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不死癌症”多年,30歲的她順利産下健康寶寶

揚眼 2024-04-10 14:15:18

“今天出月子了吧?寶寶乖不乖?記得要按時來複查哦!”4月5日,鎮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莺、産科主任馬小豔,不約而同給方菲(化名)發去了信息。

位于江大附院的“江蘇省炎症性腸病專科聯盟”

10日,院方介紹,今年30歲的方菲之所以受到兩位主任的重點關照,是因她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克羅恩病患者。作爲一種殃及整個消化道的疾病,克羅恩病又被稱爲“不死的癌症”,因爲病情易反複發作、遷延不愈,且需要長期用藥,克羅恩病患者往往在生育問題上會遭遇重重阻礙。

而令人欣慰的是,方菲在兩位主任的鼓勵和陪伴下,一次次爬坡過坎,最終産下健康寶寶。

不能因爲疾病剝奪你當媽媽的權利

“我從小腸胃就不好,拉肚子是常事,所以看起來面黃肌瘦的。”方菲說,大約2014年起,腹瀉的頻率變高了許多,而且時常腹痛難忍,期間吃了不少調理腸胃的藥,但並沒有什麽效果。

2017年,父母帶著方菲到醫院做了一次全面的檢查,“鎮江的醫生懷疑是克羅恩病,爸媽又帶我去了蘇州、浙江等地的醫院,都給出了相同的診斷。”方菲說,這個病全家人都沒聽說過,但聽了醫生的講解,又在網絡上陸陸續續查了一些資料,知道這個病看不好,那時候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一旦確診,就意味著終生與疾病爲伴,如果治療不當,還可能會出現腸梗阻、膿腫、穿孔等並發症。兜兜轉轉,方菲的父母打聽到江大附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莺一直致力于克羅恩病的治療和研究,于是決定在吳主任這裏接受治療。

2022年,方菲結婚了。因爲病情反複,且需要長期服藥,方菲起初對生育並不抱有希望。一次問診過程中,她試探性地問吳主任:“像我們這樣的病人,可以要孩子嗎?”“爲什麽不能?你有當媽媽的權利!”吳主任斬釘截鐵地回答,瞬間給了方菲信心。

兩位主任護航,如願産下健康寶寶

得知方菲的生育需求後,吳主任立即找到了産科主任馬小豔。她們了解到,方菲的顧慮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擔心治療克羅恩病的藥物對胎兒有影響;二是擔心把克羅恩病遺傳給後代。

兩位主任仔細評估了方菲的病情,認爲方菲用的藥物是生物制劑,把控得當,是符合妊娠條件的;此外,克羅恩病雖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是是否發病還和許多因素有關,比如環境飲食、衛生狀況、生活方式、感染、免疫反應等。所以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也完全可以生育出健康寶寶。

在兩位主任的護航下,方菲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積極備孕,2023年7月,好消息傳來,方菲懷孕了。

“克羅恩病患者妊娠期並發症發生率,如流産、早産和分娩並發症等要比健康女性高,所以我們全程都要嚴格把控。”馬主任說,整個孕期,她和吳主任定期溝通,評估控制克羅恩病進展,做好妊娠期間營養支持,密切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吳主任還把方菲拉入了病友群,大家分享經驗、相互打氣。

3月5日,在産科團隊的周密協作下,方菲順利誕下女寶,體重2900g,經評估,寶寶健康狀況良好。孩子的平安降生,讓方菲全家沉浸在了幸福之中,“我之前從不敢奢望當媽媽,是吳主任、馬主任她們給了我信心,感謝她們一路的守護。”

認識克羅恩病:與普通腹瀉有何區別

克羅恩病早期發病的症狀的確與腸道感染非常相似,不少人容易忽視。吳主任介紹,她曾經接診過一個小夥,頻繁腹瀉、腹痛,卻一直歸結于“吃的不太衛生或腸胃比較敏感”。直至一次腹痛暈厥後被送入該院搶救,初診爲腸穿孔,手術過程中發現小腸多處炎症、水腫,完善檢查後確診克羅恩病。

吳主任解釋,雖然早期症狀相似,但克羅恩病和普遍腸道感染有著本質的區別——普通腸道感染是由某種病原體導致的,經過針對病原體的對症治療可以很快好轉。而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通常,患克羅恩病的人會出現包括腹痛、腹瀉、體重下降、發熱和疲乏等全身表現,並可伴有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等腸外損害的情況,還可能出現肛周膿腫或瘘管等局部症狀。“簡單來說,這種疾病會讓整個消化道受累,從口腔、食道到胃,乃至小腸、大腸、肛周。”

克羅恩病還可能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重度營養不良、腸穿孔、腸梗阻、腸腔狹窄、腸腔膿腫、肛瘘等,嚴重者甚至需要手術。同時,隨著累及的範圍越廣、病情越重,癌變的概率也就越高。如果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切不可延誤。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江大附院組織消化內科、腸外科、影像科、營養科等相關科室成立了IBD(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MDT團隊,建立起了IBD“一站式”診療模式。同時,爲方便患者就醫,先後開設了生物制劑申請及使用快捷通道、IBD專病門診、IBD多學科聯合門診。

今後,該院還將繼續加大對IBD慢病群體的照護,幫助他們積極正確地應對疾病。

通訊員 孫卉 錢小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淩雲

校對 王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