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小程序“刷臉”才能挂號,合理要求還是過度采集?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0 11:05:17

近日,北京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某家醫院的小程序挂號時,不僅需要先填寫就診人信息,還需要進行人臉識別驗證。但另換一家醫院後,只需填寫就診人信息就能預約挂號。

劉先生還發現,有的醫院小程序可添加多個就診人,而添加這些就診人信息時也無需人臉識別驗證。同樣是線上挂號,爲何有的需要人臉識別,有的不需要?線上挂號前進行人臉識別是否有必要?

在劉先生看來,線上挂號要求人臉識別,能在一種程度上防止“黃牛”倒號,就診時人號對應,避免出現“一號難求”的情況。“但是人臉信息屬于個人隱私,有的醫院需要有的不需要,不禁讓人疑惑一些醫院是否隨意和過度索要個人信息。”劉先生說。

北京中醫院大學教授、衛生法研究中心主任霍增輝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挂號沒必要設定人臉識別的環節。“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信息的一種,屬于敏感的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患者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産安全受到危害。”

霍增輝認爲,在采集了患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必要信息的情況下,足以識別患者身份。增設人臉識別,一方面使得采集環節更爲複雜,同時也增加了醫院的信息維護成本。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門診部辦公室主任李剛認爲,人臉識別涉及患者個人隱私,醫院沒有權力掌握這些信息。同時,人臉識別對挂號系統有更高的技術要求,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也更多。

記者隨機體驗幾家醫院的線上挂號小程序發現,不同醫院所需要填寫的注冊信息內容也不盡相同。除了需要患者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之外,個別醫院還要求患者必須填寫學曆、職業、婚姻狀況、詳細家庭住址等較爲隱私的信息。

對此,李剛認爲,一些醫院挂號時需要患者較爲隱私的信息,可能不只爲挂號這個環節服務。患者在醫院看病需要建檔,這些信息的采集能爲之後患者住院提供方便,實現患者信息由門診到住院的暢通。

“醫院對患者信息的采集應以滿足診療必須爲准,不必擴大采集範圍。”霍增輝表示,醫院線上挂號系統的設置應簡便、易操作,方便患者就診。同時,醫院應當增加信息技術部門的人員配備、進一步提升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做好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提升患者就診體驗的同時保護好患者的信息安全。

爲防治“黃牛”倒號賣號,霍增輝建議,可以在網上挂號系統中設置已經挂過的號不允許轉讓,例如,不允許由A患者轉爲B患者,淨化就醫環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