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注評:《金聖歎小品》

古代小說研究 2024-02-20 07:09:51

《金聖歎小品》,張真注評,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內容簡介

金聖歎爲人倜傥高奇,俯視一切。嗜書如命,又以評書爲命。以文恸哭古人,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該書選文共九十二篇,屬聖歎之文者八十五篇,屬他者眼中之聖歎者七篇,每篇選文均加以詳注與簡評。選文的風格、視角各異,以期爲讀者展現一個更立體的金聖歎形象。他,確實與衆不同。

目  錄

卷一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甲集七言律詩

答王道樹學伊

與徐子能增

答徐子能

唱經堂東柱上

與家伯長文昌

與許青嶼之漸

與任昇之炅

與邵蘭雪點

答陸予載志輿

與許祈年來光

吳周維之升·唱經堂西柱

與宋疇三德宏

評崔颢《黃鶴樓》

評窦叔向《夏夜宿表兄宅話舊》

評溫庭筠《傷李處士》

評許渾《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

評趙嘏《長安晚秋》

評趙嘏《憶山陽》

評薛逢《長安夜雨》

評李頻《鄂州頭陀寺上方》

評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

評陸龜蒙《寒夜同襲美訪北禅院寂上人》

評李洞《斃驢》

評吳融《廢宅》

評韋莊《鄜州留別張員外》

卷二 唱經堂杜詩解

春日懷李白

贈高式顔

蜀相

江村

杜詩五首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

早起

魏十四侍禦就敝廬相別

登樓

旅夜書懷

雲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

詠蜀先主

秋興八首

閣夜

見螢火

卷三 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

恸哭古人

留贈後人

讀《西廂記》法·奇書

讀《西廂記》法·靈感

讀《西廂記》法·人物

讀《西廂記》法·讀法

著書之人

用筆

極微

讀書種子

廬山

文章三法

苦吟僧

善遊

吾知之

斫山先生

我于此文

不亦快哉

妙處不傳

如此大怒

卷四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浒傳

吾于《水浒》無間然

讀《水浒傳》法·題目

讀《水浒傳》法·人物

讀《水浒傳》法·文法

所謂東都施耐庵序

文章之爲物

瘧疾文字

兩刀接連一字不犯

何以爲活

月上時節

莫難于說虎

嚇殺憨殺

《水浒》之奇

因文生事

兩隽雙璧

褒貶在筆墨之外

《水浒》以外更無文章

評話中說評話

猶疑身在舊塾

奴才

卷五 聖歎自序四篇

《小題才子書》序

《聖歎內書》序

《感懷詩》序

《葭秋堂詩》序

附錄 他者眼中之聖歎

《才子書》小引/金昌

敘《第四才子書》/金昌

《貫華堂評選杜詩》序/趙時揖

《貫華堂評選杜詩》總識/趙時揖

《才子杜詩解》敘/王大錯

《西廂》辨僞/褚元勳

《天下才子必讀書》序/徐增

前  言

在我粗淺的閱讀史裏,聖歎是唯一的。聖歎之文,是生而爲文,是有我之文,是唯我之文。聖歎是狂狷的,因聖歎是淳真的;聖歎是淳真的,故聖歎是狂狷的。聖歎之狂,世人皆知;聖歎之真,未必有人知。

《金聖歎全集》修訂版

世人皆知聖歎以批《水浒》名世,而不知《水浒》豈不因聖歎而名世?第五才子書者,聖歎直置《水浒》于《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之後,試問,自有稗官以來,曾有此尊榮乎?

在聖歎短短五十余年的人生裏,先後批注過《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浒傳》《西廂記》《詩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左傳》《國策》《古詩十九首》《天下才子必讀書》《歐陽修詞》等“數十本殘書”,其中,前六者被他稱爲“六才子書”。

聖歎的批語,以幹脆利落、不落窠臼爲特色。聖歎批《水浒》的過人之處在于,他並非爲了批《水浒》而批《水浒》,是有一肚皮不合時宜要發泄出來,惟其如此,方能作人所不能作之語。

其《讀〈水浒傳〉法》評林沖、宋江、吳用、盧俊義諸人已奇,評柴進、公孫勝、戴宗之語,幾另人拍案叫絕。

《金聖歎評傳》

《讀〈西廂記〉法》更是條條精到,到最後幾條,越是字字點中要害,當真有寸鐵殺人之感。

同一支筆,或妙筆生花,或味同嚼蠟,筆同而人不同也。世間之文,概而論之,即有我之文與無我之文。文而有我,則其用筆無處不到;文而無我,則其用筆而筆不到,則用一筆而一筆不到,雖用十百千乃至萬筆,而十百千萬筆皆不到。

在聖歎的時代,交遊成爲獲取信息、切磋學術的重要方式,王斫山、王道樹兄弟、徐增、族兄金昌等,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促進聖歎的批注,聖歎在批注中也常引用他們的觀點或批語。尤其是王氏兄弟,他們與聖歎惺惺相惜、息息相通,不惟摯友,更是诤友。

《金聖歎批本西廂記》

聖歎最先“分解”的唐詩是王維詩,他迫不及待地送給王道樹過目。因道樹知聖歎、懂聖歎、有能力指正聖歎、有勇氣批評聖歎,即聖歎所謂“知弟最深,愛弟最切,弟有不當,能面诤之”。

斫山曾參與聖歎點評《西廂記》《水浒傳》,金批《西廂記》引斫山評語達二十余處。斫山其人诙諧幽默,好標新立異,可詳見本書所選《斫山先生》一篇。

聖歎真性情,不掩飾,不做作。對同道摯友的觀點、批語,他從不掠美;但當好友對自己“分解”唐詩表示不理解、持懷疑態度時,他就會毫不客氣地予以辯駁,乃至動怒。

如他曾給好友任炅寫過一封信,這是一封動氣的信、一封負氣的信、一封飽含血淚的信。在這封信裏,把摯友對自己的不理解、把自己對人生的信仰和盤托出,真真性情之作。

同時,他轉身就會向另一位好友分享自己的成果,陶醉在自我的美好中。如他曾給好友宋德宏寫過一封信,極爲自信地說:

金聖歎批點水浒傳

律詩如四時,一二須條達如春,三四須蕃暢如夏,五六須揫斂如秋,七八須肅穆如冬。先生澄懷味道之暇,試複盡出唐人名作,處處測之。

聖歎就像是一個未曾涉世的赤子,喜就是喜,怒就是怒,一片淳真。

後人以“批注”爲聖歎之名山事業,而聖歎不過以爲“消遣法”。其《西廂記》序一《恸哭古人》雲:

我安計後之人之知有我與不知有我也?嗟乎!是則古人十倍于我之才識也,我欲恸哭之,我又不知其爲誰也,我是以與之批之刻之也。我與之批之刻之,以代恸哭之也。夫我之恸哭古人,則非恸哭古人,此又一我之消遣法也。

以爲名山事業者,後人之癡愚也;以爲消遣之法者,聖歎之淳真也。在須臾不可停的匆忙的腳步和指尖裏,人們錯過了多少極微至妙的淳真。

金聖歎書法

評注者簡介

張真,浙江瑞安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早稻田大學交換研究員,現任溫州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瓯江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社科聯理事、浙江傳統戲曲研究與傳承中心執行主任。研究方向爲中國古代戲曲小說、日本漢學、溫州鄉邦文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項,省市一般課題多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15篇,2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榮獲浙江省第二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青年獎、第七屆王國維戲曲研究論文獎一等獎。已出版的著作有《近代日本中國俗文學研究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陸遊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金聖歎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譯著有《中國小說戲曲史》(狩野直喜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諸葛武侯》(內藤湖南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日本漢學史》(牧野謙次郎著,學苑出版社2021年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