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了解全球經濟形勢(一):全球經濟概覽、經濟數據及主題!

妍妍創意 2024-05-16 03:59:01
一口氣了解全球經濟形勢

很多人每天都會看到很多這樣字眼的新聞:美國又破債務上限、日本股市再創新高、某某公司將工廠搬到越南印度等等。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看一眼標題就會順手劃過去,至于這些信息和字眼的背後到底包含著什麽深層次邏輯,他們並不關心,當然也可能是由于各種原因根本不懂。

但往往就是這些搞不太懂的消息,反倒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這次作者也將推出一個系列的文章來帶著大家從一個比較專業的角度,從宏觀經濟的方向一起來了解一下當前全球經濟局勢。

看全球經濟到底應該看什麽?怎麽看?

別緊張,即使你不是專業人士,看完之後你也會有很大收獲。

首先咱們會從宏觀的角度了解一下當前全球經濟的輪廓,讓讀者能有個大致的概念。然後再深入的剖析一下全球的幾個主要經濟體,讓大家了解他們到底好在哪,不好在哪,以及有什麽風險之類的。

作者本人並不是什麽經濟學家,可能也不會有什麽驚爲天人的言論,只是看過很多專業的研報,同時也關注過很多業內的看法。

然後我會從中挑選一些比較合理的,然後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當然了,觀點也只能算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各位讀者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也希望你能在文末評論交流。

其次是全面了解經濟形勢到底應該從何著手。

看數據和現狀其實只是一個方面而已,更多時候我們應該關注那些專業人士在分析國家宏觀經濟的時候,是從什麽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的,同時了解他們到底是如何思考的。這一點對所有人應該都會很有幫助。

當前全球經濟主題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概述全球的經濟主題,那2022年主題無疑就是“危機”,比如通貨膨脹、加息、能源危機等等。

2023年的全球經濟主題應該是“恢複”。

在經曆了2022年的危機和宏觀調控之後,無論是通脹還是能源危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美聯儲的加息也基本到頭。

雖說各個國家依然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整體來看數據還是好于預期的。尤其是美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經濟數據都是超出預期的強勁。

這有點類似于什麽呢。2022年的時候,全球經濟都生了一場大病,身體非常虛弱,但是又不得不強打精神和病魔抗爭,于是就開始發燒。

而爲了抵抗病魔,各個國家也紛紛開始了自救,用的最多的手段就是加息。而對于經濟來說,加息相當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站在國家的宏觀角度來說,摁住通脹是第一位的。

等到了2023年的時候,身體恢複情況比預期要好一些了,這時候頭也不疼,食欲也好起來了,甚至還能下地走兩步了,只是由于各自身體素質的差異和恢複手段的不同,恢複的速度有快有慢。

2024年全球經濟的主題必然就是“正常化。”

相當于什麽呢?這個病人經曆過一場大病和恢複之後,接下來就看能不能恢複到之前正常的生活狀態了。對于經濟來說,能不能重新恢複消費、恢複投資,能控制住通脹,慢慢開始降息。

其實也就是看很多國家能不能“軟著陸”,避免向後衰退,恢複至之前的正常情況。

2023年全球經濟數據,有點出乎意料!

從GDP超過萬億的國家來看,2023年的GDP數據多少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GDP增長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印度,達到了7.3%,排名第二的是中國,增速爲5.2%。倒數一二名分別是沙特和德國。

其實沙特排到倒數第一還算是在意料之中,畢竟受到了石油價格下滑的影響,最關鍵的是在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的2022年,借著能源危機的檔口,沙特可是贏麻了。

德國排到倒數第二還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雖然2023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前兩天的一則新聞又挺有意思的。大致內容是說日本第四季度經濟數據大幅低于預期,被德國搶走了世界第三大國的稱號。

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又會疑惑了,剛剛不是才說了德國倒數第二嗎,怎麽回頭又說把日本超越了呢?

首先這個新聞內容確實沒有錯,只不過大家的算法不一樣,這裏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彙率的問題。

一般我們在說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率的時候,都是用本國的貨幣調整通脹之後算出來的,而GDP的數值,就新聞裏說的德國超過日本的這個數,其實就是一個名義GDP,也就是按照當年的彙率折合成美元得出來的。

所以日本之所以被德國搶走世界第三,主要還是彙率問題惹的禍。近兩年日本的真實GDP用日元算其實都是上漲的。但後來日元貶值的又太厲害,所以換算成美元之後就變成了暴跌,然後被德國反超了。

所以,很多時候這些新聞是很有迷惑性的,比如很多人聽到德國超越日本,瞬間就會覺得德國很強而日本很弱,但實際上德國並沒有那麽強,而日本也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麽弱。而他倆也許誰都做不了世界第三太久。

結語

第一期文章主要就是帶大家初步了解一下當前全球經濟的情況,而德國爲什麽萎靡,美國、印度又爲什麽這麽強,日本又發生了什麽,在接下來的文章咱們一一展開。

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作者,以便獲取第一手咨詢內容,謝謝大家。

0 阅读:2

妍妍創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