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貴妃妃嫔等級始于明朝,曆經兩朝共31位得皇貴妃之尊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4-09 13:09:29

清朝的妃嫔等級從康熙朝中後期開始,基本上確定爲:

皇後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兩人

妃四人

嫔七位

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後宮中尊貴不過皇後,其次便是貴妃,甚至有的情況下連貴妃都沒有,直接便是妃,至于皇貴妃更是少見,除非貴妃病重,爲了不讓貴妃留下遺憾或者是沖喜讓貴妃能多活一段時間,會將其冊封爲皇貴妃,這還是在貴妃得寵的情況下才會如此;如雍正一生的摯愛年氏,雍正登基後將其冊封爲年貴妃,病重時冊封爲年皇貴妃

另外若是後宮中沒有皇後,皇後病逝或者是皇上沒有再冊封皇後的打算,會冊封一位皇貴妃統攝六宮,代行皇後之職。此時的皇貴妃雖沒有皇後的頭銜,但是卻有皇後的實權,比如乾隆的第二位皇後那拉氏去“斷發”後(次年病逝),乾隆沒有了再冊封皇後的打算,便將最寵愛的魏佳氏爲令皇貴妃,成爲實際上的後宮之主;乾隆六十年,乾隆將皇十五子永琰冊封爲皇太子時,將其生母魏佳氏追封爲孝儀皇後,魏佳氏才有了皇後之尊。

而皇貴妃之位既然是後宮的妃嫔等級,地位低于皇後,爲何不會輕易冊封呢?

《甄嬛傳》中年世蘭的一句話便很精辟:皇貴妃之位尊貴無比,世祖爺在時,董鄂氏被封皇貴妃,受盡寵愛,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連立足之地都沒有!

雖然年世蘭的話不夠准確,卻在一定程度上將皇貴妃之位的尊貴說了出來。皇貴妃位同“副後”,雖沒有皇後之位尊貴,但畢竟皇後在,再設一位“副後”,確實會“威脅”到皇後的地位。

皇貴妃之位並非只有清朝才有,而是起源于明朝。

其實在明朝初期的時候,皇後之下便是貴妃。

至于皇貴妃並無此稱呼,在《明史》中,明憲宗朱見深最寵愛的萬貴妃是曆史上第一任皇貴妃,但實際上在明史中第一位得到皇貴妃尊號的並非萬貞兒,而是永樂大帝朱棣親自冊封的皇太孫、後來坐到皇位上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最寵愛的妃嫔孫氏。

最早獲皇貴妃尊號的,其實是宣宗皇帝朱瞻基最寵愛的孫氏

在朱瞻基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因爲到了婚配的年紀,朱棣便爲其挑選良配。太子妃張氏(朱瞻基的生母、明仁宗朱高熾的發妻)的母親彭城伯夫人因爲女兒的緣故能夠經常出入宮廷,便爲女兒推薦了一位女子:孫氏,說孫氏很是賢德;太子妃便將此事告訴了朱棣,朱棣下旨將孫氏接入宮中撫養。這一年,孫氏只有10歲,由張氏撫養。

如此一來朱瞻基便能經常見到孫氏,二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馬,感情是非要好。然而永樂十五年被冊封爲太孫正妃的並非孫氏,而是光祿卿胡榮的女兒胡善祥。

自然胡氏便是名正言順的未來皇位,而孫氏再得寵只能屈居貴妃之位。

按照祖制,身爲貴妃的孫氏不可賞賜金寶,但朱瞻基寵愛孫氏,便請了皇太後懿旨後破例讓孫氏享受了跟皇後一樣的金寶,而此時的孫氏便有了“皇貴妃”之稱。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皇貴妃便跟皇後一樣同時擁有金冊與金寶。待孫氏生下皇子朱祁鎮後,朱瞻基便借口胡氏沒有生下皇子而將其廢掉,由孫氏坐皇後。

因爲孫氏很快便從皇貴妃冊封爲皇後,所以其皇貴妃的冊封禮並未舉行,所以便算不得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皇貴妃。明朝曆史上第一位真正行冊封禮的皇貴妃,是景泰帝朱祁钰寵愛的妃嫔唐氏,只是唐氏比較特殊,所以在明史中才會將憲宗朱見深的萬貴妃,當成是第一位皇貴妃。

宣德皇帝朱瞻基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是孫皇後所生的嫡長子朱祁鎮,另一個便是賢妃吳氏所生的次子朱祁钰。

了解明史的都知道朱祁鎮寵信宦官,尤其是王振,在王振的慫恿下禦駕親征瓦剌,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瓦剌人活捉。明廷爲了應對危機,便將朱祁钰扶上皇位。待朱祁鎮重新回到京城後,居住在南宮不得自由。

而朱祁钰便是景泰帝,是大明王朝不供奉太廟的第二位皇帝(第一位是建文帝)。朱祁钰非常寵愛景泰七年入宮的妃嫔唐氏,並且在其入宮的次年,便被封爲皇貴妃。

《明英宗實錄》:“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旗手衛官祭旗纛之神命武清侯石亨爲正使禮部尚書胡濙爲副使持節冊封妃唐氏爲皇貴妃。”

朱祁鎮發動南宮之變重新奪取皇位,朱祁钰也病逝了。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後,便將弟弟朱祁钰降爲郕王,而朱祁钰發妻汪氏(景泰三年被廢)只能是郕王妃,至于杭氏(朱祁钰繼後)成爲不被曆史承認的皇後。而朱祁钰最寵愛的皇貴妃唐氏,則是降爲侍妾。

原本朱祁鎮想讓郕王妃汪氏與侍妾唐氏爲弟弟殉葬,在大臣的勸說下汪氏得以保全,而唐氏無兒無女,自然只能殉葬與曾經最寵愛她的朱祁钰。至于她皇貴妃的身份,便不再被承認。

明史承認的首位皇貴妃萬貞兒

萬貞兒的父親萬貴因罪而被貶到霸州,爲了日後的生活有個依靠,所以萬貴便托人將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送入宮做了宮女。萬貞兒雖然年幼,但是十分乖巧懂事,得到了宣德皇帝孫皇後的寵愛。1449年,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朱祁鎮的生母便是宣德皇後的孫皇後,此時已經是孫太後。

國不可一日無主,孫太後便將賢妃吳氏所生的的兒子朱祁钰扶上皇位,並且將自己的親孫兒(朱祁鎮所生)朱見深封爲太子。這時的萬貞兒二十歲左右,出落成一個大姑娘,孫太後信任萬貞兒,便讓其前去太子宮中照顧太子。

朱見深只有3歲,非常依賴萬貞兒。

而且朱見深從小便不跟生母周氏一起生活,而萬貞兒時刻照顧在朱見深身邊,朱見深便對這個大自己17歲的宮女産生了不一樣的感情。1464年朱見深即位稱帝,年僅18歲,隨即便將自己喜歡的宮女萬貞兒封爲德妃。

然而皇後吳氏雖然年輕貌美,但是朱見深並不喜歡,備受冷落的吳氏便杖責了萬貞兒,朱見深一氣之下便廢掉了吳氏的皇後之位。

1466年,37歲的萬貞兒終于生下一位皇子,而且還是朱見深的第一位皇子。

朱見深非常高興,將萬貞兒晉封爲貴妃;

一年後皇長子夭折,1476年47歲的萬貞兒被晉封爲皇貴妃。

萬貞兒在皇貴妃之位上11年的時間,于1487年正月病逝,終年57歲。失去萬貞兒的朱見深痛哭流涕,哀歎道:

“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之後便按照皇後的規格下葬了萬貞兒,而且這年八月朱見深也病逝了。

萬貞兒比朱見深大17歲,卻得到了朱見深一生的寵愛,這確實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不管如何,萬貞兒確實成爲明朝首位被承認的皇貴妃:

《明史稿·嘉禮》:冊妃之儀。自洪武三年冊孫氏爲貴妃(孫貴妃)....但授冊,無寶,馀並如中宮儀.....至宣宗立孫貴妃,始授寶,憲宗封萬貴妃,始稱皇,非洪武之舊矣。

根據《明史稿》的說法,從萬貞兒開始才稱皇貴妃,並非是洪武一朝時所定下的舊制。

除此之外,明朝還有8位皇貴妃

嘉靖皇帝的三位皇貴妃:

皇貴妃閻氏:閻氏嘉靖九年入宮成爲嘉靖皇帝後宮的妃嫔,次年被封爲麗嫔。嘉靖十五年晉封爲麗貴妃,爲嘉靖帝生下皇長子朱載基,只可惜皇長子出生僅兩個月便夭折了。嘉靖十五年閻氏病逝,被追贈爲皇貴妃。

皇貴妃王氏:王氏在嘉靖十五年二月被封爲嫔,這年十月生下嘉靖帝次子、莊敬太子朱載壑。母憑子貴晉封爲貴妃。在貴妃位上僅三年晉封爲皇貴妃。嘉靖二十八年莊敬太子病逝,次年王氏也病逝。

皇貴妃沈氏:沈氏出身江南大族,嘉靖十年通過選秀入宮,年僅15歲,被封爲嫔。嘉靖十三年晉封爲妃,六年後被晉封爲皇貴妃,這年沈氏只有24歲,可見嘉靖帝對她的寵愛程度。嘉靖二十一年,沈氏開始撫養曹端妃(被淩遲)所生的女兒甯安公主。萬曆九年,沈氏病逝。

萬曆帝朱翊鈞的兩位皇貴妃:

皇貴妃鄭氏:鄭氏在萬曆九年九月入宮,次年被封爲淑嫔。僅在嫔位上一年便被晉封爲德妃,鄭氏極得萬曆帝寵愛,所以僅在妃位上一年又被晉封爲貴妃,此時的鄭氏尚且沒有生兒育女。萬曆十四年生下萬曆帝朱三子朱常洵,母憑子貴晉封爲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後。然而皇後並沒有生下皇子(萬曆帝並無嫡子出生),皇長子朱常洛(後來的明光宗)是宮女出身的王氏所生,雖生下皇長子但王氏並不得寵。

而鄭氏則是仗著萬曆帝的寵愛,爲自己的兒子爭奪太子之位。因此萬曆年間,朱常洛雖然是皇長子但生母不得寵,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被立爲太子。一直到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終于被封爲太子,但即便是如此鄭氏仍舊不死心,處處爲難朱常洛及其生母王氏,朱常洛與生母王氏的日子很不好過。萬曆三十四年王氏終于被封爲皇貴妃,五年後病逝。其孫明熹宗將其追封爲皇太後,王氏才有了“孝靖皇後”的稱呼。

雖然萬曆帝留下遺命將正式封爲皇後,但是朱常洛登基後並未如此做,所以鄭氏最高的位份便是皇貴妃。崇祯十七年,鄭氏的孫兒南明弘光帝將其追封爲“太皇太後”。

皇貴妃李氏:李氏在萬曆二十二年生下皇六子朱常潤,母憑子貴被封爲敬妃,在後宮的受寵程度僅次于鄭貴妃。萬曆二十七年生皇七子朱常瀛,然而生下皇七子後不久李氏便病逝了,被追封爲皇貴妃,她兩個年幼的皇子由皇後撫養長大。

天啓皇帝朱由校的兩位皇貴妃:

皇貴妃範氏:範氏爲天啓皇帝先後生下一位公主一位皇子,但是兩個孩子先後都夭折,而範氏也隨著孩子的夭折而失寵。1644年明朝被滅後她逃離了皇宮,一直到滿清入關後才重新回到京城,由清廷負責照顧範氏。

皇貴妃任氏:任氏是權宦魏忠賢的義女,天啓五年生下獻懷太子朱慈炅,被封爲皇貴妃。明朝滅亡後她逃出了皇宮,滿清入關後回到京城,清廷負責照顧任氏。

崇祯皇帝的田貴妃田秀英:

田秀英的母親吳氏精通音律,擅長丹青,在母親的調教下田秀英也是心靈手巧,多才多藝,再加上長得漂亮,在崇祯皇帝做信王時便十分得寵。只是田秀英不苟言笑,性格有些內向。

崇祯皇帝登基後將其封爲禮妃,崇祯十四年被封爲皇貴妃。田秀英能晉封爲皇貴妃,不僅僅是得寵的緣故,也因爲她先後爲崇祯皇帝生下四位皇子。只可惜崇祯十五年田秀英便病逝了,崇祯皇帝將其葬在了天壽山,後來崇祯皇帝與周皇後都自缢而死,同田秀英合葬在一起。原本田秀英的妃嫔墓便被升格爲帝陵,被取名爲思陵。

清朝的21位皇貴妃

曾被封爲皇貴妃但最終位居後位的,有六位:

順治帝最寵愛的孝獻皇後董鄂氏,是清朝第一位被封皇貴妃的妃嫔。董鄂氏入宮便被封爲賢妃,三個月後晉封爲僅次于皇後的皇貴妃,並且順治帝因爲董鄂氏被冊封爲皇貴妃而大赦天下,對其極其寵愛。甚至想要再次廢後讓董鄂妃爲後,在孝莊太後的阻攔下才未成行。在董鄂氏病逝後,順治帝將其追封爲孝獻皇後,並且按照皇後之禮下葬。

康熙的第三位皇後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佟佳氏是康熙的舅舅佟國維的女兒,入宮後便很得寵,被封爲佟佳貴妃;孝昭仁皇後病逝後晉封爲皇貴妃統攝六宮,而且在皇貴妃之位上8年的時間,一直到康熙二十八年病重時被封爲皇後。

乾隆皇帝的繼後那拉氏:那拉氏在王府時爲側福晉,乾隆登基後被封爲娴妃,乾隆十年晉封爲娴貴妃;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後病逝後晉封爲皇貴妃,統攝六宮;乾隆十五年正式冊封爲皇後,乾隆三十年“斷發”;雖沒有被廢,卻跟廢後無異。

嘉慶帝颙琰的第二位皇後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鈕祜祿氏出身滿勳貴族鈕祜祿氏家族,是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得直系後裔,颙琰做親王時爲側福晉;颙琰登基後被封爲僅次于皇後的貴妃;颙琰發妻孝淑睿皇後病逝後晉封皇貴妃,代行皇後之職。嘉慶六年被封爲皇後,道光帝(孝淑睿皇後所生)將其尊爲皇太後,道光二十九年病逝。

道光帝最寵愛的皇後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剛入宮時被封爲全嫔,因得寵而晉封爲貴妃;在孝慎成皇後病逝後被封爲皇貴妃,道光十四年晉封爲皇後,道光二十年病逝,其所生皇四子奕詝最終被秘定爲皇儲,也就是後來的鹹豐帝。

恭親王奕䜣的生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特氏入宮後被封爲靜貴人,後一步一步被晉封爲僅次于孝全成皇後的靜貴妃,孝全成皇後病逝後晉封爲皇貴妃,成爲皇四子奕詝的養母。道光帝至死都沒有將其晉封爲皇後,奕詝登基後也是將其尊爲皇貴太妃,但鹹豐五年因爲奕䜣的緣故,被晉封爲皇太後。

最終被封爲皇貴妃的妃嫔

康熙皇帝的三位皇貴妃均非自己冊封:

悫惠皇貴妃佟佳氏:是孝懿仁皇後的親妹妹,康熙三十九年被晉封爲貴妃,成爲實際的後宮之主,曾撫養過弘曆,所以乾隆登基後將其尊爲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病逝,終年76歲。死後被葬入景陵雙妃園寢,雙妃園寢是乾隆專門爲兩位養祖母修建的園寢。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康熙一朝時最高位份是和妃,因撫養過弘曆,在乾隆登基後被尊爲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病逝,被葬入雙妃園寢。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一朝最高的位份是敏妃,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因爲胤祥的緣故,而被雍正尊爲敬敏皇貴妃,成爲唯一一位陪葬帝陵的皇貴妃。

雍正帝的兩位皇貴妃:

敦肅皇貴妃年氏:年羹堯的妹妹,康熙五十年入雍親王府做側福晉,非常得寵,先後爲雍正生下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雍正登基後被封爲年貴妃,雍正三年病重時晉封皇貴妃。

純悫皇貴妃耿氏:耿氏是皇五子弘晝的生母,孝聖憲皇後的好閨蜜,雍正一朝時最高的位份就是裕妃。因爲好閨蜜孝聖憲皇後與兒子弘晝的緣故,而被乾隆尊爲皇貴太妃。

乾隆的五位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複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初戀,包衣出身,在王府時爲格格,生皇長子永璜;雍正十三年病逝,乾隆登基後將其追封爲哲妃;乾隆十年因皇長子永璜的緣故追封爲哲憫皇貴妃,陪葬皇陵

慧賢皇貴妃高氏:直隸總督高斌的女兒,在王府一開始時弘曆身邊的使女,因父親的緣故直接被封爲側福晉。乾隆登基後被封爲僅次于皇後的高貴妃,乾隆十年因病重被晉封爲皇貴妃,不久病逝,陪葬帝陵。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金佳氏是包衣出身,王府時爲侍妾格格,後被封爲嘉貴人,因得寵先後生下四個兒子(一子夭折),被一步一步晉封爲嘉貴妃;乾隆二十年病逝,晉封皇貴妃,陪葬皇陵。

純惠皇貴妃蘇佳氏;蘇佳氏民間漢女出身,王府時爲格格,後被封爲嫔;因得寵而先後生下兩子一女,被晉封爲純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病重晉封爲皇貴妃,病逝後葬入妃陵。

慶恭皇貴妃陸佳氏:陸佳氏並不得寵,但還是一步一步做到了貴妃的位置上,並且得以撫養皇十五子永琰;永琰登基後將其追封爲慶恭皇貴妃。

嘉慶帝兩位皇貴妃: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初入宮爲如貴人,嘉慶一朝做到了如妃,鹹豐帝將其尊爲皇貴太妃

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劉佳氏在潛邸時爲格格,嘉慶帝登基後被封爲諴妃,後晉封貴妃;道光帝將其尊爲皇貴太妃。

道光帝的一位皇貴妃: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初入宮時爲貴人,因得寵而生下三子一女,被晉封爲琳貴妃;同治帝將其尊爲皇貴太妃。值得一提的是烏雅氏的孫兒是光緒帝載湉,其曾孫溥儀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鹹豐帝兩位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他他拉氏是鹹豐帝最寵愛的妃嫔,生鹹豐帝唯一的公主,被晉封爲麗妃;光緒帝將其尊爲皇貴太妃。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並非參加選秀直接入宮爲祺嫔,因爲不苟言笑很快便失寵;溥儀將其尊爲皇貴太妃。

同治帝四位皇貴妃: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慈禧最喜愛的兒媳,同治一朝時便晉封爲皇貴妃,是清朝唯一一位四個字封號的皇貴妃—敦宜榮慶皇貴妃。

恭肅皇貴妃阿魯特氏:孝哲毅皇後的親姑姑,剛入宮是侄女爲後,而她爲嫔,溥儀將其尊爲皇貴妃。

獻哲皇貴妃赫舍裏氏:漂亮多才,同治帝一見鍾情的女子,同治十三年晉封爲瑜貴妃;溥儀將其尊爲皇貴妃,1932年病逝。

敦惠皇貴妃西林覺羅氏:剛入宮時被封爲貴人,同治十三年晉封爲嫔;民國二年被尊爲皇貴太妃,1933年病逝。

光緒帝的兩位皇貴妃:

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也就是光緒帝最喜歡的珍妃,死後被追封爲皇貴妃;

溫靜皇貴妃他他拉氏:珍妃的姐姐,宣統帝溥儀遜位後掌管六宮之事,被尊爲端康皇太妃。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