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AI硬件RabbitR1上市了!符合預期,但也毛病不少

烏鴉智能說 2024-05-06 16:14:56

上周,Rabbit R1(以下簡稱爲 R1)首批産品開始正式交付。作爲AI硬件的又一個明星産品,R1曾經創下了3個月十萬台的銷量。

R1沒有Ai Pin完全抛棄實體屏幕那樣大膽的設計,保留了屏幕,同時提高了語音交互的權重:

只需要喊一嘴AI,R1就能執行從播放音樂到打車叫外賣等各類任務,響應效率也基本高于Ai Pin。

正因爲如此,與Ai Pin的大規模“翻車”不同,外界對R1評價要好很多。但即使如此,R1也很難稱得上AI 硬件的救世主。如果R1定位當作一個助手,R1仍然缺少很多基本功能,包括不能設置鬧鍾,不能錄制視頻等。

這並不是R1一個AI硬件的問題。從目前看,AI硬件的與手機之間的差別,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明顯,它有的功能,手機幾乎都有,它沒的體驗,手機也都能實現,而且往往還更好用。

在模型能力沒有明顯突破的情況下,這樣尴尬的局面仍然將在相當長時間內持續。

/ 01 / 一個功能不完全的手機

從外觀上看,這個亮橙色方形外觀的東西很接近現在手機的大小。

R1的高、寬約三英寸,厚約半英寸,重115克,約爲 iPhone 15 的三分之二。它有 2.88 英寸屏幕,運行 2.3GHz 聯發科 MT6765 處理器,擁有 128 GB 存儲空間和 4 GB RAM。

與Ai Pin幹掉實體屏幕不同,R1配有一個2.88英寸的屏幕,屏幕右側有一個模擬滾輪。從體驗上看,滾輪操作起來比較順滑,受到了評測博主們的一致好評。滾輪上方是一個可以 360° 旋轉的攝像頭,在不使用的時候朝上或朝下,使用的時候可以朝前作爲前置攝像頭,或是朝後作爲後置攝像頭。

機身左側是唯一的一個 Type-C 接口,機身右側是實體按鍵,按住就能開啓「對話」。在設備背面,還有揚聲器開口,底部和側邊還有麥克風、typec充電口和sim卡槽。

當用戶不做任何事情時,屏幕會顯示時間和彈跳的兔頭標志。當用戶按住側面按鈕發出命令時,時間和電池電量會逐漸消失,兔子的耳朵會豎起來,就像在傾聽一樣。

在定價上,R1的售價只有199美元,不到AI Pin 700美元的三分之一 。此外,使用Pin的功能還需要每月24美元的訂閱費,而對R1來說,僅需SIM卡或者Wi-Fi就足夠了。

功能方面,據創始人呂騁介紹,目前R1共有包括AI搜索、物體識別、圖片生成、多語言翻譯、語音筆記、錄音總結、播放音樂、點餐和打車在內的9種功能。

與Ai Pin備受诟病的響應速度相比,R1將響應速度盡可能控制在用戶耐心的容忍範圍之內,除了點餐叫車,大部分請求都能在3秒內完成。Mashable編輯在與 R1 的交流中,上至當地的天氣,下至有關英超聯賽,R1 都能在兩秒內給出答案。

作爲重要的交互方式之一,R1在物體識別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油管上近2400萬粉絲的開箱博主@unboxtherapy測試用r1識別眼前的吉娃娃,結果精准。還能閱讀手機上密集排版的文章,如此細節識別能力。

但當面對更加複雜問題時,R1表現得就有些“拉胯”了。在Inverse 副主編 Raymond Wong 在使用 R1 識別排列在桌子上的數碼設備時,R1很難分辨相機是富士還是徕卡時。同樣,識別 iPhone 並不難,但要說出具體的型號,R1仍然很難做到。

如果R1定位當作一個助手,R1仍然缺少很多基本功能,比如不能設置鬧鍾,不能設置計時器,不能錄制視頻,不能錄制照片,也不能發送電子郵件,沒有內置日曆等等。顯然,當下的R1無法取代手機。

當然,在R1發布的同時,呂騁也宣布了公司未來的一些計劃:

最重要的自然是,開發更多新功能。例如鬧鍾、GPS、購物、更長的記憶能力、增添Spotify創立歌單,以及加入提示詞作曲神器Suno等。

此外,Rabbit的目標是今年內向公衆推出teach mode,讓大家可以“調教”自己的專屬r1。但還是會采取先邀請少數人測試的方式分步推出,同時框定一些合規服務。

/ 02 / AI硬件的野心與瓶頸

今年以來,AI硬件成爲了一個無法忽視的話題,R1、Ai Pin和Limitless先後上市,且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三個月的時間,r1銷量勢如破竹沖破10萬台,Limitless也在發布兩天後銷量突破一萬台。

但與受到的超高關注度相比,AI硬件們交出的答卷並不算優秀。

比如,AI Pin發布後,就出現了大量測評“翻車”。當 AI Pin 嘗試執行看似簡單的任務時,它都必須將你的請求發送到 Humane 的服務器進行處理,即使網絡通暢,速度也相當慢,環境差一點則會完全失敗。

這背後凸顯了一個問題:AI 硬件産品們似乎過度沉迷于 AI 創新的標簽性,而忽略了産品最核心的價值——實用性和用戶體驗。

爲了追求絕對的差異化,AI硬件極大提升了視覺算法和語音交互方式。它們相信,GUI (圖形界面)的效率比不上直接執行代碼,注定會死掉。

但問題在于,上述兩者交互方式在短期內很難解決信息輸入效率低和上下文問題,導致這個産品在很多使用場景下並不成熟。尤其當用戶普遍習慣文字+語言這種高效輸入方式的時候,用戶體驗的阈值也被拉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這些AI硬件就更沒有優勢了。

更不用說,産品能力還會受到模型能力的影響。由于模型本身存在幻覺、延遲等問題,交互過于依賴于模型理解必然使産品在實用性上受到影響。

回過頭來看,這一切都源于AI硬件們的野心——挑戰手機作爲個人算力中心的位置。正如手機廠商不斷強調AI手機,是爲了證明自己仍然是AI時代個人算力的中心,而AI 硬件想要拿到這個位置,必然要從用戶交互到産品設計上做出顛覆。但令人遺憾的是,受限于技術本身的瓶頸,目前這些探索並未取得理想的成果。

可以預見,圍繞著交互效率這條主線,個人算力中心的競爭又將重新拉開帷幕。一切正如當初智能手機取代了PC那樣。

0 阅读:2

烏鴉智能說

簡介:人工智能新時代的商業智庫和價值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