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奸汪精衛墳墓被炸始末

雲飛四海 2024-04-08 13:16:14

1944年11月10日,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名古屋去世。

汪精衛的死訊傳到南京後,僞國民政府宣傳部于11月12日發表如下公告:“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下午六時:國民政府汪主席,痛于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申時,在日本名古屋帝大醫院逝世,距生于民國紀元前二十九年五月四日巳時,享壽六十有二,謹于十一月十二日恭迎遺體回國成殓,擇期舉行國葬,飾終典禮,由國民政府會同中央黨部組織哀典委員會敬謹辦理。”

同日,汪精衛的屍體,由陳璧君及其子女等乘汪精衛生前專用的“海鹣”號飛機由名古屋護送至南京,下午五時在南京機場降落。這是汪精衛最後一次享用日本贈送飛機的權利了。到南京時飛機還在上空盤旋一周,降落機場後,由僞代主席陳公博及僞中央委員和僞國府各院、部、會文武長官和所謂外交使節等護送至僞國民政府大禮堂,並由僞國府下令下半旗一月,停止娛樂宴會。僞國民政府明令國葬。不過,這時抗日戰爭已接近全面勝利前夕,“時值非常,爲恪遵先生(指汪精衛)不勞民、不傷財之遺訓起見,決定一切力避靡費,求其簡肅,在全國統一未告成立之前,先行擇定國父(孫中山)陵園之梅花山舉行葬禮。”

出殡這天,由騎兵引路,軍樂隊、花圈隊、陳璧君及其子女、陳公博和周佛海等要員依次跟隨靈車步行送靈,將棺木擡到梅花山墓地,舉行了安葬儀式。

1945年8月,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一敗塗地,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橫掃日本關東軍,中國各抗日武裝力量舉行大規模反攻,給予日寇以致命的一擊。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主子垮台了,南京漢奸傀儡戲也就到了停鑼收場的時候。8月14日,日本駐南京大使谷正去找到陳公博,說日本已決定投降。大小漢奸得此消息,知道末日已到,大禍臨頭,嚇得六神無主,亂作一團。陳公博急電上海的汪僞行政院長周佛海,並召集其他大漢奸來南京商討後事。

16日下午,汪僞中央政治會議在南京召開,死到臨頭,仍爭鬧不休。周佛海先發制人,首先發言,主張發表一篇簡短的宣言,宣布汪僞南京政府結束就行了,其余問題,會上一概不必談。接著,他的死黨梅思平拿出一份事先草擬好的“宣言”稿子,當場念了一下,沒經討論,即算通過。陳公博急得汗流滿面,急切地說:“結束機構容易,但我們所涉及的人很多,如何善後,應該想個辦法。”周佛海立即打斷:“宣言通過就算了,還談什麽其他問題!”說罷,拂袖而去。汪僞政府的送葬會議,就這樣在慌亂中散場。

1946年1月15日夜,寒風刺骨,萬物寂靜。南京黃埔路國民黨陸軍總部,警備森嚴,會議廳內煙霧缭繞,一個重要而機密的會議正在這裏召開。參加會議的是國民黨南京市軍政要人,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自主持會議,南京市市長馬超俊、陸軍總部工兵指揮官馬崇六、南京憲兵司令張鎮和陸軍參謀長肖毅肅及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在座。

何應欽首先發言說:“請你們來商量一件事,希望絕對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露。委員長不久就要還都,汪精衛這個大漢奸的墳墓,居然葬在梅花山,和孫總理的陵墓並列一起,太不成樣子。如不把它遷掉,委座還都看見了,一定要生氣。同時也有礙各方面的視聽。你們詳細研究一下,怎樣遷法,必須妥慎處理。”說完便退出會議廳。原來,蔣介石對汪精衛早已恨之入骨,怎能容忍汪葬于中山陵之側,奪取“孫中山繼承人”的身份;同時,考慮到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對漢奸賣國賊的激憤,爲應付輿論,1月初蔣就致電何應欽,立即秘密平毀汪墳。

何應欽一出門,肖毅肅接著發表意見,重申了何的意思。他說:“總司令已接到重慶指示,這個問題關系到國內和國際的視聽,限我們在10天以內處理好。”一番策劃之後,決定由七十四軍派工兵部隊執行遷移任務;憲兵司令部在此期間派兵擔任內外警戒,斷絕行人交通,不許任何人接近;在遷移時,南京市政府派人協助。

任務大體分配之後,馬崇六向邱維達介紹了有關汪墓的情況。他說:“這個墳墓的工程,已偵察過,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墳墓不太大,但相當堅固。”接著問邱如何把它幹掉,邱維達說:“這很簡單,工兵有的是炸藥,但要求絕對保密,否則不宜使用爆破,時間也得充裕些。”于是,馬崇六告訴邱:“總座的意思是時間愈快愈好,因爲還要整理和建設別的東西。最好在一切充分准備好的條件下,乘一個夜間就把它處理好。”由于時間緊迫,當時決定使用爆破,再利用其他音響來掩蓋,以防泄密。這樣一個毀墓焚屍的計劃定下來了,會議深夜才結束。

從1月18日開始,中山陵與明孝陵之間,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斷絕行人,禁止遊覽,紫金山被憲兵戒備得水泄不通。這種陰雲壓城的恐怖態勢,引起社會上的種種謠言,有的說又要查捕漢奸,有些在敵僞時期做過壞事的人,驚慌失措,有的向外逃跑,有的四處藏匿。爆破墳墓的任務,已具體下達給七十四軍五十一師工兵營。據工兵技術偵察報告,大約要使用TNT烈性炸藥150公斤,才能將汪墳全部炸開。汪精衛死後,屍體是用一具不大的楠木棺材葬于此地的。汪僞政府准備花一大筆民脂民膏的巨款來建一座規模相當大的陵墓。據一位工程師透露,陵墓圖案是仿孫中山的陵墓設計的,造價預算5000萬僞幣。墳墓剛把核心工程初步完工,日本帝國主義就投降了,施工也告停止。

1946年1月21日,准備實施爆破時,馬崇六、馬超俊和邱維達親臨現場監督。工兵爆破作業分兩個步驟:第一步,炸開了墓的外層混凝土部分;第二步,炸開了盛棺的內窖。隨著一聲轟隆的響聲之後,內窖裂開,棺材露出,揭開棺蓋,只見屍體上面覆蓋著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子,屍體身著僞政府文官禮服,系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腰佩大绶,真是生當大漢奸,死爲賣國鬼,面部略顯褐色而有些黑斑點。由于入棺時使用過“防腐劑”,整個屍體尚保持完整,沒有腐爛。馬崇六命令不必要的人員暫時退離墓地,由馬超俊進行棺內檢查,主要是尋找有什麽葬物。檢查結果,除在死者馬褂口袋內發現一張長約3寸的白紙條以外,別無其他物品。這張紙上用毛筆寫著四個字“魂兮歸來”,下款署名陳璧君。看來,陳璧君還想以漢奸亡靈,支撐其搖搖欲墜的僞政權。

馬崇六當即吩咐工兵營長將棺木裝上陸軍總司令部所備的卡車後,即于當晚將墓地平掉,務使不留下原來任何痕迹。卡車則由工兵營李營長隨同馬崇六運往清涼山的一個火葬場,馬崇六即吩咐將汪精衛的屍體交付火葬。只費了半個小時,棺材連同屍體全部焚化,並沒有遺留下什麽。

以後,但見一座新築小亭屹立于原來汪墓所在之處。梅花山的南北兩面,還開辟了兩條小路,添植各種花木,周圍修飾一新,與中山陵的景色遙相映對,而汪墳已經無影無蹤了。

其實,蔣介石也是多此一舉,留下汪墳,對孫中山的英名絲毫無損;正如在杭州西湖之畔嶽飛墳前多了一個鐵鑄的秦桧像。人們憑吊嶽墳時,只是多了一個遭人唾罵的對象而已;而對嶽飛這位民族英雄來說,人們只會更加激發崇敬的心情。

汪墳雖然被毀了,汪精衛的屍骨早已化成一縷黑煙蕩然無存;汪僞政權也早成了曆史上的陳迹,留下了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但是,汪精衛這個醜惡名字——漢奸賣國賊,將永遠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