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連續6季度盈利,給生鮮電商打了強心針?

36氪 2024-05-16 19:41:02

5月13日,叮咚買菜發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叮咚買菜在該季度的GMV達到 55.3億元,同比增長1.4%;營收50.2億元,同比增長0.5%。同時在報告期內,叮咚買菜的毛利率爲30.6%;Non-GAAP標准下,淨利潤率爲0.8%,淨利潤爲4148.2萬元,是去年同期的6.8倍。

連續六個季度的Non-GAAP盈利,(即使GAAP也已經實現多個季度盈利),已經打消了外界對其經營能力的質疑。而本季度GMV與利潤同增,又爲其接下來的發展帶來了久違的想象空間。

業績會上,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公司會持續增加優勢地區的覆蓋密度,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並繼續加強自有品牌及商品力的建設,爲用戶提供品質更好的商品及服務。

且在他看來,生鮮行業中,通過低價獲得規模、再通過規模降低采購價格和運營成本的原理已經失效。未來,叮咚買菜將不斷提高端到端的效率,向供應鏈索要利潤與競爭力。

這對于舉步維艱、仍處于轉型期的生鮮和零售行業,或有參考作用。

財報截圖

01 何以盈利?夯實華東,做透區域

業內普遍的感知是,生鮮電商行業的內部競爭,主要圍繞兩大要素展開:一是足夠集中的規模;二是能夠靈活提速的效率。

回歸叮咚買菜,其自2021年6月赴美上市以來,作爲起家地和大本營的上海及華東地區,始終被外界關注,也被視作公司未來能否持續發展的基石。

一方面,叮咚買菜在上海的盈利意味著公司在既有規模下,商業模式能夠跑通全國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上海作爲華東乃至全國經濟的領頭羊,天然具備示範效應。

實際上,早在2021年12月,叮咚買菜在上海就已實現盈利。而在本季度,叮咚買菜在大盤恢複增長的基礎上,江浙滬區域的經營優勢也更加凸顯。

其中,叮咚買菜在江蘇和浙江區域的GMV,同比分別實現了16.6%和14.8%的增長,並繼續保持了全面盈利。上海GMV也于該季度實現同比增長2.7%,而在同期受疫情影響較小、參考性更強的三月份,僅上海就同比增長近10%。

業績會還透露,截至一季度,叮咚買菜在江浙地區新增了15個前置倉,且通過較爲成熟的複制經驗,這些新倉都已經在較短時間內迅速達到了平均水平。另外廣深及北京區域的虧損也持續大幅度收斂。

據悉,在該季度,叮咚買菜前置倉倉均日均訂單量同比提升了16%;存量門店的GMV同比增長4.4%。去年下半年,叮咚買菜還完成分選中心倉網布局的優化,這也將持續利好今年鏈路運營效率的提升。

此外,現金流方面,叮咚買菜報告期內的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入0.95億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的余額爲45.1億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爲叮咚買菜發展的持續性提供了充足的資本保障。

02 持續“卷”商品

生鮮這門生意,本質上還是做商品,商品足夠硬,才會有市場,海內外成功零售企業均深谙這一道理,叮咚買菜也不例外。

比如該季度,包括水果、乳品酒飲、休閑百貨和烘焙等類目的銷售額超1億元,3月份同比增長了約8%,其中水果品類同比增長超過14%;另外鮮牛肉、有機蔬菜、黑豬和冰鮮水産這四類商品的銷售額超過4億元,同比增長約40%

此外,叮咚買菜的商品能力也正在市場中得到驗證。目前,叮咚買菜已經上線了蔡長青、叮咚好食彙、叮咚王牌菜、拳擊蝦、叮咚大滿貫等20多個自有品牌。其中,蔡長青2023年的GMV約8.4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了43%。

不僅如此,叮咚買菜自有品牌商品的GMV整體滲透率在2023年四季度首次突破了20%,達到21.2%,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1個百分點。

從零售行業的發展來看,“回歸品價比”、回歸商品本身競爭力已成爲發展的共識。在此背景下,企業的商品力愈發重要。

業績會上,叮咚買菜還透露,未來依然會從鏈路效率和商品、服務品質上雙管齊下提高規模。在商品層面,也將繼續聚焦“吃的場景”,滿足用戶更多樣化的生活場景需求,持續給用戶提供品質更好的商品,如水果、鮮花等品類也將重點發力。以剛過去的母親節爲例,叮咚買菜數據顯示,節日當天賣出超100萬支鮮花。

不光“卷”品質,叮咚買菜還在“卷”健康和營養,2023年率先推出“清潔標簽”計劃,倡導盡可能少添加或不添加。不久前,叮咚買菜正式上線“營養選擇”分級標識。

據介紹,首批標識了90個飲品商品。其營養選擇分級標准由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標准,根據對非乳源性糖、非糖甜味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這四個指標的綜合評估,將飲料産品分成“ABCD”四個等級,推薦程度逐步遞減。

而在自有渠道之外,叮咚買菜的商品也進入了更多外部渠道與市場。這顯然可以讓更多消費者認識並嘗試叮咚買菜的商品,實現更多曝光、影響更多用戶的心智。

03 向供應鏈要未來?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生鮮電商市場擁有無比廣闊的前景。

中研研究院的研究信息顯示,未來5年,網上購物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融合,本地生活各細分賽道還將保持5%至30%的高速增長,總規模有望超過38萬億元。另據《2024年中國生鮮行業市場分析報告》,2024年中國生鮮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萬億元。

但生鮮電商的生意也確實“難做”,折戟沉沙的不在少數。Non-GAAP標准下,連續六個季度實現盈利的叮咚買菜,算是給到了整個行業一針“強心劑”。

始終有分析人士認爲,生鮮電商平台可能會通過進一步地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産品品質和服務質量,從而提升消費者體驗和滿意度。這將有助于生鮮電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反觀叮咚買菜,始終堅持將模式“做重”,最終形成了“産地直采——前置倉配貨——配送到家”的全鏈路。時至今日,早期的投入已見成效。

梁昌霖也表示,過去的 7 年中,叮咚買菜不斷深入産地,通過訂單種植和産地直采,進而不斷提高采購品質、效率及穩定性。

“我們不斷提升食品的研發和生産加工能力,提升好商品的競爭力。通過自主開發的品控標准、自主研發的中台各管理系統、智能預測和運營系統、倉儲自動化系統等,提升農産品采購和中央倉生産加工的效率和靈活性。”

生鮮是高損耗的生意。目前,叮咚買菜的生鮮的周轉周期已縮減至5天,端到端的損耗僅1.5%,通過智能預測和調度系統,很好地實現了缺貨率和損耗率之間的平衡。

或也因此,在保證“品價比”的前提下,叮咚買菜獲得了相對高的毛利率水平。現如今,這樣的供應鏈能力所發揮的優勢,也已直接體現在了業績數字中。

剛過去的“五一”勞動節期間,在消費者出行現象較多、江浙滬對外發送旅客同比增長的情況下,GMV依然同比增長了17%。分區域來看,江浙滬區域同比增長24%,北京地區同比增長5%。

或因對未來前景的樂觀預估,叮咚買菜調高了利潤和規模的預期,預計今年以及二季度的淨利潤和營收規模,都會有較大幅度的同比增長。且二季度及全年均將實現Non-GAAP以及GAAP口徑的盈利。

然而,消費分級下,整個中國的零售業仍處于調整期,很多渠道都還處在舉步維艱的階段。整個生鮮電商行業也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相信在未來,如何走出“內卷”,找到零售業的發展增量,將成爲各大玩家的發展關鍵。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