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農民收藏的2個藤牌,疑爲清朝福建藤甲兵的兵器,據說可擋子彈

快樂de東東遊梅州 2024-04-22 17:17:33

2020年4月中旬,我在閩粵兩省交界的桃堯鎮桃源村的農民收藏家張炳輝家裏看到2個用藤條編織的盾牌,這種盾牌存世量很少。有網友告訴我,這是清朝福建著名的藤甲兵(亦稱藤牌兵)用過的兵器。清朝福建籍的藤牌兵英勇善戰,曾讓沙俄侵略者聞風喪膽而威名遠揚。藤牌兵類似于現在的特種兵,是清兵中的精銳部隊。藤條編織的盾牌比較輕便,能擋住敵人的箭射刀砍,是清兵的護身神器。只是這種藤的數量有限,制作複雜,加工時間長,所以藤條盾牌的數量十分有限。

農民收藏家張炳輝與他收藏的劍與藤牌

張炳輝收藏的一小部分藏品

盾牌的曆史悠久,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防禦武器,可防禦刀、槍、劍、箭等的攻擊,盾與刀、劍等配合既可攻又可守。

盾牌常用的制作材料有金屬、牛皮、藤條等,金屬盾牌外形和花紋圖案多,容易打造,是古代常見的防禦武器,缺點是比較笨重,靈活性差。用藤編織的盾牌比較輕,防禦效果絲毫不亞于金屬盾牌,缺點是材料的數量有限,制作時間長,不能大量制作。

清朝的藤牌兵(藤甲兵)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呢?說起藤甲兵,可說是曆史悠久。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有火燒藤甲兵的故事。明代戚繼光時,對藤牌兵的藤牌和戰術進行了改進,藤牌兵的“鴛鴦陣法”在抗擊倭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清朝初期,鄭成功收複台灣時,“藤牌軍”在驅逐占據台灣的荷蘭人中立過汗馬功勞。後來,藤牌兵在打擊沙俄侵略者的戰鬥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嘉獎,藤牌兵也因此享譽神州。

藤牌兵作戰時穿戴的藤甲、帽子和使用的藤牌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和特定的方法制成的。福建山區有一種極其堅韌的藤,編織成藤牌、藤甲後,在桐油中浸泡數月,再晾曬數月,如此反複多次即成。藤牌呈圓形,中心凸出,直徑約3尺,內用藤條編成圓環,用于握持。藤牌輕便而堅韌,能擋住敵人的箭射刀砍,還能減緩子彈的殺傷力,防禦能力極強。

桃源村農民收藏家張炳輝收藏的2個藤條盾牌,外形有點像特大型的鬥笠。它們是用藤的木質做支架,把藤的皮削成大小一致的藤條,按一定的規律精心編織而成的。藤牌編織非常整齊、緊密,無花紋圖案,整體保存完好。內側油光發亮,應該是浸泡過桐油的緣故;外側由于長期風化而略顯幹澀。由于編織的工藝很好,藤牌到現在還密不透風,難怪當年浸了桐油的藤牌不會透水,藤牌兵能在水中與敵人作戰。

桃源村位于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張叔的爺爺當年就在福建永定峰市圩的一間店鋪裏做生意。40年前,張叔經常去鄰近的福建上杭、永定的鄉鎮收古董,2個藤牌就是那時候在福建上杭鄉下的一座“××第”的大戶人家收到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藤牌已無法發揮當年的威力,但其曆史價值還是不容否認的。

0 阅读:166

快樂de東東遊梅州

簡介:走遍梅州及周邊,分享梅州各類美景,爭做梅州的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