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女科學家辭職創業,8年做出多個行業第一

創業邦 2024-03-20 18:44:38

作者丨劉恒濤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豪思生物

一個好的技術不等于一個好的産品,一個好的産品不等于一個好的公司。

創業八年,栗琳如今徹底參透了這句話。

2016年,栗琳在雙創大背景下投身創業,一位知名國企高層跟她說了這句話。栗琳說,這是自己得到的最有用的建議,但當時她並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麽多年過去,一路有坎坷、有困難,踩過很多坑,栗琳越來越感受到這句話背後的分量。

“一個好的技術,要轉變成一個市場接受度高的産品才有價值;而有了一個好的産品之後,需要有很好的團隊、很好的運營、很好的文化把産品經營好。”栗琳說,“豪思生物的産品如今已經做到以用戶爲導向,從用戶的視角出發。”

從2016年到現在,8年來,豪思生物致力提供基于多組學研究的臨床質譜整體解決方案,已經從一個實驗室,發展成爲一個年營收億元級別的公司。豪思生物先後入選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員單位,也多次獲得著名平台評選的頂級創投行業獎項。

2021年年中,豪思生物拿到2億元B+輪融資,目前正在進行C輪融資。

根據沙利文的一份報告,包含設備和試劑,國內質譜檢測在2027年規模將達到568.5億人民幣。截止2023年1月,豪思生物獲批試劑注冊證書數量位居行業第一,占比達到 11.3%。

這8年,是豪思生物成長的過程,也是栗琳從一名女性科學家,蛻變爲一個管理者的過程。

先學會開會

“清華北大生命聯合中心”青年學者,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委員,前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前維也納醫科大學唯一華人助理教授,曾任Bruker外部專家顧問、Red Bull Leading Scientist。畢業于北京大學,劍橋大學及維也納大學聯合培養的化學博士。

這是栗琳創業前的頭銜,是一條典型的科學家路徑,沿著這條路徑,她將和同學、同事一樣,變成受人景仰的學者、科學家。但是,在2016年,栗琳的這條路戛然而止,命運轉舵。

2016年,栗琳辭去公職,創立豪思生物,一頭紮進質譜檢測市場。

質譜分析是一種測量離子質荷比的分析方法,其效果相比目前的主流檢測靈敏度更高,並且適用于多種樣本及多指標的臨床檢測。質譜檢測在美國普及度很高,但在國內才剛剛起步,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栗琳在這個領域研究多年,看到了質譜檢測的機會,于是決定辭職創業。

栗琳說,自己一開始也沒想太明白,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項目。公司成立之初,只是一個科學家爲主的團隊,管理運作跟栗琳在清華大學做一個實驗室差不多。

進入2019年以後,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隨著豪思生物陸續拿到醫療器械注冊證,開始完善部門配置。而且,要開始真正做産品,會涉及很多部門,包括人力、行政、銷售、市場、大客戶部、工廠,豪思生物需要慢慢轉變成一個公司。

這個時候,栗琳面臨的挑戰多了起來。栗琳說,自己沒有太多的運營和管理背景,需要短時間內補足很多的知識,包括金融、資本、人力,以及組織文化運營等。

她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通過“問”去補足,一個就是從“人”上補足。豪思生物現在的開會辦法,就是栗琳“問”來的。

之前在大學裏開科研會,因爲大家背景一樣,思維方式、行動方式高度相似,討論的事情也相對單一,開會很簡單,到點就開,每個人說完情況,就各自回去忙。

但是企業的會不太一樣,栗琳發現,像以前開組會一樣開公司的高管會,是行不通的。因爲之前沒有做充足准備,開會經常會變成公開討論,即使形成決議,跟蹤和執行也沒有那麽高效。尤其是疫情期間,線上開會的效果更差。

栗琳和原阿裏一位女性高管做了深度的交流,對方聽栗琳講完,分享了自己開會的方法,栗琳恍然大悟,“我才知道,開會很重要,但是會後的跟蹤和會前會,其實是更重要的。”

如今的豪思生物高管會,在開之前,栗琳會按照一比一的時間配會前會,和各部門挨個碰,確保部門負責人了解會上說什麽,決策什麽,需要提前准備什麽。

“我會布置任務,銷售、研發、工廠要給我什麽信息,算什麽賬,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在會上集體做決策。”栗琳說,“之前達成一定的共識,才能確保會是有結果、有産出的。”

會後會,則是栗琳的行政團隊,進行會上決策的行動跟蹤和彙報。另外,還要確認一些具體事項會不會有反複,需不需要開二次會議。

通過這個方法,讓組織裏不同背景的人實現高效地溝通,並且按照形成決議往前走。

聽到市場的聲音

2022年,栗琳做出了一個巨大的公司體系改變:豪思生物的立項會,簽字權從技術部轉到了銷售部。

栗琳解釋,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銷售最貼近用戶,最有産品的體感。

“我覺得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思維的轉變,要有更多的用戶視角,感知用戶的需求是什麽,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害怕什麽,把這些同理心、共情的東西,埋在我們每一個研發,每一個産品的設計當中。”栗琳說,“所以我們換了一下角色,科研工作者是爲産品的定義去做支持的,用自己的技術滿足客戶的需要。大家只有有了這個思想轉變,我們的産品才能更貼近客戶。”

栗琳說,絕大部分科研人員,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邁過這一關。之所以有這個決策,也是基于過往在産品在市場的遭遇。

剛開始做産品的時候,因爲做分析化學的經曆,團隊天然覺得設備靈敏度非常重要,競品能檢測到0.1量級,豪思生物的設備就要檢測到0.01量級。但最後投放市場之後發現,很多檢驗人員並不是特別在意過高的靈敏度,因爲病人和健康人的數值差得非常大,他們需要的是皮實、穩定、便宜、好用的産品。

沿著這一思路,豪思生物要做的,是打造貼近市場需求,解決用戶痛點的設備。

和很多同行不同,豪思生物沒有走OEM的路線,而是自己建廠生産設備。栗琳說,國外做的是分析化學儀器,但醫院檢驗科用到的,只是分析化學儀器的一部分。“我們其實只需要做單一的、或者固定應用場景下的檢驗儀器,而不是一個開放型的分析化學平台。”

基于這個策略,豪思生物自己建廠,重新開發和設計設備。豪思生物生産出的設備,在固定應用場景下,比如在維生素、心血管標志物的檢測上,在行業裏做到了更便宜、更穩定、更耐用,設備自動化程度更高,可以做到無人值守。

通過成熟的轉化體系,豪思生物實現了國內臨床質譜領域多個從0到1的突破。

豪思生物率先研究轉化了包括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症、泌尿系統疾病等多項重大疾病的創新型早期篩查及診療評估應用。豪思生物多種神經酰胺測定試劑盒,能夠檢測血管健康狀態和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准確預測1-5年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國內質譜在該領域首個轉化應用,已于2023年業內率先獲批上市。

在拿證、産品審批上,豪思生物也遠遠領先。

豪思生物目前已取得43張二類證,位居行業第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所審批的所有質譜産品,每三個就有一個來自豪思。同時,豪思生物也在逐步推動國內臨床質譜標准化規模應用。

在産品和整體解決方案上,豪思生物比同行走得更遠。

豪思生物提供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包括硬件匹配、試劑耗材,以及指南的制定,報告的解讀,還有診療路徑的探討。

“我們給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産品,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給醫生更多的數據與支持。”栗琳說。

豪思生物的努力,也受到了行業的認可。2023年,豪思生物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在IVD公司非常少見,而且,豪思生物是所有獲獎單位裏唯一一個民營企業。

這種緊貼市場的做法,也收到了成效,豪思生物的設備在行業內備受歡迎。目前,豪思生物合作三甲醫院近百家,其中與數十家頂級三甲深度合作,産品滲透數百家各級醫療機構。

目前,豪思生物的産品有三大管線,第一大管線是心腦血管,第二大管線是婦幼營養,第三大管線是腫瘤和肝腎。

婦幼營養管線是豪思生物的老牌管線,絕對值是最大的,一直是公司穩定的營收基石。2023年,豪思生物心腦血管獨家的項目已經拿到注冊證,投放市場之後增長非常快,形成了豪思生物又一穩定的主營收入。

完全不同的道路

從2016年創業到現在,8年時間,栗琳原來的同事、同學,已經成爲受人敬仰的教授、科學家。而栗琳,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栗琳說,自己當時的選擇有一些賭性,也猶豫過,也有過很多同伴的壓力。但是,她認可自己事業的價值。

栗琳的母親是醫院的檢驗科主任,她從小在檢驗科長大,一路的求學和科研經曆,讓她深有感觸。她看到實驗室的技術在日新月異叠代,但是檢驗科還在用那些落後的技術。“我們只要好好做幾年,把最後一公裏跑通,就可以讓科技普惠到所有的人,轉化一樣是在做科學,做的是更實用主義的科學。”

栗琳說,每一次收到醫生、病人的反饋,都是團隊特別開心的時候,感覺自己用産品幫助了很多的人。一些地方的幼兒園入園體檢,以前要抽很多的血,小孩子血管細,有的時候不得不去紮頭皮針,通過豪思生物的設備,現在只需在指尖上紮一針,就可以出具全世界都認可的報告。

“我家孩子在做檢測的時候,會特別驕傲地跟其他的孩子說,這項技術是我媽媽帶到中國來的。”栗琳說,這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時刻,“通過我們小小的創新,技術的叠代,給整個産業界帶來了很多變革。很多行業指南的叠代都有我們的身影,覺得還是很自豪。”

栗琳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創業者的時間太稀缺,爲了多陪伴孩子,栗琳所有的工作餐幾乎都不會安排在晚上,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她會把手機放在一邊,和家人一起吃飯,交流一天發生的事情,爭取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栗琳也會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地點,去見客戶,甚至參會。豪思生物最近在做中草藥的質譜檢測鑒定,栗琳會帶著孩子去雲南中草藥種植基地采樣本。八歲的女兒對母親的工作很感興趣,還會在栗琳的實驗室做小實驗,幫著做一些簡單的工作。

在女兒眼中,媽媽是偶像,在媽媽的感染下,孩子希望將來也有一份自己熱愛的職業。“我希望讓女兒了解媽媽在做什麽,他們知道自己有一個樂觀健康的媽媽,很愛自己的事業,這對孩子本身也是一種激勵。”栗琳如是說。

本文爲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7 阅读:2661
评论列表
  • 2024-03-22 00:18

    這算不算用國家國民成果謀私利?

  • 2024-03-21 19:17

    不務正業

  • 2024-03-21 14:37

    只是資源上的不平等,能力都是差不多的。

  • FJN
    2024-03-21 10:46

    怎麽證明你的能力,我們村好幾個這樣的能人“等有機會東山再起”雲雲,至死方休。

  • 2024-03-21 06:50

    祝賀!請再接再厲爲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 2024-03-21 13:55

    祝賀!請再接再厲爲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 2024-03-20 22:16

    都是自己學校培養出來的校長。

  • jwx
    2024-03-20 21:03

    此人果然有膽識,敢于放棄安穩之職,追求創新與挑戰。她的行爲展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敬佩。我們應該鼓勵這樣的人才,爲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創業邦

簡介:關注創新經濟及其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