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接見左大玢,被指念錯“玢”字,主席:回去問問你爸

縱觀曆史2021 2024-05-15 23:39:22

1959年的一天,毛主席接見年輕的戲曲演員左大玢,並在交談中提到了她的名字。當毛主席念到“玢”字時,左大玢卻似乎有些遲疑,覺得主席念錯了。

毛主席則微笑著對左大玢說:“回去問問你爸爸,這個字應該怎麽讀。”

左大玢,1943年生于湖南長沙,自幼便與湘劇結下不解之緣。左大玢的母親,身爲湘劇四大名旦之一,專攻花旦,無形中爲左大玢鋪設通往戲曲世界的道路。

1954年,左大玢正式踏入了湖南省湘劇團的大門,開始對湘劇藝術的系統學習,在孔豔蘭的指導下,她專攻花旦。

同時,左大玢還得到湘劇藝術大師彭俐侬的精心指導,技藝日臻成熟,很快便成爲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

1959年的湖南,春意盎然,萬物複蘇,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裏,湖南湘劇團的演員們迎來了一次特殊的表演任務——去省機關內爲貴客表演節目。

雖然通知來得突然,但演員們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直覺,立刻意識到這次演出的重要性。

得知要上台表演的消息後,左大玢既緊張又興奮,她精心准備了自己的拿手節目《生死牌》,並在其中擔任主演王玉環。

上台之際,左大玢忍不住往台下望去,希望能找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當左大玢看到台下那位身穿中山裝、面帶微笑的老人時,大吃一驚,原來這位貴客竟然是毛主席!

毛主席是新中國的偉大領袖,一直以來都是左大玢心中的楷模,她曾多次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毛主席的身影,但從未想過有一天能親自見到主席。此刻,她感到既榮幸又緊張,但更多的是激動和自豪。

在《生死牌》的演出中,左大玢憑借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藝術功底,成功地將王玉環這個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她的表演贏得了台下觀衆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其中也包括毛主席的贊賞。

自1959年起,毛主席因公務頻繁地巡視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當主席踏上湖南這片故土時,更是受到了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深情款待。

湖南,作爲毛主席的出生地,因主席的多次莅臨而顯得格外光彩照人。

每當毛主席來到湖南,各級部門都將其視爲重大事件,精心策劃各種活動以示敬意。盛大的宴席不僅是爲給主席接風洗塵,更是爲了表達對這位偉大領袖的崇敬之情。

此外,爲了讓毛主席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還特意安排多場舞會,讓主席在音樂的旋律中享受片刻的閑暇。

在這些舞會中,能與毛主席共舞的人自然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佼佼者。其中,左大玢作爲戲劇界的知名人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出衆的才華,多次榮幸地成爲主席的舞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左大玢與主席的接觸越來越多,彼此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

在一次輕松愉快的交流中,毛主席對左大玢的名字、年紀産生了興趣。 主席圍繞著這個名字展開了一系列輕松的提問,讓左大玢感受到了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

當得知左大玢的名字時,毛主席以他特有的幽默方式問道:“孩子,你的名字爲何是‘左’而不是‘右’呢?”

左大玢面對這個似乎玩笑般的問題,略帶笑意地回答:“主席,我隨父姓,自然是姓‘左’了。”

毛主席聽後開懷大笑,隨後又略帶調皮地詢問:“那你爲何叫‘大芬’呢?”

左大玢迅速糾正:“主席,您讀錯了,我這名字裏的字和‘彬彬有禮’的‘彬’同音,但它實際上是‘玢’。”

聽到左大玢的解釋,毛主席的笑聲更加爽朗,解釋說:“其實念‘芬’也沒錯,‘玢’這個字確實是個多音字,你不妨回去問問你父親,或者查一查字典。”

左大玢對毛主席的博學多才感到驚訝,她點頭表示會回去求證。

回到家後,左大玢懷著好奇和敬意,向父親求證“玢”字的讀音。父親告訴左大玢,“玢”確實是一個多音字,既可以讀作“bīn”,也可以讀作“fēn”。這一答案讓左大玢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左大玢對毛主席的敬意更加深厚,意識到毛主席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領袖和政治家,更是一位對中華文化有著深厚理解和廣泛涉獵的文化人。

爲了進一步了解“玢”字的深層含義,左大玢查閱了字典,發現“玢”字在古代竟是一種美玉的稱呼,象征著美好與珍貴。

值得一提的是,左大玢最爲觀衆所銘記的角色,無疑是她在經典電視劇《西遊記》中飾演的觀音菩薩。

通過爐火純青的演技和深刻的理解,左大玢成功地將觀音菩薩那慈悲爲懷、莊重典雅的形象生動地呈現在觀衆面前,讓人深感其慈悲與智慧,她的表演贏得了廣大觀衆的深深喜愛。

左大玢與毛主席的經曆不僅讓她對“玢”字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讓她對毛主席這位偉大領袖的敬仰之情達到了新的高度。決定將這份敬意和感悟銘記在心,作爲自己前行的動力,不斷追求更高的文化境界和人生目標。

3 阅读: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