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是怎麽逆襲特斯拉的?土辦法打敗硅谷鋼鐵俠!

汽車洋蔥圈 2024-02-22 13:44:04

Hello大家好!

2011年,馬斯克被問到如何看待比亞迪,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被這個問題逗得笑不停了,然後反問:你見過他們的車嗎?

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特斯拉賣了48萬輛(484507輛),比亞迪只靠純電車就賣了52萬輛(526409輛),超越特斯拉,成爲了全球最大電動車制造商。美國投資者不得不感歎:這真讓人心碎!

特斯拉,背靠硅谷的技術實力、華爾街的金融資本,再加上志在火星的馬斯克,算得上是夢幻公司了。

比亞迪,從F3/F0起家,創始人王傳福出身農民家庭,沒背景沒資源。典型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

那一股土味的比亞迪,是怎麽逆襲特斯拉的呢?

比亞迪做對了哪幾件事,讓它後來居上呢 ?

比亞迪的重大戰略幾乎和特斯拉處處相反,又是怎麽成功的呢?

下放最牛技術

攢下第一桶金

剛才說了,特斯拉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生來就要是改變世界的。從上太空的Roadster,到百萬級的Model S/X,再到Model 3/Y,是一個讓夢想逐漸落地的過程。

比亞迪這邊呢?剛好相反!主打的是農村包圍城市,先用低端車占領市場、穩住份額,再徐圖高端。

時間倒回三年前,刀片電池+DM-i橫空出世、獨領風騷。

按常理,好不容易搞出個牛X技術,指定得放在自家最貴的車上,帶領品牌沖高一波呀。但比亞迪卻把這套黃金組合,放在最入門的秦上了,而且價格只要10萬出頭,後來更是一路降價:9.98萬/8.98萬、最近更是搞出了個不給對手留活路的7.98萬。

秦也不負衆望,上市後銷量一路狂飙,終結了合資品牌統治A級家轎的曆史,一躍成爲同級銷冠。

秦不但幫比亞迪占領了市場、贏得了口碑,更重要的是占領了用戶心智。再往後推出騰勢、仰望這些高端品牌,也水到渠成了。

比亞迪能有今天的成績,當初這個最牛技術下放的決定 ,絕對居功至偉。

車海戰術

迅速擴大銷量

特斯拉一直堅持精品戰略,就靠Model Y/3兩款車打天下。精品戰略最大的優點就是單車成本可以最大限度的攤薄,單車利潤最大化。

比亞迪這方面又和特斯拉剛好相反,玩的是車海戰術,主打一個多生孩子好打架,總有一款適合你。

車型上,從7萬的海鷗到百萬的U8都覆蓋了。重點市場還嚴防死守,一款車還要衍生出兩個型號,高低搭配,確保肥水不流外人田,比如宋Pro和宋PLUS。

左:宋PLUS 右:宋Pro

甚至,比亞迪的孩子,經常多到自己跟自己打架。秦PLUS和驅逐艦05、唐和護衛艦07,這些車本是同根生,但卻要穿上不一樣的馬甲,一車兩賣。

在車海戰術和價格戰的幫助下,比亞迪的銷量一年一個台階,2021-2023銷量是這樣式的:74萬、183萬、302萬。

事實上,車海戰術就像起七傷拳,用得好銷量翻翻,用不好,銷量沒起色就算了,還會傷害自家品牌。

這裏邊的關鍵就在于能不能控制成本,因爲車海戰術太燒錢了,多一輛車就多一套模具,多一套營銷費用。 而比亞迪在控制成本上,有自己的獨家秘籍。

垂直整合

降低成本

控制成本是一家車企的核心競爭力,比亞迪和特斯拉又選擇了完全不一樣的方式。特斯拉,畢竟是來自燈塔國,全球高科技的代表,所以它選的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一體壓鑄就是它最先搞的,一下把整個後底板從70個零件,整合成了一個。成本下來了,效率也上去了。

現在又在研發機器人,目標是徹底取代人類生産。

而比亞迪這邊就非常接地氣了,靠的是垂直整合。那啥叫垂直整合呢?簡單說就是自己能造的,全都自己造,絕不讓中間商掙差價。以前垂直整合的典型是豐田,比亞迪可以說是豐田的Pro Max版。

別的不說,給大家介紹一下比亞迪的弗迪系軍團吧:

弗迪動力(負責電機和混動系統)、弗迪電池、弗迪視覺(車燈)、弗迪科技(電子配件、底盤)、弗迪模具。

這麽說吧,在中國,比亞迪+福耀+寶鋼+中策(輪胎企業)基本就可以等于完整的汽車産業鏈了。

並且垂直整合的好處還不僅僅是每一個環節的利潤都自己吃下,這些弗迪系軍團,還能給其他車企供貨。比如特斯拉的電池就來自弗迪動力。

所以,垂直整合是妥妥的雙贏,贏兩次:自己省下一份利潤,再賺別人一份利潤。

當然了,跟剛才說的車海戰術一樣,垂直整合也不是誰都能玩的。重點還是得銷量大,大到值得每個零件都自己造。

要是一共就賣個三瓜倆棗,還啥都自己造,那就不是贏兩次了,是賠兩次。賠了造車的那份,還得賠上造零件的那份。

多說一句啊,很多人看不懂最近秦PLUS爲啥要降到7.98萬,我們剛才說的這就是原因。賣車掙不掙錢都不要緊,有銷量就能養活自己這幾十家供應鏈企業。

最強三電VS最強智駕

新能源汽車有兩個最大的賣點,三電系統和智能駕駛,比亞迪和特斯拉又像一對反義詞一樣,分別點了不同的科技樹。

特斯拉的Auto Pilot是最強智駕的代表,雖然Auto Pilot的滿血版現在在國內還不能用,但是智駕上最先進的技術方案都是特斯拉先開創的,然後國內的車企才都開始“跟隨式創新”。

比如BEV+Fransformer和占用網絡算法,大家不用知道這些詞是啥意思,只需要知道它們都是智駕上最先進的技術,都是特斯拉開創的就行了。從這點上說,特斯拉依然是最強智駕。

不過呢,比亞迪的成功和智駕可以說一分錢關系都沒有。甚至王傳福還說過:無人駕駛就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都是忽悠。

比亞迪的成功靠的是最強三電,靠的是刀片電池、DM-i、DM-p、自産的碳化硅芯片等等。並且啊,最強不只是說性能參數最領先,而是比亞迪把這些核心技術的成本都能打下來、讓大家買得起、用得上。

事實上,比亞迪想的非常清楚,智駕雖好,但那是賣給少數人的、賣給嘗鮮客戶的。在中國想真正走量,必須得征服那些油車的潛在車主,靠啥征服呢:價格得便宜、電池得安全、續航得夠長、混動的還得夠省油。想做到這些,就必須得有最強三電。

其實大家可以數數看,國內沒有一家靠主打智駕賣得好的車企,理想賣家電、蔚來賣服務,小鵬算是賣智駕吧,現狀也並不好。

土方法逆襲硅谷鋼鐵俠

說了這麽多,可以簡單總結一下了。比亞迪和特斯拉雖然互爲最大的競爭對手,整天被放在一塊比,但這是兩家公司的氣質、性格和戰略卻截然不同,甚至是剛好相反:

品牌上,特斯拉從高打低;比亞迪從低打高

車型上,特斯拉玩精品戰略;比亞迪是車海戰術

成本上,特斯拉是技術驅動;比亞迪是垂直整合

技術上,特斯拉主打最強智駕,比亞迪主打最強三電

可以看出,不管從哪個方面看,特斯拉都更高大上、都更面向未來。比亞迪這邊呢,好聽點說叫更接地氣,不好聽點就叫更土氣。

但正是這種土氣,讓比亞迪去年銷量達到了302萬輛,遠超特斯拉的180萬輛;

正是這種土氣,讓比亞迪的毛利率,連續三個季度超過了特斯拉;

正是這種土氣,讓紐約時報把比亞迪稱爲“特斯拉殺手”。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官網

不同于馬斯克天才少年、懷揣夢想、創業成功、改變世界的人生劇本,比亞迪的土氣正是來自王傳福的創業史:

出生在安徽一個國家級貧困縣,13歲時父親不幸去世,15歲時母親又撒手人寰。靠哥嫂的支持,堅持到大學畢業,再之後投身商海,是實打實的白手起家。

不同于特斯拉依托美國百年的造車基礎、硅谷的技術、華爾街的資本,比亞迪的成功靠的是在油車時代,快活不下去的時候,依然從沒砍過研發的一分錢。

這樣的創始人、這樣的企業,注定了就會更接地氣,土是土了點,但好在咱搞成了。並且,相信我,只要成爲了全世界電動車的老大,有了銷量、技術和利潤,那品牌洋氣起來、高端起來,不是什麽難事。

比亞迪逆襲特斯拉,說起來複雜,但要用一句話總結,我想那應該是“農村包圍城市”。

這套劇本在國內的各行各業已經無數次上演過,今後的看點就是比亞迪和特斯拉,在更大的全球市場,還能不能再上演一遍農村包圍城市。

最後,大家覺得比亞迪逆襲特斯拉了嗎?憑什麽逆襲的?歡迎留言討論。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汽車洋蔥圈

簡介:揭穿各種汽車黑幕,贈送買車防忽悠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