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APP,被聯合國評爲世界上最好的社交應用

差評君 2024-04-22 15:41:09

有這樣一個 APP 。

它被聯合國評選爲世界上最好的社交應用,也曾經被評選爲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2019 年的時候成功入選谷歌人工智能影響挑戰賽,拿到了 75 萬美元。

不過,你可能想象不到,它是一個——手語 APP 。

這款 APP 名爲 Hand Talk ,顧名思義,它其實就是幫助你進行手語交談。

呐,就像下面這樣,你在對話框中輸入句子,屏幕中的小人就會用手語來表達↓↓

數字也能理解。

這個男小人叫 Hugo ,還有個女小人 Maya 。

說白了, Hand Talk 就是一個翻譯軟件,只是輸出的結果語言是手語。

世超仔細看了一下,它的功能真的特簡單,除了翻譯之外,你可以通過左邊欄的旗幟來切換翻譯語言,目前支持 ASL ( 美國手語 )跟 Libras ( 西班牙手語 ),通過右邊欄調整倍速( 播放速度 )。

另外還有一些換裝選擇。。。

除了用于翻譯以外,還有很多人會用這個軟件來學習手語,把自己想要學習的字詞輸入進去,就得到了一個隨時能演示教學的手語老師。

由于這個軟件實在是太簡單了,受衆又特別小衆,所以一開始我完全不能理解,這個軟件咋這麽大來頭?而且爲啥非要把文字翻譯成手語呢?爲什麽不直接打字給對方看?

再一看簡介,發現這款軟件至今爲止已經翻譯了 20 億單詞,評論區裏也是真情實意的小作文。

好嘛,更疑惑了。。。

“ 聾啞人 ” 這個稱呼,絕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但實際上,現在國際上已經有明確的標准,對聽力障礙者統稱爲聾人,不再叫聾啞人。

很多聾人之所以 “ 啞 ” ,是因爲他們從小生活在無聲世界中,因爲聽不見,也沒有專門的口語康複訓練,所以才說不了話,導致聾與啞相伴,其實他們聲帶系統是正常的,並不啞。

聾子、聾啞人、啞巴這些稱呼現在也在被時代慢慢淘汰↓↓

在我國,聽力障礙人大約有 2700 多萬,在美國,大約 15% 以上的美國成年人報道有聽力障礙,大約有 3750 萬人,作爲對比,截至 2022 年末,杭州市總人口爲 1237.6 萬人。。。

但你可能很少會遇到聾人,無論是在現實裏,又或者在網絡上。

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爲,他們看起來跟正常人沒差,而且很多聾人會認爲跟正常人交流起來太繁瑣了。

你可以想象成一個不懂英語的人去美國旅遊,想要交流你得各種比劃,而對方則需要連蒙帶猜,非常費事。

對于聾人來說,手語是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

雖然他們能識字,但他們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

首先,手語的語言思維跟咱們的書面語有挺大不同。

比如你形容滅火,書面語裏就是滅火,但手語裏你必須先表達火,再表達滅,因爲看見火才能滅。摘花也是,你不要摘花得用:你花摘不要。

之前有位博主覺得聾啞外賣小哥給他發的短信不禮貌,還吐槽過。因爲這件事情,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原來聾啞人的語序跟我們是不同的,也不能理解語調語氣。

此外,手語裏一個籠統的手勢可以同樣的動作表示,所以很多聾人無法理解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

而且因爲只能依靠視覺語言,所以有些抽象的詞彙,他們也沒辦法理解。

有一位老師調查了自己所在高職的 25 位聾生,其中半數以上不認識 “ 瞻前顧後 ” 、 “ 絮絮叨叨 ” 等詞彙,而 “ 耗子 ” 、 “ 房貸 ” 這兩個詞所有學生都不認識。

還有啊,字形相近的字,比如 “ 析 ” 跟 “ 折 ” ,對于他們也是難題。

手語也不是國際通用的,比如美國的手語表示 “ 謝謝 ” 是這樣↓↓

中國的手語說 “ 謝謝 ” 是這樣。

別說國際了,就算是一個國家,手語也不通用,也是有方言的。

雖然從 1984 年開始,手語框就出現在了新聞節目中,重要賽事也配有手語翻譯,但是新聞手語是標准手語,大多數聾人不一定能完全看懂。

所以,無論是正常人跟聾人的交流,又或者聾人跟聾人的交流,總是困難重重。而這些 App 正是打破語言鴻溝的橋梁。

以往這樣的困難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因爲看似小衆且邊緣,而被人忽略。

也許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能更順暢且低成本的融入平凡的生活。

0 阅读:7

差評君

簡介:大佬不想讓你知道的互聯網真相,關注差評君我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