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關鍵一戰: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聯合作戰,國民黨王牌黃維兵團全部被殲

黨史博采 2024-04-18 14:18:39

文/劉志青

黃維(1904-1989),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蔣介石的得意門生。淮海戰役中,他指揮的第12兵團下轄4個軍12萬余人,是國民黨軍精銳兵團。其中,第18軍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美械裝備,齊裝滿員。但是,由于在浍河地區優柔寡斷、廖運周戰場起義、消極防守待援,黃維兵團處處被動挨打,最後遭受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聯合進攻,被全殲在雙堆集。

一、進退浍河的猶豫

1948年秋,蔣介石命令黃維第12兵團向徐州、蚌埠地區開進,加入徐州“剿總”劉峙集團作戰。11月8日,黃維兵團由河南省確山縣出發,沿河南省正陽縣、新蔡縣,安徽省阜陽縣、蒙城縣、宿縣向徐州東進。11月23日,黃維兵團不顧兵憊糧缺,強渡浍河,孤軍突進。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司令員陳毅、政治委員鄧小平認爲,殲擊黃維兵團時機甚好,于是當天向中共中央軍委建議:以中原野戰軍全部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先殲黃維兵團,以華東野戰軍主力阻擊徐州和固鎮地區敵之增援部隊,並爭取殲滅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各一部。

11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劉陳鄧,並告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參謀長陳士榘、副參謀長張震:“(一)完全同意先打黃維;(二)望粟陳張遵劉陳鄧部署,派必要兵力參加打黃維;(三)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陳鄧臨機處置,不要請示。”(《毛澤東軍事文集》第5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頁)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中原野戰軍立即調整兵力部署:(1)陳赓第4縱隊、秦基偉第9縱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位于安徽省宿縣南坪集(今屬濉溪縣)地區,與黃維兵團保持接觸。將黃維兵團誘至浍河以北,利用浍河隔斷敵人。(2)楊勇第1縱隊、陳再道第2縱隊、陳錫聯第3縱隊、王近山第6縱隊、王秉璋第11縱隊,隱蔽集結在浍河以南的安徽省渦陽縣曹市集,宿縣五溝集、孫疃集、胡溝集(今均屬濉溪縣)一線。待黃維兵團在浍河處于半渡狀態時,分別由東西兩翼實施向心突擊,配合正面部隊進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3)華東野戰軍成鈞第7縱隊、特縱炮兵一部歸中原野戰軍指揮,參加殲滅黃維兵團作戰。

◆1948年,(左起)陳毅、劉伯承、張際春、李雪峰、李達、鄧小平合影。

華東野戰軍兵力部署如下:(1)韋國清第2縱隊、王必成第6縱隊、宋時輪第10縱隊、胡炳雲第11縱隊、周志堅第13縱隊,位于宿縣城、宿縣西寺坡(今屬宿州市埇橋區)地區,阻擊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北援,力爭殲其一部,保障中原野戰軍側背安全。(2)葉飛第1縱隊、孫繼先第3縱隊、陶勇第4縱隊、王建安第8縱隊、聶鳳智第9縱隊、陳慶先第12縱隊、魯中南縱隊、兩廣縱隊、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旅、冀魯豫軍區獨立第2旅,位于徐州以南宿縣夾溝至符離集(今均屬宿州市埇橋區)之間,跨津浦鐵路兩側,構築多道陣地,阻擊徐州之敵南援。

黃維急于渡過浍河,企圖迅速與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靠攏,擺脫孤軍突出的狀態。11月23日,黃維兵團在飛機、坦克掩護下,分三路向南坪集地區猛烈攻擊。爲誘敵深入,擔任正面阻擊的陳赓第4縱隊第10旅、秦基偉第9縱隊一部與敵激戰竟日。當夜,他們按計劃放棄南坪集,轉至宿縣徐家橋、朱口(今均屬濉溪縣)、渦陽縣伍家湖、蒙城縣半埠店一線。這時,陳錫聯第3縱隊位于宿縣孫町集(今屬濉溪縣),楊勇第1縱隊位于宿縣郭家集、界溝集(今均屬濉溪縣),陳再道第2縱隊位于宿縣白沙集(今屬濉溪縣),王近山第6縱隊、陝南軍區第12旅位于渦陽縣曹市集,王秉璋第11縱隊位于宿縣胡溝集。上述部隊布設成袋形陣地,等待黃維兵團在浍河半渡時,兩翼向心突擊,將其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中原野戰軍阻擊部隊的後撤行動,果然引起黃維的錯覺。他以爲先頭部隊第18軍突擊成功,于是下令該軍主力經南坪集北渡浍河,其他部隊陸續跟進。11月24日中午,黃維兵團前出宿縣忠義集、七裏橋(今均屬宿州市埇橋區),東平集、楊莊、朱口(今均屬濉溪縣),逐漸進入中原野戰軍袋形陣地。

黃維發現兩翼有解放軍的強大兵力隱蔽集結,自知中計,遂下令已過浍河的部隊迅速回撤。11月24日夜,第18軍退至浍河以南宿縣雙堆集(今屬濉溪縣)附近集結,第10軍撤回浍河以南後即向雙堆集以西地區集結。第14軍在浍河南岸掩護兵團主力,第85軍一部在南坪集以南地區掩護第10軍撤退。

◆黃維

中原野戰軍乘黃維兵團各軍回撤之機,以雙堆集爲中心,全線勇猛出擊。第3縱隊、第1縱隊、第2縱隊從西北、西面出擊,第4縱隊、第9縱隊從北面、東北出擊,第6縱隊主力從南面出擊,第11縱隊從東南出擊。黃維兵團猝不及防,頓時大亂。11月25日晨,第4縱隊、第9縱隊、第11縱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攻至宿縣任家莊、東坪集、沈寨、邵圍子(今均屬宿州市埇橋區)地區。第6縱隊、陝南軍區第12旅,攻至宿縣周莊、小張莊(今均屬濉溪縣)以西地區。第1縱隊、第2縱隊、第3縱隊,攻至宿縣小張莊、馬莊(今屬濉溪縣)、任家莊。

劉陳鄧致電粟裕、陳士榘、張震,請求令華東野戰軍兼程南進,控制宿縣城、桃園集、蕲縣集及其西南之大營集(今均屬宿州市埇橋區)一線。置重點于桃園集、蕲縣集以東地區,並控制宿縣城、水池鋪(今屬宿州市埇橋區)沿鐵路線待機作戰。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軍委,請求令新華社廣播電台加緊對黃維兵團進行政治爭取和瓦解工作。11月26日,中共中央軍委複電:“黃維被圍,有殲滅希望,極好極慰。但請你們用極大注意力對付黃維的最後掙紮,你們除使用華野的二縱、王張縱外,十縱亦應迅速投入戰場,准備參加最後戰鬥,保證殲黃維的足夠兵力。粟陳張對李延年如有殲擊機會,以抓殲其一個軍左右的兵力爲好。總之,使手裏保有余力,足以應付意外變化爲適宜。”(《毛澤東軍事文集》第5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頁)

11月27日,毛澤東以劉伯承、陳毅的名義,爲新華社撰寫兩篇廣播稿,規勸黃維依照長春鄭洞國的榜樣,爲愛惜官兵生命起見,下令投降。同時指出,凡放下武器的都有生路,一個不殺,願留的當解放軍,不願留的回家去。對下級軍官、中級軍官是這樣,對高級軍官也是這樣,對黃維還是這樣。

二、廖運周戰場起義

中原野戰軍在包圍黃維兵團後,政治瓦解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並且取得了第85軍第110師師長廖運周率領的成功起義。

廖運周,安徽省鳳台縣廖家灣人(今屬淮南市田家庵區)。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五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十年內戰時期,在西北軍擔任過連長、參謀、團長等職。全民族抗戰初期,任獨立第46旅第738團團長。抗戰中期,任湯恩伯第13軍第110師師長。一年後,第110師轉隸吳紹周第85軍。

廖運周在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産黨,後來在國民黨軍從事兵運工作。由于所在部隊轉戰和多次整編,他與中共失去了聯系。抗日戰爭時期,他與中共恢複聯系,繼續奉命在國民黨軍從事兵運工作。全面內戰開始後,他隨部隊先後調動到華北戰場、華東戰場,便先後接受中共中央晉冀魯豫局、華東局的領導。劉鄧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後,他隨所在部隊調動到中原戰場,他的組織關系也轉到了中共中央中原局。

◆廖運周

國民黨第85軍及其第110師都是中央軍嫡系部隊,廖運周是主力師主官,擁有較重兵權,地位重要。因此,中共對廖運周開展的兵運工作十分重視,多次選派精幹人員秘密潛入該部隊,幫助發展中共黨員和爭取進步力量。華東局批准成立中共第110師黨委,使該師基本上置于中共地下組織的控制之下。中原局書記鄧小平指示廖運周:積極准備,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時機起最大作用。劉鄧指示該師中共黨組織,要做好起義的一切准備,在戰場上發揮特殊作用。

11月26日下午,黃維決定第12兵團向雙堆集東南方向固鎮突圍,向駐守蚌埠一帶的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靠攏。先以第18軍第11師、第118師、第10軍第18師、第85軍第110師組成先頭部隊,于次日晨突圍,爲兵團突圍打開一個缺口。廖運周認爲起義的時機到了,請求率領第110師打頭陣,充當尖兵。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尖兵部隊最危險。但是,對于廖運周來說,只有充當尖兵部隊,才有可能完整脫離國民黨軍主力。因此,這是一個機遇與風險並存的非常措施,必須一搏。黃維沒有看出廖運周的計謀,反倒覺得該部下忠勇可嘉。

兵團會議結束後,廖運周立即同第110師中共地下黨委成員協商起義計劃。大家一致認爲,應該立即派楊振海同中原野戰軍取得聯系,商定聯絡方式、起義配合等具體問題。楊振海是華東野戰軍派來的幹部,開始被廖運周安排在師部擔任副官,後來被安排在師偵察連擔任副連長。他有特別通行證,可以憑借偵察之名自由出入營區。他熟悉國共兩軍情況,軍階身份合適,因此被選中擔任聯絡員。

11月26日晚上,楊振海借外出偵察之名來到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陣地,同解放軍接上了頭。楊振海彙報起義計劃後,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治委員杜義德同他詳細商定了起義配合問題:(1)中原野戰軍在前沿陣地爲廖運周師開放一個缺口,讓開一條路。在廖運周師通過後,立即封死該缺口,隔斷隨後跟進的其他3個師。(2)廖運周師突出包圍圈後,迅速脫離國民黨軍陣地,沿中原野戰軍預先設定的路線前進,到達指定地點休整。(3)鑒于廖運周師軍官家屬大多數住在武漢,中共方面負責將他們從武漢轉移出來,以防止國民黨施加迫害。

此後,王近山通過電話,向鄧小平彙報了關于廖運周師起義計劃、起義配合等問題。鄧小平完全同意,並請聯絡員轉告廖運周:今晚就通知地下黨,立即幫助轉移廖運周師在武漢的家屬,請不要擔心。王近山向楊振海傳達鄧小平的指示後,對他強調了3點:第一,起義時間,必須提前一至兩個小時,爭取在敵人全線突圍開始前就把部隊拉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有利于隔斷起義部隊與其他3個師的聯系。第二,起義部隊的行動,必須按解放軍規定的路線行進,解放軍派部隊掩護起義部隊。如果起義部隊越過規定路線,解放軍就要開火,這一點要牢牢記住。第三,起義部隊過來後,必須按解放軍指定的地區集結。解放軍將會作出周到的安排,包括讓起義部隊吃上飯,喝上水。

11月27日淩晨3時,楊振海回到第110師師部,廖運周同地下黨委成員李俊成、廖宜民一起聽取了他的彙報。第110師共有8300余人,其中軍官505人,下轄3個團及直屬隊。起義的骨幹部隊是第329團,團長劉協侯是中共地下黨員。其次,第330團可靠,團長金漢章雖然不是中共黨員,但是思想進步,是廖運周的心腹。唯有第328團團長姜繼鑫思想頑固,反共堅決,是一個麻煩。廖運周決定放棄對328團的爭取,防止出現意外。

起義計劃落實後,廖運周借口彙報偵察情況,親自到兵團司令部求見黃維,除了再一次表示打頭陣的忠心,這次重點是請求提前行動。他說:司令官,我們派人進行偵察,剛剛回來。當面敵軍陣地的接合部比較薄弱,有空隙可鑽,如能提前到拂曉前行動,最爲有利。爲此,卑職特來向司令官請示。黃維對此深信不疑,廖運周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他回到師部時,解放軍代表、第6縱隊作戰參謀武英已經到了。

淩晨6時,在11月下旬的皖北臨近拂曉,天特別黑。廖運周率部向陣地外奔跑,目標是雙堆集西南15公裏外的宿縣吳大莊和西張莊(今均屬濉溪縣)。這與黃維規定向東南方向突圍是不一致的,可是他並不知道廖運周師此時的實際情況。他坐鎮兵團部,通過報話機不斷詢問突圍情況。廖運周也不斷向他報告:“突圍進展順利!一切正常!”約兩小時後,廖運周師進入解放軍陣地。王近山下令:立即隔斷起義部隊與後續部隊的聯系,把起義部隊引導到安全地區。其他3個師突圍不成,只好折回雙堆集。

起義部隊在預定地區集結後,廖運周下令關掉全師所有報話機,一律上交師部。師部的無線電台也停止使用,斷絕與國民黨軍的聯系。當天晚上,第6縱隊在駐地舉行隆重的歡迎大會,對起義部隊進行慰問。後來,第110師改編爲解放軍第14軍第42師,廖運周仍擔任師長。

三、雙堆集被圍困

廖運周師起義後,黃維不甘心困斃,仍企圖打開突破口。11月28日,他命令第18軍集中3個團的兵力,在坦克、大炮、飛機火力支援下,向馬小店陣地強攻,發射炮彈數千發,摧毀地堡和前沿工事,將村莊房屋幾乎打平。守備該陣地的王近山第6縱隊第17旅第50團一個營,頑強抵抗,毫不退縮。後來,在該旅第49團、第51團增援下,終于將敵人擊退。

這一天,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顧祝同飛臨雙堆集上空視察,近距離地觀看到國共軍隊的地面爭奪戰。他權衡雙方兵力情況後,命令黃維“站穩腳,就地固守,並把所占地區加以擴大”,還許諾空投糧彈補給。蔣介石認爲黃維兵團可以頂得住攻擊,因此嚴令他“死守待援,不得輕動”。然而,被圍官兵已經失去信心,認爲“死守”就是“守死”。

黃維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對蔣介石言聽計從。11月29日,他馬上調整了防禦部署:(1)第14軍守張圍子、楊麻子地區,向東防禦。(2)第10軍守馬圍子至楊莊、李莊之間地區,向北、向南防禦。(3)第85軍守腰周圈、李莊地區,向西防禦。(4)第18軍守平谷堆、尖谷堆,爲縱深防禦。(5)兵團部設在雙堆集北端的小馬莊。

雙堆集,當時屬安徽省宿縣,今屬濉溪縣。這是一個南北5公裏左右,東西不到10公裏的淮北小鎮。這裏地形開闊,多溝渠,村莊多爲互不相連的獨立房屋。根據地理特點,黃維兵團構築地堡群、掩蔽部、交通壕,架設鹿砦,組成環形防禦陣地。其中,以3道鹿砦和3道地堡群構成外圍陣地,以村莊房屋構成縱深核心陣地。在雙堆集北部與金莊之間修築臨時機場,保持與外界的聯系。經過幾天突圍與反突圍之戰,中原野戰軍進一步收緊包圍圈,將黃維兵團壓縮在南北二三公裏、東西七八公裏更狹小的地區內。

◆雙堆集圍殲戰示意圖。

爲拯救黃維兵團和挽救徐蚌會戰敗局,蔣介石決定放棄徐州。他命令:(1)杜聿明指揮邱清泉第2兵團、李彌第13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經河南省永城縣(今永城市)、安徽省渦陽縣、蒙城縣南下,先救出黃維兵團,爾後一同南撤。(2)劉峙帶徐州“剿總”機關飛抵蚌埠,指揮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再度北上,全力增援黃維兵團。(3)蔣緯國率裝甲部隊加入營救黃維兵團的戰鬥。(4)置留鄂北的宋希濂兵團第20軍、第28軍于12月中旬轉至蚌埠地區。(5)第2軍集結沙市,准備船運武漢、南京,轉至徐蚌戰場。(6)在上海集中數十艘船艦,准備北上接運平津地區中央軍轉用徐蚌戰場作戰。

黃維兵團困獸猶鬥,處境卻日益艱難。從他向蔣介石的求援電報中可見慘狀:“以竟日慘戰糧彈盡絕,過去幾日所投糧不足所需十分之一,彈不足三分之一,官兵日食一餐尚不得飽。須急速空投以維士氣。”(《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第4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頁)官兵饑不得食,寒凍難熬,有時爲爭搶空投的一點糧食而相互槍殺。在政治攻勢下,整班整排,甚至整連整營分隊成建制地攜械投誠。黃維追隨蔣介石,拒絕投降,准備頑抗到底。他要求部隊以村落房屋爲依托,以地堡群爲骨幹,嚴防死守陣地。他派副司令官胡琏飛赴南京,報告戰場實情,催要糧彈補給。

四、整個兵團被殲

圍困雙堆集目的是消耗敵人的糧彈給養,迫使敵人投降。同時,解放軍也需要調整兵力部署,爲全殲黃維兵團做充分的准備。半個多月過去了,黃維兵團不接受城下之盟,解放軍只好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了。

12月5日11時5分,劉陳鄧發布《總攻黃維兵團命令》。(1)東集團擔任主攻:下轄中原野戰軍陳赓第4縱隊、秦基偉第9縱隊、王秉璋第11縱隊,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主力,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由第4縱隊司令員陳赓、政治委員謝富治統一指揮,任務是殲滅雙堆集以東沈莊、李圍子、張圍子、楊圍子、楊莊地區之敵。(2)西集團擔任助攻:下轄中原野戰軍楊勇第1縱隊、陳錫聯第3縱隊,華東野戰軍周志堅第13縱隊、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一部。由第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統一指揮,任務是殲滅周莊、小馬莊、三官廟、馬圍子、玉皇廟、許莊地區之敵。(3)南集團擔任助攻:下轄中原野戰軍王近山第6縱隊,華東野戰軍成鈞第7縱隊,陝南軍區第12旅。由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治委員杜義德統一指揮,任務是殲滅雙堆集以南玉皇廟、趙莊之敵,以及雙堆集以西前周莊、周莊、宋莊之敵。(4)預備隊:由華東野戰軍傅秋濤魯中南縱隊擔任。

12月6日4時30分,3個突擊集團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實施有重點、多方向的連續突擊。突擊部隊傷亡較大,但是士氣很高,戰術技術越打越精。截至12月7日晨,分別攻占李圍子、李土樓、小周莊、宋莊、東馬圍子等據點。12月10日,國民黨第85軍第23師師長黃子華率該師及第216師殘部共約半個師兵力投誠。

幾天前,蔣介石同參謀總長顧祝同、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等曾秘密制訂了代號《亥真1700計劃》。該計劃規定,由空軍向雙堆集解放軍陣地投擲糜爛性毒瓦斯炸彈、窒息性毒瓦斯炸彈,打開缺口並阻止解放軍追擊,掩護黃維兵團突圍。12月13日,天氣晴朗,黃維請求執行《亥真1700計劃》。國民黨空軍出動大量飛機,向雙堆集投擲100多噸炸彈,同時投擲了毒氣彈。盡管國民黨軍違犯戰爭准則,使用國際禁止的生化武器,卻無法挽救失敗的命運。這一天,陳赓東集團攻占了沈莊、楊圍子、楊莊,陳錫聯西集團攻占了東馬圍子、西馬圍子、周莊、腰周圈、小馬莊,王近山南集團攻占了大王莊、小王莊等地。黃維兵團第14軍全部被殲,第85軍一部和第18軍一部被殲。黃維兵團所余殘部,則被壓縮在縱橫不足1.5公裏的地區。

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經過緊張激烈的戰鬥,分別包圍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並給予他們以沉重打擊。但是,他們拼死頑抗,仍圖向南突圍,全殲尚需時日。此時,由蚌埠北進的李延年第6兵團,在劉汝明第8兵團策應下,已推進至安徽省懷遠縣余家集、包家集以南地區,距離雙堆集僅30多公裏。從白崇禧華中“剿總”抽調的第20軍、第28軍已陸續到達南京浦口,估計12月15日前後可以到達蚌埠地區。另外,正在上海集中待命的數十艘船只,有可能突然北上接走平津地區中央軍,轉用于徐蚌戰場。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軍委和前線指揮員認爲,必須迅速殲滅被圍的杜聿明集團或黃維兵團之中的一股,才能保持主動。爲此,經中共中央軍委同意,總前委決心采取集中足夠兵力,首先殲滅黃維兵團,爾後再集中全力殲滅杜聿明集團。總前委決定:(1)抽調華東野戰軍孫繼先第3縱隊、傅秋濤魯中南縱隊南下參加圍殲黃維兵團。(2)以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一個師加強到固鎮以北的阻援方向,會同原擔任阻擊任務的部隊,對付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3)華東野戰軍主力則繼續圍困杜聿明集團,准備在殲滅黃維兵團後,再圍殲該集團。劉伯承把這一作戰方針形象地比喻爲“吃一個(黃維)挾一個(圍困杜聿明)看一個(阻止李延年、劉汝明)”。

◆黃維被俘。

12月13日,根據總前委的決定,中原野戰軍再次調整兵力部署:(1)南集團:下轄華東野戰軍孫繼先第3縱隊、成鈞第7縱隊、周志堅第13縱隊,中原野戰軍王近山第6縱隊,陝南軍區第12旅。由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統一指揮,擔任主攻任務,突擊黃維兵團核心陣地雙堆集。(2)東集團:下轄中原野戰軍陳赓第4縱隊、秦基偉第9縱隊、王秉璋第11縱隊,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主力,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由第4縱隊司令員陳赓、政治委員謝富治統一指揮,配合南集團作戰。(3)西集團:下轄中原野戰軍楊勇第1縱隊、陳錫聯第3縱隊,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一部。由第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統一指揮,配合南集團作戰。(4)預備隊:由華東野戰軍魯中南縱隊擔任。

12月14日夜,南集團王近山第6縱隊攻占雙堆集臨時機場南端陣地,成鈞第7縱隊主力攻占尖谷堆。東集團陳赓第4縱隊、秦基偉第9縱隊攻占楊老五莊、楊自全莊。這樣,黃維兵團占據的核心陣地完全暴露。12月15日12時30分,黃維致電顧祝同:“弟只好斷然自行行動,聽天由命了。”他召來第10軍軍長覃道善、第18軍軍長楊伯濤,決定當日黃昏分別突圍。

劉陳鄧很快發覺黃維兵團的突圍企圖,迅速調動部隊截擊。南集團、東集團、西集團密切配合,迅速突破敵人用汽車構成的防線,摧毀黃維兵團指揮中心。黃維殘部四散突圍,均被截擊,4個軍全部被殲。兵團司令官黃維、副司令官兼85軍軍長吳紹周、第10軍軍長覃道善、第18軍軍長楊伯濤被俘,第14軍軍長熊绶春陣亡,僅兵團副司令官胡琏、第14軍副軍長谷炳奎逃脫。

本文爲《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2 阅读:629
评论列表
  • 2024-04-19 05:31

    黃維是嫡系 指揮或有問題 但最關鍵還是老蔣瞎指揮 另外周邊援助的軍團除了黃百韬(將才)幾乎各懷心思 尤杜聿明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