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4Pro深度評測:一款足夠旗艦也足夠中庸的産品

中關村在線 2024-05-02 07:01:13

小米14 Pro作爲最新款的數字旗艦,憑借在銷售上的明顯提升,引發了業內和消費者對小米高端化的新一輪熱議。如今,距離小米14 Pro的發布已經過去了半年時間,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這款手機。

1 小米14 Pro基礎參數一覽

首先按照慣例,咱們還是先來看看這款手機的參數配置。

2 保留家族式設計語言,亦有小米的高端追求

小米14 Pro在設計上延續了上代産品的風格。

首先機身背部的鏡頭的Deco區域采用了圓角矩形設計,但小米14 Pro在于金屬環的頂部加入了巴黎飾釘紋的裝飾,本以爲會是點睛之筆,然而市場反饋表明,包括部分米粉在內的用戶對此改動並不買賬,認爲這反而破壞了原有的一體化美感,相較于小米13 Pro那種攝像頭模組與機身平滑過渡的設計,新設計顯得不夠協調。

左爲小米14 Pro

轉向手機的正面,也是本次小米14 Pro設計的一大亮點——全等深微曲屏。

官方表示:它(全等深微曲屏)不僅在視覺上連續流暢,具備神奇的懸浮感,更兼具了直屏的視覺體驗和曲面屏的手感,可以說是終結直曲之爭的形態。

但我在上手後卻認爲恰恰相反,“全等深微曲屏”雖然融合了直屏的觀感和曲面屏的手感,但也未能完全擺脫直屏邊框的硌手感以及曲面屏貼膜複雜、維修成本高的痛點。若小米14 Pro能借鑒華爲Mate 60系列的弧面邊框設計,則有可能進一步減少這些弊端的影響。因此,至少目前階段,將小米的這種全等深微曲屏稱爲“終結直曲之爭的形態”尚顯不妥。

屏幕材質上,小米14 Pro采用了小米的龍晶玻璃材質,提供了更好的抗刮擦和抗摔落性能。

機身材質上,普通版本的小米14 Pro采用的是玻璃材質,相較于上一代的陶瓷背板,只能說各有優劣吧。而小米14 Pro钛金屬特別版則在機身上下足功夫,不僅前後均覆蓋了高強度的龍晶玻璃,還在邊框結構上采用了高品質的純钛合金與高強度鋁合金混搭,這樣的組合在確保手機輕量化的同時極大提升了結構堅固度,賦予手機更高的品質感和獨特性。

總的來說,相較于前代産品,小米14 Pro在延續家族式設計的同時,對設計細節進行了精益求精的改良和完善,這有力彰顯了小米在打造高端旗艦産品過程中,對美學造詣及精良工藝的不懈追求與執著創新。

3 11系後遺症猶在,性能略顯平庸

性能調校曆來堪稱小米手機的一大亮點。不過,自小米11系列後,小米在新品性能釋放策略上似乎轉爲了更爲穩健和謹慎的方式,這種趨勢在小米14 Pro機型上亦有所體現。

硬件核心上,小米14 Pro搭載了高通骁龍8 Gen3移動平台,並搭配了LPDDR5X內存及UFS 4.0閃存技術,這套組合無疑構成了當前安卓陣營的旗艦級配置標准。

跑分方面,我們對小米14 Pro分別進行了三輪安兔兔V10、GeekBench 6的跑分測試,並選取三次測試中的最優成績作爲參考指標,具體結果如下:

安兔兔跑分剛過200萬,GeekBench 6單核2116、多核6641,基本只能算是骁龍8Gen3的常規水准了,並未展現出小米“性能怪獸”級別的壓倒性優勢。

至于遊戲性能方面,《原神》高強度場景下的實測數據顯示,經過30分鍾在須彌城地圖的連續運行,小米14 Pro憑借骁龍8 Gen3的強勁性能,取得了穩定的平均幀率59.6幀的成績,輕松應對該遊戲的高負載需求,表現出色。

在續航配置上,小米14 Pro配備了4880mAh的電池容量,考慮到其6.73英寸的機身尺寸且機身厚度達75.3mm,在同期發布的旗艦手機中,這樣的電池容量顯得並不突出,難以滿足部分用戶的期待。

快充規格上,小米14 Pro搭載了120W有線、50W無線快充的組合,一定程度上彌補電池容量上的不足。

4 影像規格看似讓步Ultra,實際體驗卻有進步

在影像系統上,小米14 Pro攜手百年光學巨頭徕卡,共同打造了一套頂級影像解決方案。通過引入徕卡的專業色彩科學和技術標准,使得手機的影像能力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不過有趣的是,小米14 Pro的主攝鏡頭采用了全新定制的光影獵人900傳感器,相比前代小米13 Pro上使用的索尼IMX989一英寸大底傳感器,光影獵人900的傳感器面積縮水到了1/1.31英寸,很多人認爲小米這是再給後續發布的小米14 Ultra讓步。

而對此小米給到的解釋是:

小米14Pro 面向數碼發燒友和大衆用戶,相機模組凸出不能太高: 做不了F1.42大光圈,做不了1024級無極可變光圈,也沒有原生HDR等。還有,光影獵人900+F1.42大光圈,感光量和上代差不多,影像綜合實力更強。

大光圈的優勢在于快門速度、ISO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就能獲得更高的進光量,小米14 Pro在傳感器尺寸縮小的情況下,配備了更大的F1.42光圈,相比13 Pro的F1.9光圈提高了大約一檔光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3 Pro上IMX989的實際等效焦距約爲21mm,而爲了更貼合用戶日常使用的23mm焦距,小米13 Pro在普通拍照模式下實際以裁切的形式進行輸出,此時有效的傳感器使用面積大概就是1/1.1英寸了,如下圖所示:

綜上所述,小米14 Pro在主攝上采用了新的技術和規格,雖然傳感器尺寸略小于小米13 Pro的1英寸(實際1/1.1英寸輸出),但在像素融合技術和對焦能力上有所提升。同時,小米14 Pro還引入了徕卡SUMMILUX鏡頭以及更大的光圈,因此可以認爲小米14 Pro在主攝鏡頭上相較于小米13 Pro是有所提升的。

5 總結:一款足夠旗艦也足夠中庸的産品

總體來看,小米14 Pro絕對算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好産品,從家族式的設計語言,到性能配置的穩健升級,再到影像系統的深度合作與技術創新,每一步都留下了小米向高端市場挺進的足迹。

但當我們放眼整個手機市場再來看小米14 Pro時,作爲小米14系列的“大杯”,小米14 Pro在産品定位上還是相當尴尬的。爲了保持産品線的層次分明,小米14 Pro必須在標准版與Ultra版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方面,小米14 Pro需保持足夠的吸引力以區別于負責走量的標准版機型,展示出“Pro”級的提升;另一方面,又需避免過度逼近自家“Ultra”的配置,以免造成定位混亂。

而在這種策略下就導致了小米14 Pro在特定方面不如競爭對手的某些“Pro”版本(比如vivo X100 Pro)來得激進,同時也可能因價格區間與配置接近,而與別家的標准版機型(比如一加12)形成間接競爭。因此,小米後續在規劃數字系列的“Pro”版本時,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場細分需求,明確其差異化競爭優勢。這可能意味著還需在創新、用戶體驗上精細打磨,或是提供獨特的增值服務,以確保“Pro”版本能夠鮮明地體現出其高端定位和“Pro”價值。亦或是考慮市場反饋,評估是否需要砍掉或是合並掉目前的“Pro”系列。

更短的物理焦距可以降低模組高度、減少相機部分的凸起。日常拍攝時,從21mm到23mm的裁切幅度對畫質影響並不大。再加上有辦法用滿整塊傳感器,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更短的物理焦距可以降低模組高度、減少相機部分的凸起。日常拍攝時,從21mm到23mm的裁切幅度對畫質影響並不大。再加上有辦法用滿整塊傳感器,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8688021)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