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留守兒童,是工地上的父親一路托舉我長大”大學生五一幫父親劈了1800斤柴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5-08 10:10:33

父子倆一起劈柴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 通訊員 余豔軍 劉細松

“五一放假回老家,幫父親劈了1800斤柴。”近日,黃岡師範學院體育學院大三學生薛炜,把和父親一同勞動的視頻發到網上後,引發網友關注和熱烈討論。他感慨:“五一可以外出旅遊放松心情,也可以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看著這一牆滿滿當當整整齊齊的柴火,我仿佛已經感受到越冬時家裏滿滿的溫暖。”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薛炜是脫貧家庭學生,平日裏非常陽光積極,品學兼優,在學校擔任班長,是一名黨員。學習之外,他熱愛攝影、騎行和書法,平時也喜歡用視頻記錄生活。他說,外人看到我的優秀、陽光、自信,都是因爲我是站在爸爸的肩膀上長大。

乘9個小時綠皮車回家

父親請假到火車站接他

薛炜說,自己是臨時決定回家的,原本五一假期准備留在學校改論文,突然因爲學業、生活上的瑣事,讓自己情緒有點“喪”,就想父親、想回家了,也想看望自己80多歲的奶奶。他花了36元,買了5月1日淩晨一趟綠皮車的無座站票,前後花了近9個小時,從黃岡市回到了十堰市房縣的大山老家。

喜歡騎行的大男孩

薛炜隨身帶了個折疊椅,一路窩在火車上,構思了一下論文修改思路,一夜無眠。白天快到站時,他給爸爸打了電話,沒想到爸爸也沒有在家休息,而是在打工的工地上堅守崗位。因爲當天下著雨,考慮到兒子帶著行李,薛爸爸臨時從工地上請假,趕到火車站接兒子回家。

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父子倆搬完一座“柴火大山”

薛炜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因爲天氣好,父子兩個商量後決定去後山上看看,有沒有能夠當柴火的松樹。因爲家旁邊剛建好水庫,有不少施工隊砍伐後留下的樹木。薛炜和老爸一起從山上把樹扛回家,鋸成段,再用斧頭劈開,最後拎到後牆碼整齊。

“其實最累的不是劈柴,而是從山上把樹拖回家,因爲樹是濕的,非常沉。”薛炜說。劈柴的時候,薛炜想記錄一下自己和父親在一起勞動的瞬間,“手機放在旁邊錄,自己幹自己的活,不礙事。”劈完柴後,薛炜滿心驕傲地和一堆柴火拍照留念,隨後和父親一籃接著一籃地拎去後牆。雖然只有短短幾十米距離,但路比較崎岖不能用小推車,父子倆硬是靠手提搬完了一座“柴火大山”。薛炜的爸爸是一名木匠,他估算了一下,兩人一起劈了約1800斤柴。

薛炜感慨:“看著這一牆滿滿當當整整齊齊的柴火,我仿佛已經感受到越冬時家裏滿滿的溫暖。”據了解,薛炜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裏沒有空調,冬天需要燒柴火取暖,做飯的土竈也需要用柴火生火。

“自己並不是專門爲劈柴回家的。”薛炜解釋,在當地,孩子們幫家裏做事很普遍,小時候插秧、割油菜,長大了可以幹點重活分擔家務。“沒想到自己記錄生活的視頻,發到網上後會引發這麽大的關注。”薛炜說,五一期間天氣涼爽一些,再晚些回家可能就到夏天了,天氣炎熱了幹活就更費力了。

老師眼中的陽光男孩 父親在家門口打工陪他成長

在薛炜的大學班主任李明看來,盡管家庭條件不好,薛炜卻非常陽光、積極、努力。李明是薛炜兩門專業課的任課老師,李老師說:“上課時,薛炜從來都是坐在第一排,非常投入,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學習。”

剛進大學參加軍訓時,薛炜就非常能吃苦,高標准嚴要求完成各項任務,被評爲優秀學員。大一班委選舉,薛炜競選班長成功,一幹就是三年,在班級建設、團結同學上,都表現得十分優秀。“有薛炜這個班長,我很省心。”李明老師表示,薛炜也是全班第一個入黨的學生。

輔導員張宏揚老師說,薛炜非常有禮貌,專業成績也是排在年級前列,盡管自己接手這個班級的時間不長,但每次自己布置的各種統計材料的任務,薛炜總是按時保質完成,是很好的助手。

在學校,薛炜除了專注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習,還選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雙學位。極目新聞記者看到,薛炜的抖音賬號上記錄了他豐富多彩的生活,配的文案也非常優美——“我不停地記錄,才留下了這些光影”“從學校紫園食堂二樓下來的樓梯轉角處,我想象到了很多的畫面,‘夕陽熏細草,江色映疏簾’‘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家徒四壁,但很幹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薛炜進入大學後,除了選修了漢語言文學,還繼續學習自己從高中就喜歡的書法,得到學校美術學院老師的悉心指導,他非常感謝學校提供的各種平台和老師們的幫助。但他更明白,自己一路能走出大山看世界,是爸爸一直在背後辛苦托舉著他。

薛炜的書法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薛炜感歎,他也曾和村子裏很多孩子一樣,當過留守兒童,後來爸爸覺得需要陪伴他成長,舍不得把他獨自丟在老家,就放棄外出打工,就近在家門口打點零工,錢雖然少了很多,但從小在生活上把他照顧得很好,對教育也要求很嚴。“我的陽光、積極,都離不開爸爸一點一滴的用心陪伴。”薛炜驕傲地說,自己現在基礎的生活費還是老爸給的,而支撐他的一些興趣愛好的花費,則是自己努力賺的。

保留父親身上的那份勤勞 相信未來會有暖暖的空調

薛炜興趣愛好廣泛,除了書法、攝影,還喜歡騎行。去年清明節後,他咬牙用自己接書法周邊、幫人拍視頻賺的零花錢,買了一款入門級公路自行車。一年時間裏,他已經騎著愛車打卡了湖北很多地方,如武漢、黃石等周邊市區的景點。“我一年騎行了七八千公裏,騎行很省錢,也是我釋放壓力的方式。”薛炜說。

去年暑假,爲了鍛煉自己,薛炜在縣城擺攤了一個月。他購入兒童廚房的玩具,擺攤讓兒童體驗自己動手炒菜。“10元1個菜,20元3個菜。”他提前切好各類食材,那段時間刀工漸長,廚藝也進步飛快。最後,薛炜盤算了下,每天收入只有大幾十元。“刨開成本,基本沒賺到啥錢,但自己增強了社會閱曆,提升了組織能力和與人溝通的水平。”薛炜笑著說。

在一次乘坐淩晨的綠皮火車時,薛炜感慨:“每次坐綠皮車,都能看到很多年紀大的叔叔背著比他們身體還大的包,包把他們的背都壓彎了,看著那些背影總會有莫名的心酸。生活不易,我站在了父親的肩膀上浏覽祖國大好山河,盡享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受到以前無法想象的高等教育,看遍了人生百態後才發現,自己還是很幸福的。”

少年應有鴻鹄志,當騎駿馬踏平川。薛炜計劃大學畢業後先就業,理想的狀態是考上公務員回老家反哺家鄉。薛炜說,家鄉已脫貧,那片土地充滿生機和活力,還有更多的進步可能,比如當地黃酒很出名,能否將其推廣到更遠的地方去。

在薛炜發的劈柴視頻中,薛炜寫道:“莫欺少年窮,終有一天,我也會搬進屬于自己明亮寬敞的大房子,買到下雨可以暢通出行的小汽車,冬天不用燒火爐有暖暖的空調,不會再砍柴劈柴、步行回老家……但會一直保留父親身上的那份勤勞。”衆多網友在視頻下留言,“我多幹一點,爸媽就會少做一些!”“這才是五一勞動節的意義,非常正能量。”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