但我們並沒有遵行。

另外,自從粟裕的大將軍銜定下來後,給中央省去了很多麻煩。

比如許世友在得知自己只是個“上將”後,就找到周總理要“大將”軍銜,周總理只說了一句:“可粟裕也只是大將啊”,一下就讓許世友啞口無言,再也沒提過這件事。

怪不得人們說“粟裕鎮大將”,只要有他在這個位置上,別人想不服氣也不行。

問題在這裏還沒結束,粟裕的軍事生涯雖然在1955年達到了一個頂點,但後來的他過得並不開心。

這是因爲性格耿直的粟裕得罪了很多人,陳赓當年就說:“你老兄一是功勞太大,二是不會迎合上司,能不得罪人嘛。”于是在1958年,粟裕等人在軍委會議上遭到了批評,這讓他背負了很大的壓力。

關鍵時刻,還是毛主席爲他說了話:“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爲公的。到北京以後是爲公還是爲私?不能說都是爲私吧!”

之後,粟裕向黃克誠交接了總參謀長的職務,而周總理又找到他說:“我不管你幹什麽,任何人讓你粟裕離開北京都必須經過我的同意!”

有了周總理的保護,粟裕留在了總參,即便後來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六十年代中蘇關系惡化的時候,葉劍英和林彪還相繼找到粟裕,都鼓勵他好好養病,爲可能爆發的戰爭做好准備。

1972年,在陳毅的追悼會上,粟裕也遇到了毛主席,而毛主席還拉著他的手動情地說:“井岡山時期的戰友不多了”,這句話給落寞中的粟裕以極大地安慰。

結語

粟裕在人民軍隊中的曆史地位是無需多言的,沒有他的超神表現,誰也不知道解放戰爭會以一個什麽樣的狀態進行下去。

就此而言,粟裕對革命的貢獻永遠都是光芒萬丈的。在功勳之外,粟裕與毛主席的情誼也讓人十分動容。

從井岡山相識,到西柏坡重逢,他們之間英雄相惜的故事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色彩。而盡管對粟裕十分看重,毛主席卻從來不以個人情分來影響對公事的判斷,所以從來沒有給予粟裕以特殊照顧。

當然,粟裕的個人情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淡泊名利又生性率直,這樣性格的人固然在事業上很難有更高的造詣。

正因如此,粟裕最高光的時期也就是和陳毅搭檔的戰爭歲月,其後半生顯得十分坎坷。而對我們來說,銘記將軍的功勳,這已經足夠了。

1 阅读: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