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普法|遠離感情騙子警惕“溫柔陷阱”

河南法制報 2024-05-15 13:50:15

身邊的事兒 2023年4月至9月,小瑤(化名)在某交友App上與男子金某結緣,兩人每日通過“雲端”交流,情話綿綿,小瑤對金某關懷備至。金某在這份溫情的攻勢下漸漸淪陷,雙方很快確定了戀愛關系,親密地以“老婆”“老公”相稱,感情逐漸升溫。然而,好景不長,小瑤開始以住院治病、日常消費等種種理由,向金某伸手要錢。金某沒有多想,先後向小瑤轉賬共計1.7萬余元。 嘗到甜頭的小瑤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生財之道”,在交友App上又與李某建立了戀愛關系。取得李某信任後,小瑤又故技重施,騙取李某近千元。 審判結果 近日,開封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爲,被告人小瑤以非法占有爲目的,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爲已構成詐騙罪,遂提起公訴。最終,法院依法判處小瑤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3000元。 檢察官提醒 愛情是甜蜜美好的,網絡是複雜多變的。網絡交友務必擦亮雙眼,一定要慎之又慎,時刻保持警惕,切勿因一時的甜言蜜語走進“感情騙子”精心設計的“溫柔陷阱”,一旦對方不斷提及並索要錢款時,更應提高警惕、及時止損,避免人財兩空。 如果發現已經上當受騙,要保留相關證據(手機號碼、微信賬號、彙款憑證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以案普法 | 什麽情況下,老人可將贈與晚輩的房産要回?

以案普法 | 酒後吵錯架開錯車,後果很嚴重!

以案普法 | 車輛在誰名下就歸誰所有?法院判了→

以案普法 | 死亡賠償金不可被執行?因其不屬于遺産

來源:河南法制報 記者 張東 實習生 李夢華 編輯:張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