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面前人人平等:癌症之王的稱號是怎麽來的!

春天醫生 2024-02-02 10:52:34

胰腺癌是一種發生在胰腺內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雖然不及肺癌、肝癌等常見癌症,但卻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根據2020年全球腫瘤登記數據顯示,胰腺癌發病率位居全球腫瘤發病率的第12位,但死亡率卻高居惡性腫瘤死亡第7位,其5年生存率僅爲9%~11%,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那麽,胰腺癌爲什麽會有“癌中之王”的稱號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爲你揭開胰腺癌的秘密。

胰腺癌的發病機制

胰腺是一個重要的消化和內分泌器官,它分泌胰液和胰島素等激素,參與食物的消化和血糖的調節。胰腺癌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目前認爲,它是由多種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一種複雜的多步驟的癌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胰腺細胞發生了一系列的基因突變、表觀遺傳改變和代謝紊亂,導致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調控失衡,最終形成惡性腫瘤。

目前已知的胰腺癌的主要分子驅動因素包括KRAS、TP53、SMAD4和CDKN2A等基因的體細胞突變,其中約90%的胰腺癌含有KRAS突變,這是胰腺癌的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突變,它可以激活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此外,部分胰腺癌患者攜帶癌症易感基因和胚系致病變異(germline pathogenic variant,GPV),如BRCA1/2、PALB2、ATM等,這些基因通常參與細胞的DNA修複和穩定性,當它們發生突變時,會增加胰腺癌的遺傳風險 。

除了遺傳因素外,胰腺癌的發病還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吸煙、飲酒、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飲食習慣等。這些因素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如誘導炎症、氧化應激、激素水平改變、胰液分泌障礙等,幹擾胰腺細胞的正常功能,促進癌變的發生 。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早期症狀很少,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錯失了手術切除的機會。胰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

腹部不適或腹痛

是常見的首發症狀,多數胰腺癌患者僅表現爲上腹部不適或隱痛、鈍痛和脹痛等,易與胃腸和肝膽疾病的症狀混淆。若還存在胰液出口的梗阻,進食後可出現疼痛或不適加重。中晚期腫瘤侵及腹腔神經叢可導致持續性劇烈腹痛。

消瘦和乏力

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體重減輕,與缺乏食欲、焦慮和腫瘤消耗等有關。

消化道症狀

當腫瘤阻塞膽總管下端和胰腺導管時,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常出現消化不良症狀。胰腺外分泌功能損害可能導致腹瀉。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腸,可導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黃疸

與膽道出口梗阻有關,是胰頭癌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可伴有皮膚瘙癢、深茶色尿和陶土樣便。

其他症狀

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續或間歇低熱,且一般無膽道感染。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血糖異常。

胰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I、PET/CT等,這些檢查可以顯示胰腺內部結構、腫瘤的大小、部位、形態、內部結構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並能夠判斷有無肝轉移及顯示腫大淋巴結。

除了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外,胰腺癌的診斷還可以借助一些血液生化指標,如癌胚抗原(CEA)、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125(CA125)等,這些指標可以反映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情況,也可以作爲治療效果和預後的評價指標。

胰腺癌的治療和預後

胰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靶向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是唯一有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方法,但只有少數患者(約10%~20%)有手術切除的適應證,且手術切除後的複發率高達80%~90%。

因此,大多數胰腺癌患者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以延緩腫瘤的進展,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胰腺癌的預後通常很差,其5年生存率僅爲9%~11%,中位生存期爲6~12個月,主要取決于腫瘤的分期、切除情況、轉移情況、治療效果等因素。

一般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切除、無轉移、無複發、化療敏感等是預後較好的因素,而晚期診斷、晚期手術切除、有轉移、有複發、化療耐藥等是預後較差的因素。

胰腺癌是一種難以預防和治療的惡性腫瘤,它給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們應該增強對胰腺癌的認識和防範,及時發現和治療胰腺癌的早期病變,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改善生活方式和習慣,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爭取與胰腺癌的抗爭中取得勝利。

1 阅读:123

春天醫生

簡介:分享原創,靠譜的醫學健康資訊!不要相信評論區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