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哪些房子值錢?住建部解釋“房地産發展新模式”,這下清楚了

海藍聊房 2024-03-30 14:14:08

近兩年,“房地産發展新模式”這幾個字頻繁出現在各種會議、文件以及相關媒體的報道中,而且與之相關聯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多,例如保障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大工程,比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又或者“商品+市場”雙軌制等等。

可與這些相比,新模式的“機制”才是房地産行業未來發展的定調,是重中之重,爲什麽這麽說呢?因爲目前已經出台的政策,包括未來可以預見的政策,其實都是基于“機制”來展開的。另外通過機制,我們也可以大體分析出未來哪些房産更值錢。

對于房地産發展新模式中機制的相關問題,住建部部長倪虹進行了解釋,用原話來說,分爲兩點:一是建立“人、房、地、錢”4要素聯動的新機制;二是完善房屋從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接下來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個機制,“人、房、地、錢”四要素聯動,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

以人定房,是根據需求端來決定供應端,而需求端的變化,分爲三個層面:

第一是目前城鎮化雖然還在繼續,但已經進入後半段,速度大大減緩,在這種情況下,創造出的購房需求有限,與過去不是一個量級;

第二是人口流動,整體情況來看,一二線城市發展好,機會多,配套更完善,因此人口持續流入,住房需求相對旺盛,而三四線城市人口外流,住房需求不斷萎靡;

第三,人口下降,從2017年開始,新生兒數量開始持續下降,2022和2023又出現人口負增長,如果新生兒數量無法逆轉,改善需求和新生人口在未來的購房需求也會持續降低。

除此外還有另外一點:需求端想要什麽樣的房子?這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住有所居”,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剛需,對于新市民、青少年、基層工人等低收入家庭而言,他們不敢奢望住得有多好,只希望先有一個家來解決最基本的居住問題。

第二個方面是“住有宜居”,有一定經濟條件的家庭,從“有得住”升級爲“住得好”,對住房面積、配套、環境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知道人口變化趨勢,也知道需求端想要什麽房子,那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以房定地”。

針對人口變化對房地産的影響,就要從根源上入手,對土地供應進行控制。

如果當地人口少,外流嚴重,房子庫存大,肯定要減少或停止供地,優先消化庫存,防止庫存增加而引發房地産市場持續下滑,反過來就要多供地,當然,像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較爲緊張,可以通過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方式盤活存量用地。

針對不同住房需求,目前也已經確定,要通過“保障+市場”雙軌制來解決,用保障房來滿足“住有所居”,用商品房來滿足“住有宜居”。

此外從數據來看,全國各地共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508萬套(間),可以解決1500萬人的住房困難,可在3億人的龐大需求面前,有些微不足道,可以預測到,未來幾年裏,政府會大力建設和供給“租賃+配售”這兩類保障房。

最後一點是“以房定錢”,說白了就是融資,讓開發商合理控制融資規模,合理選擇融資渠道,以防範房地産金融風險。

第二個機制,完善房屋從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

之前說過,中國房地産報在線發起了一個調查問卷,其中超6成購房者對房産質量不滿,有超過90%的人遇到過延期交付、項目爛尾、捆綁銷售、虛假宣傳、開發商不兌現承諾等問題。

掏空積蓄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買個“垃圾”,這足以讓購房者崩潰,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所以現在提出“完善管理機制”,既可以維護購房者利益,又利于房地産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當然,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不僅僅包括房屋質量,還包括融資,現房銷售,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等專項制度。

看完有關房地産的定調,未來哪些房子保值增值能力強,答案也就明確了。

面對人口流動,一二線城市的房子無疑是好的,尤其是核心地段,保值增值能力會更強,這一點,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其實都是一成不變的。

但要注意一點,在這種趨勢下,一二線城市的好房子與普通房子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普通房子量大,而且與好房子相比,受到保障房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如果沒有好位置好配套,變現都會比較困難,更別提保值增值了,相比之下,好房子更具稀缺性,保值增值能力沒得說。

而三四線城市人口外流,就算是能嚴控土地供應,供大于求的狀況也很難改變,畢竟現在的庫存實在太大,如此一來,房産貶值恐怕成爲絕大多數小區的最終結果。

有人或許想說,三四線城市庫存大,爲什麽不收購房子用作保障房呢?原因很現實,這些城市,房價普遍低一些,若大力建設保障房,尤其是配售型保障房,二者價格不會相差很大,對商品房市場的沖擊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可以看到,現在三四線城市的保障房建設和供給規模並不大,比如根據澎湃新聞的消息,煙台2024年第1批政府公共租賃住房只有45套,這個規模與一二線城市是沒法比的。

回到正題,按照住建部部長倪虹的說法,新模式下,誰能爲群衆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有發展、有未來,再結合“完善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的定調,說明在質量上,新樓盤更有優勢。

這裏提一嘴,這些新樓盤,是樓市企穩後的新樓盤,或者是現在底價拍得土地後建起的樓盤。

與這一觀點相同的是現在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當前這批新樓盤的質量可能不太好,原因是開發商負債前行,而國家又要求“保交樓”,面對巨大壓力,開發商能省就省,不能省就變著花樣省。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道理,也怪不得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都跑去買二手房了。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