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導彈,中俄正拉大優勢,美國坐不住了,連射6顆衛星監測

谷火平 2024-02-20 18:30:38

老祖宗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運用在熱兵器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今俄羅斯已經在俄烏戰場上廣泛使用“匕首”和“锆石”等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並且還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對此世界霸主美國深感不安,于是一口氣發射了6顆衛星,決心一定要壓中俄一頭!

(美國使用“獵鷹9”火箭一次發射了6顆偵察衛星,試圖利用衛星組建針對高超音速導彈的預警系統)

環球網2月16日報道稱,美國國防部在其網站上宣布:美國導彈防禦局和太空發展局確認,已經使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將6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根據五角大樓介紹,這6顆衛星專門用于探測中俄兩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其中2顆衛星配備了跟蹤高超音速導彈和彈道導彈的裝置,另外4顆將主要用于探測攜帶高超音速武器的作戰飛機,例如攜帶“匕首”導彈的俄軍米格-31等。

(美軍聲稱新式預警衛星能夠跟蹤米格-31和其攜帶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所謂“高超音速導彈”是指平均飛行速度在5馬赫以上的導彈武器,由于這種導彈速度非常快,而且還具備中段機動閃避能力,因此很難被攔截,甚至很難被觀測,這也就是俄軍高超音速導彈能夠在烏克蘭戰場上屢屢得手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烏克蘭曾經聲稱使用美制“愛國者”導彈成功攔截了俄軍“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但最後通過烏方公布的照片看出,那其實是BETAB-500反跑道炸彈冒充的。也就是說迄今爲止,北約提供給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完全無法有效對抗俄軍的高超音速導彈。

其實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制方面是起了個大早,但趕了晚集。早在1990年代美國軍方就提出過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並提出了“快鷹”導彈概念,但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制工作很快下馬,最終被中俄兩國反超。面對這樣的局面,美國也是積極追趕,但無奈缺課太多,目前美軍推進的幾個高超音速武器項目,要麽是頻繁失敗,要麽是設計上就存在問題,真正能研制出可靠堪用的高超音速導彈還需要很長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有效克制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對美國構成的技術優勢,美國在暫時沒有成熟的高超音速導彈時,轉向了另一條路,那就是設法實現對高超音速導彈的觀測和預警,起碼這樣可以爲自己的部隊提供一定的警告,在戰時可以確保減少高超音速導彈給己方造成的殺傷。而本次美軍一口氣發射6顆衛星,正是爲了通過偵察衛星,建立高超音速導彈早期預警系統,以提升對高超音速導彈的預警能力。

(現代戰爭的特點:發現=摧毀,雖然美軍現在還不具備有效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但只要能及時發現,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應該說美國人的思路沒啥問題,畢竟研制和發射導彈預警衛星,肯定比研制高超音速導彈的技術難度小得多,而且衛星位于太空,可以居高臨下偵察廣闊地域,特別是具備高靈敏度探測能力的衛星,從理論上說,完全可以發現高速飛行的導彈。但是這僅限于“理論”,因爲實際上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的載具都已經多樣化,目前陸基、空基和海基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說一應俱全,而衛星繞地球衛星是有時間間隔的,無法對某一地區保持不間斷偵察,所以攜帶高超音速導彈的載具完全可以利用衛星偵察的間隙進行機動和發射,從而有效避開衛星偵察預警系統。

(俄軍新一代“匕首”和“锆石”兩種高超音速導彈都在戰場上有不錯的戰績)

同時,由于美軍本身就沒有成熟可靠的高超音速導彈武器,因此對于高超音速導彈的雷達紅外特征並不完全熟悉,所以所謂的衛星偵察觀測高超音速導彈,僅僅是“理論上”具備可行性,而事實上美國根本沒有此類武器的雷達和紅外特征參數,因爲現役的雷達和觀瞄系統無法有效發現高超音速導彈,所以只能是參考彈道導彈的特征來設計研發高超音速導彈預警衛星,而這種衛星的實際工作效率相當堪憂。

(米格-31戰鬥機本身就具備高空高速特性,其飛行速度快,機動靈活,美軍想要憑借幾顆導彈預警衛星就能有效監控俄烏戰場,無異于天方夜譚)

更重要的是,高超音速導彈不但飛行速度快,而且其彈道多變,具備主動閃避功能,這是彈道導彈所不具備的,因此彈道導彈雖然速度也很快,但是飛行軌迹很好計算,也更容易攔截,但高超音速導彈飛行軌迹多變,基本上無法預測,更不要說攔截。

(機載高超音速導彈,咱們也有,而且比俄羅斯更先進!)

總而言之,美國確實有研發導彈預警衛星,組建衛星預警系統,從而壓中俄一頭的想法,只不過美國對于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完全沒有入門,也不知道這些導彈的技術特點到底在哪裏,僅使用區幾顆衛星,根本無法做到對戰區的無盲區偵察,至于說跟蹤高超音速導彈,只能說美國人開心就好!

0 阅读:155

谷火平

簡介:谷火平關注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