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21.59萬起售,雷軍:我抱著必勝的信念|36氪專訪

36氪 2024-03-29 11:20:57

作者 | 李安琪 李勤

編輯 | 李勤

21.59萬元。經過“傳言和謠言”的來回拉扯,小米首款車定價終于揭秘。

小米汽車早已成爲全民話題,圍繞其設計、價格、技術的流量池嘶嘶沸騰,只差價格火種,一點即爆。

果然,小米首款車SU7上市僅4分鍾,大定訂單就破萬;27分鍾後,大定訂單突破5萬個。行業驚歎,“幾乎半小時賣出了工廠一年的産能”,這對于其他新造車公司,通常需要半年乃至更久。

54歲的雷軍,不會相信運氣。2021年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車,雷軍放話,將爲造車業務賭上“所有聲譽和戰績”,三年來,他進行了周密的操盤。

“這場發布,我們是抱著必勝的信念來做。”小米SU7發布後,公司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及CEO雷軍現身與36氪等媒體交流,他面容清瘦,聲音略顯疲憊,但在說到“必勝的信念”時,重重加重了語氣。交流中,雷軍回顧了造車的至暗時刻,定價思考,以及對汽車價格戰、AI、人車家生態的洞察。

去年12月,小米汽車舉辦技術日,至此,行業圍繞小米汽車的外觀設計、路測、價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流量高峰。直到28日晚的發布會,雷軍依然能准確找到熱度密碼,他不光邀請新造車公司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公司創始人李斌、何小鵬和李想到場,還在發布會開場前與長城董事長魏建軍互贈汽車。

當然,確保雷軍“必勝”的核心,依然是産品力、智能科技和米家生態,外加一份擊中人心的定價。

小米首款車命名爲SU7,共有標准版、Pro版和Max版三個版本,價格分爲21.59萬元、24.59萬元、29.99萬元。標准版及Max版將于4月底交付,Pro版需要等到5月底。

雷軍坦言,他們的車還在大量虧錢,但這個定價就是要“讓米粉覺得有誠意”。

原本,小米給標准版的定價是22.99萬元,Max版定價35萬元。直到昨天晚上7點,團隊還在開會討論定價,最終雷軍決定“拿出誠意”,同時,低3萬元“也是向特斯拉這個前輩致敬”。

此前,撞臉保時捷的小米SU7已經憑借造型率先出圈。作爲一款C級轎車,小米SU7溜背的造型看上去低趴且運動感十足,在一衆臃腫的電動轎車中,小米SU7的車身比例和姿態相當和諧。

小米汽車SU7 海灣藍

性能方面,小米SU7也處處與保時捷較量。比如Max最高配版本還搭配了雙電機、800V碳化硅高壓動力平台,零百加速2.78秒的成績,甚至比保時捷Taycan的表現更優。

續航方面,小米汽車後起步且投入短,顯然不能處處領先,但也做到了可圈可點。

例如,小米SU7針對性地優化了電耗,尤其是標准版,僅用73.6度電,就做到了700公裏續航,官方公布的電耗爲12.3度電每百公裏,幾乎以性能車定位,比肩比亞迪的小型車海鷗。

在整車設計上,小米汽車也表現出了不似新造車團隊的成熟。“車身很輕,小米卻做到了更高的車身強度,這相當考驗整車設計能力。”一位車企高管告訴36氪汽車。

而在汽車智能方面,則回到了小米的熟悉陣地。眼花缭亂的車與手機互聯、車家互動、智能硬件和軟件生態等,無不在昭示,這家消費電子巨頭跨界進入造車行業的技術優勢。

“所有的智能都是智能汽車的變量。”雷軍向36氪直言,發布會上只講了智駕、智能座艙、智能生態和小愛同學,“我還沒有展開再講芯片、操作系統、電子架構,我認爲這些是小米的長項,它就是回到了我們這裏。”

“人車家生態”是小米SU7最大的智能化亮點。如小米手機與車機可以無感互聯,甚至可以直接用車上小愛同學打開手機付款二維碼,快速繳納高速費等。

在小米端側大模型與車輛感知功能融合後,小愛同學還可以隨時告訴駕駛員,道路前方的車輛是什麽品牌,進入了哪條隧道、有多長等。

此前同樣有能力打造“人車家生態”的是蘋果,但蘋果已經放棄了造車計劃。雷軍直言,他絕對不會做這個決策,“我覺得這是個完全不能放棄的戰略。”

雷軍認爲,車裏面就是一個房間,它就是全屋智能,而“全屋智能”的底層全部是澎湃OS,再加芯片、操作系統和AI打通,“這對小米的戰略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我們去年升級了公司的戰略以後,汽車成了我們戰略的核心部分,人車家是個閉環。”

蘋果放棄造車,也給了小米汽車更多機會,“讓蘋果用戶接入小米汽車生態,是我們的關鍵目標。”

AI也同樣是雷軍引以爲重的布局,他認爲,未來AI會在車的每一個角落裏面體現價值,目前除了爲小愛同學引入大模型技術,小米的智能駕駛也在借助AI積累,塑造差異化。

例如,小米推出了極窄泊車技術,利潤端到端的感知決策大模型,訓練算法對間隙5厘米的極窄車位進行識別。“AI將會爲智能駕駛帶來顛覆性的變化。”雷軍說。

從整車、到智能,再到生態,小米汽車一問世就展現了長板夠長、不留短板的強悍姿態。而在行業價格戰踩踏之下,老將雷軍保持了清醒,給出了一擊命中的定價。

發布會現場,長城汽車魏建軍、蔚來汽車李斌、小鵬汽車何小鵬、理想汽車李想等企業掌舵人,均被雷軍以“致敬學習”的謙卑姿態邀請到場。但顯然,雷軍又給造車行業結實上了一課。

謙和之下,雷軍開始嶄現鋒芒,他直言,“汽車價格戰還有比手機更卷嗎,我們從小卷到大,我們才是卷王。”

以下是36氪汽車等媒體與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及CEO雷軍的對話,經編輯:

問:怎麽看待新能源車企紛紛降價,小米汽車SU7的優勢有哪些?會不會加入到價格戰?

雷軍:我的同事告訴我,第一分鍾就有10萬人添加心願單(下定金前一步)。我覺得小米的誠意是足夠的。

第二點,今天市場的確很卷,競爭很激烈,是淘汰也是開始。

小米在手機工業過去的13年卷了這麽多年,我們對它的殘酷性有認知。價格戰只是競爭的一種手法,更重要的還是在産品、技術上和生態上,所以我覺得小米的優勢大家已經看到了。

我認爲智能和生態是我們最強大的優勢,同時是一輛車好看、防曬、好開的車,大家應該體會到至少在50萬以內鮮有對手。

問:您認爲應該如何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車等大宗消費?

雷軍:最近我也在琢磨,政府可能要下巨大的功夫,要做的是什麽呢?充電樁的建設和充電樁的質量標准,充電的效率。我覺得初期可能這些公用的充電網絡是虧損的,可能政府要有一定的補貼,這樣讓大家買純電車完全無憂。

比如說我們初期的標准版入門就是700公裏,但是純電車一上高速它特別耗電,我們實測能跑到大概500公裏。假如沿途都有補能設備,高功率的充電樁,質量都很好,大家買純電車的所有的疑惑就都解決了。

所以完善充電網絡是幫助純電車進一步普及的方式,既綠色環保又提振消費,而且智能電動汽車一旦用了就回不去了。

一升油多少錢,開電車幾乎不花錢。然後接著那些大屏體驗音樂、視頻、導航,反正我原來開油車的時候不覺得電車有那麽高級,開完電車習慣了以後覺得油車好落後,所以我是真心的,我覺得30歲的用戶真的去看一看,其實中國的純電車裏的智能科技非常領先。

問:從去年以來,各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小米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抓住這個機遇?

雷軍:2016年小米就提出了All in AI,設立AI實驗室,我們第一個作品就發布了小愛同學,所以我們是16年開始幹的,去年我們升級了小米的戰略,升級了科技管理。

我們的科技管理很重要一條就是,我們每一個業務都要AI化。

SU7這一輛車裏,關于大模型應用很多。第一個案例,小愛同學端測大模型賦能以後,就可以結合車內的所有傳感器,知道前面那輛車叫什麽?叫什麽隧道?有多長?

所以你在車裏搞個文生圖,文生視頻幹嘛?這不是噱頭嗎?完全沒用的東西。

第二個,我們爲了極窄泊車,用了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我12月底的技術日上講過了,原來的我們的輔助駕駛的算法分三步走,感知、決策、執行。

可是我們這些攝像頭的精度很難分辨5厘米,在地下車庫,其實人也分辨不了5厘米,怎麽做的?他就像人眼一樣學習。剛開始瞄個大方向,再逐步校准,這就是我們在全球第一家做的叫感知決策大模型,端到端就直接算完了。所以大模型帶來的變化很大,我認爲未來對自動駕駛將會是顛覆性的變化。

智能駕駛,你找個供應商做完以後,其實是很難跟上技術發展。智能駕駛不下決心投資,你很難跟上進展。

今天華爲、小米,都是全力在投智能駕駛,我覺得對于傳統車廠,要接受花這麽多錢做一個結果不可知的、這麽複雜的高科技産品是有壓力的。所以你就能看到這一波的科技公司和新勢力做智能化的決心和下功夫。所以總結一句話,我認爲未來AI會在車的每一個角落裏面體現AI的價值。

我再說一個我們大壓鑄的材料,钛合金就是AI算的,今天AI對材料學的進步也是瘋狂的,它把各種可能性全部給你演示一遍,然後AI去篩選最大可能性。

原來材料是怎麽做的,是靠碰、靠實驗。現在先在物理上去建模,建完模以後按計算,找出5到10種再去做實驗,研發速度快的要死,藥品現在也是這樣做的,所以我覺得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能是方方面面。

問:蘋果最近選擇放棄泰坦計劃,退出了造車賽道,華爲也多次強調他們不參與造車,同樣作爲手機的廠商,小米親自下場造車,並且選擇在現在這個時間段推出SU7,您認爲有什麽樣的考慮?

雷軍:我覺得小米的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你在車上跟手機的互動,在車上跟生態的互動。大家想一想,車裏面不就是一個房間,它就是全屋智能,所以對小米的戰略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而且底層全部是澎湃OS,再加芯片和操作系統一打通,再加AI,“人車家全生態”要講的是什麽?其實它本身是一套東西,只不過在不同的場景裏應用。所以我們去年升級了公司的戰略以後,汽車成了我們戰略的核心部分,人車家是個閉環。

無論是我們還是蘋果,不管用什麽方式都進入了造車。蘋果放棄造車,反正我是被問了100遍了,我是覺得要是我,絕對不會做這個決策。我也能理解,蘋果幹了10年時間,中間遇到了無數的困難,但是是我的話,我不會放棄的,我覺得這是個完全不能放棄的戰略,這跟蘋果做不出來沒有任何關系。

當然他們放棄了,我也輕松了,又少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蘋果用戶蘋果不管我們管,我們小米汽車支持蘋果生態。所以中國的蘋果用戶也很多,讓小米汽車成爲蘋果用戶首選,這就是我現在的目標。

問:您認爲人車家全生態互聯的最終形態是怎麽樣?

雷軍:從車的角度上講,主要是行車場景和駐車場景。我對駐車場景未來的理解就是一個全屋智能的空間。

而且每一個器件,我覺得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底層全部打通,然後它不分在車上還是在家裏,都是一樣的。

今天我們一直在研究車規跟消規,到底有多大差別,怎麽能把消費的質量提高到車規這樣同一個東西,所有地方都能用。

我們很多商品都在想,不一定要用在小米SU7上,別的車能不能用,家裏能不能用,辦公室能不能用。比如說我今天示範了小米平板在車上也能用,那個不僅加了pin口,電池也加固了,耐熱性都提高了,爲車設計。

所以整體來講,我覺得小米做車在生態方面真的是非常強大的優勢,這些資源我們都是現成的。我們不僅僅是做筆記本平板,我們還做空冰洗(空調、冰箱、洗衣機),我們還做電視屏幕。所以小米全生態的能力一步一步應用到車上,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問:智能座艙其實是車企新車競爭高度同質化的地方,小米人車家是否有足夠的領先優勢?未來的競爭中,您覺得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哪個會是智能汽車的最大變量?

雷軍:我覺得所有的智能都是變量,今天我們只講了4塊,智駕、智能座艙,小愛同學,小愛同學其實是AI,再加智能生態。我還沒有展開再講芯片、操作系統、電子架構,我認爲這是小米的長項,它就是回到了我們的這裏。

跟手機有什麽不一樣的,從技術底層講完全一樣。我覺得大家差異還是蠻大的。

第一個,把系統做的那麽流暢,我覺得我們肯定是最好的之一。

第二個,做的應用肯定是最好的之一,而且跟手機是無縫對接的。

還有軟件生態,我們跟軟件的兼容性,假如你做個很怪的比例的屏幕,軟件適配真是海量工作量,我們真的幹了10年,平板吃夠了虧,必須得有標准尺寸,不幹這個事情的人無法理解的。

如果你只做兩三個軟件,你可能不覺得,當你做兩三百個、兩三千個、兩三萬個呢?軟件生態的核心是兼容性,所以我們的兼容性非常好,是因爲我們一上來就知道我們以前走過很多的彎路。我認爲每個廠商都很重視這兩樣,但是真正做得好不是很多。

當然了,我覺得蔚小理、華爲、小米,這個水平比其他的車廠的確高一個數量級。可能不能說我們5家有什麽差異,我覺得小米肯定是最好的之一了。因爲我們是後來的,我們要不比他們做的好,你說我們怎麽生存呢?

問:小米現在的現金儲備是1363個億,有多少是爲接下來的汽車價格戰准備,你們也在AI、芯片和大模型上有支出,怎麽去分配?

雷軍:去年我們花了191個億在研發上,今年240個億,反正按速度1300億,怎麽著應該還可以花個5年時間是沒問題的。

所以我壓根就不考慮這個問題,我覺得小米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應對未來5年任何激烈的戰爭,這是我們三年前爲了做汽車的時候下的決心,所以我們一直在積累現金。

我們三年增加了300億的現金,只要未來有可能,我們還會進一步積累現金,使我們擁有足夠的能力,用15年到20年成爲全球前5的車廠,漫漫征程剛剛開始。

還有一點,汽車這個價格戰有比手機行業更激烈嗎?

我們從小卷到大,我們是卷王,我們還怕卷嗎?我們來的第一天就知道這個事,這個戰場別看有三四百家在做新能源汽車,最後只有5-8個活得下去,我們第一天就已經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大家應該看到我們是怎麽幹的,每一步都從核心技術做起,都是實打實的,每一件事情都用10倍的投入來整。

問:對于今天最終定價,內部是怎麽考慮的,背後有什麽故事,經曆了怎樣的過程?

雷軍:我們第一次發布是去年12月底,三個月內只辦了兩場發布會,産品就發布了,發布完立刻交付,這肯定是今天中國車廠裏面頂級水平,這個周期已經非常短。

一般大家都要做半年到一年的預熱,我們總共只幹了三個月。這麽快的效率不知道被誰渲染成,我們拖拖拉拉連價錢都不敢出,被嚇死。

小米內部在定價上,我們真正的糾結點在什麽地方?我們知道自己已經虧損,Model 3的盈虧點就是22.3萬元,我們的配置高很多。高不是我比Elon Musk(特斯拉CEO)有能力,是我砸錢砸的。

我哪有這能力,人家那個電耗好很多。我投了很多錢才能達到他這個水平的,特斯拉絕對值得我們學習,學個三五年最少。

所以我知道我的盈虧點,我也知道我們上來肯定是虧的,但是我到底虧多少?支持小米的鐵杆用戶覺得我們用力了,覺得我們表達真誠,所以我要找到那個點。

我們原來的思考是定22.9萬元,後來已經成了全民運動了,我們自己也搞慌了,都已經不知道什麽價錢合理了。

所以昨天7:00開始討論,我說這樣比特斯拉便宜3萬有沒有誠意?比Model 3好很多,便宜3萬,爲什麽賣不掉車?我說要不我們就擺一輛車,在特斯拉門口比一下,我覺得老百姓都不笨。

我們也不要討論22.9萬,這個沒意義,特斯拉是前輩、全球標杆,我們先降3萬爲敬。這個定完價,大家覺得我講的有道理,就這麽幹了。

我們的頂配最早定價是35萬元,最後大家說反正産能也有限,誠意就做到底,所以頂配直接幹到那29.9萬塊錢,反正也是吐血了。

問:在過去三年時間裏面,你最崩潰,最接近于想要放棄或者就感覺最困難的一件事或者一個時刻是什麽?

雷軍:最崩潰的一件事情是我們2021年宣布造車,我們做了一年的設計,其實我們的設計也很前衛,已經做了兩次模型。

但是在討論的時候,大家覺得太前衛了,擔心用戶接受不了,所以後來我們就全部推倒了。這樣一推倒,我們的時間就變得特別緊張,然後我們又把方向調整成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

因爲第一款車我們輸不起,我們要做個Cybertruck給你們,肯定把我罵死。

第一輛車我們設計很誇張,所以結果大家批評聲一片的時候,我們自己挺絕望的,就是幹了大半年快一年,大家不認可。所以你們今天看到的是我們完全推倒,2022年年初全部重做了。

我那個時候又在疫情期間壓力巨大,在最難的一段時間裏,我跟設計團隊每天早晨8點開一個小時視頻會,周六周日都是,所以每一個細節我都參與過。所以我們急行軍,然後做完了整個設計。

今天得到這麽多的好評,當時我提的目標就是,車一定要好看,是賣車的。

新能源車都很肥厚,是因爲車裏都裝了一個巨大的電池包,你要把車做到這麽運動,這麽低趴,那個是難上青天的。很多轎車做得都像SUV,沒有幾輛漂亮的純電轎車,我覺得SU7絕對是佼佼者,這裏面下了功夫,將來有機會再慢慢跟大家講。

問:小米是從北京土生土長的領軍企業,隨著超級工廠投産,未來小米對于北京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和整個智能制造産業鏈的帶動升級方面,有什麽樣的規劃和考慮?

雷軍:非常感謝北京對小米的支持,我們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北京企業,所以我們2月份在昌平建了小米的手機工廠,3月份在亦莊建了汽車工廠,所以這兩個工廠都是非常現代化的工廠,投資都非常大。

我們投這兩個工廠的目的就是爲了帶動北京的智能制造,我拿汽車來說,因爲汽車基本上都是50公裏周邊配套,它會拉動周圍的所有零部件廠商在小米周圍集聚。我們選地方也選擇奔馳邊上,這樣我們跟奔馳能共享很多供應鏈。

我後來算了一下,我們的供應商裏面有2/3是BBA(奔馳寶馬奧迪)的供應商。我相信這個如果小米汽車有大成,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會在這周邊生産。

北京現在有奔馳、北汽、理想、小米,如果這4家都能團結一心,一起做大,我覺得北京的智能制造這一波可能就會全面崛起。

其實無論誰發展起來了,周邊的零部件的布局,生態鏈的布局,産業鏈的布局都變完善了。還有京津冀一體,今天魏建軍也到場了,我們也很想跟長城合作。長三角、珠三角的工業基礎比我們這一塊好很多,所以我們北方的企業更需要努力。

我們作爲一個北方企業也有優勢,我們認證了的整個冬季續航,所以北方的用戶買電車首選小米,南方的用戶買電車更要首選小米,因爲我們防曬做得好,開玩笑。

8 阅读:2858
评论列表
  • 2024-03-29 11:51

    雷總su7高,頂起

  • 2024-03-29 18:07

    小米汽車,也會爲發燒而生嗎[笑著哭]

  • 2024-03-29 19:14

    千萬不要繼承手機的偷工減料[呲牙笑]

  • 2024-03-29 11:56

    買特斯拉的人幾乎都不會看國産的車。

  • 2024-03-29 15:14

    售價:9.9叫聲雷爺,19.9叫雷哥,現在29.9還是叫小雷吧[並不簡單]

  • 2024-03-29 11:49

    雷總,絕對不能低于30萬,沒錯,必須硬剛那些動不動就降價的廠商,35萬起步才是良心價

  • 2024-03-29 19:23

    售價:9.9叫聲雷爺,19.9叫雷哥,現在29.9還是叫小雷吧

  • 2024-03-29 14:37

    售價:9.9叫聲雷爺,19.9叫雷哥,現在29.9還是叫小雷吧[並不簡單]

    喵騎士 回覆:
    比特斯拉還要便宜幾萬塊呢!你猜猜會不會有人放棄特斯拉買小米的第一輛車?
    EyeCatching 回覆: 喵騎士
    不僅放棄特斯拉,順便把鬼子車也放棄了
  • 2024-03-29 16:30

    小米汽車,也會爲發燒而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