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專注于巧克力制品賽道,「斑馬與巧BAN&CHOC」完成2000萬元A輪融資

36氪 2024-05-13 08:40:24

36氪獲悉,巧克力制品品牌「斑馬與巧BANCHOC」(下稱”斑馬與巧“)已于近期完成20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未披露,投後估值過億。斑馬與巧創始人林一告訴36氪,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于産品矩陣開發,自營渠道搭建以及門店拓展。

斑馬與巧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來自上海的高端零食品牌,看似成立時間不長,但品牌前身作爲時尚、汽車、酒店等全球頂奢品牌的供應商,已在高端巧克力制造領域深耕十三年。

曆時三年研發, 斑馬與巧先後開發出冰淇淋生巧和可可抱堅果(即堅果夾心巧克力豆)兩大系列。其中,可可抱堅果作爲第一個爆款産品,自去年11月5日上線到今年1月31日的88天時間裏,售出280000罐,從0做到了1500萬。

「斑馬與巧」可可抱堅果産品,受訪者供圖

極致味道被創始人林一看作是産品成功的重要原因,在研發中占到60%的比重。爲此,新品在上市前,都會進行1000人以上的盲選測試,超過95%的投票後才可以發售。

新消費的風吹拂這幾年裏,健康概念成爲品牌們奉行的圭臬,斑馬與巧也不例外,初期爲了達到所謂的極致健康,産品既要做到絕對0糖、0色素、0香精、0防腐劑,還要去大豆磷脂,甚至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將配料表放到了包裝的正面。

等到開發第二款産品的時候,團隊結合行業數據與市場背調發現,用戶在選擇吃的方面,味道永遠放在第一位。這也讓林一意識到零食極致健康本身就是個僞命題,在他看來,如果消費者完全以健康來衡量産品的購買傾向,完全可以選擇不吃,“因爲不吃最健康”。

所以,斑馬與巧開始將“好吃”置于健康之前,不再追求絕對0糖,而是0添加蔗糖,同時,爲了讓口感更順滑,還在可可抱堅果中加入了大豆磷脂,用林一的話說,不再爲所謂的極致健康而舍棄味道,但産品依舊相對健康。另外,經過數十年累積叠代的精細研磨工藝,混合奶油而非淡奶油以及單一産地可可豆的原料選擇等,共同構成了斑馬與巧的差異化風味。

目前,斑馬與巧銷售90%來自于線上,包括私域社團、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線下已入駐Ole'精品超市,盒馬、沃爾瑪等渠道正在推進中。

在創辦斑馬與巧之前,林一曾在阿裏、拉面說等任職,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其他核心創始團隊也都主要來自以上兩個公司。見證過新消費的潮起潮落,林一表示,2017-2022年間的流量紅利也伴隨22年後的流量反噬,GMV是流量時代最沒有價值的數據,流量是短期策略,好産品才是長期策略。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零廣告投放、零流量投放情況下,斑馬與巧季度複購率可以達到22.6%,而四月份他們做了一個試驗,沒有任何渠道露出、進場時,每天用戶複購率仍然能達到上月的65%左右。林一透露,斑馬與巧從産品上市一直到現在都處于盈利狀態。

雖然目前主營産品爲巧克力,區別于德芙、費列羅等品牌,斑馬與巧一開始瞄准的就是巧克力制品賽道,而非純巧克力市場。在超市貨架上,只要含有可可液塊、可可脂的食品,都可以稱作巧克力制品,當可可超過50%的時候,則是純巧克力。

原因在于:中國純巧克力市場規模僅有200多億,且已被大量頭部品牌占據,新玩家幾乎沒有機會;除此之外,純巧克力的禮品屬性只能與節假日捆綁,限制了營銷範圍,淡旺季明顯,1月和11-12月能占到全年70%的銷售額。

但巧克力+遠比純巧克力市場大有可爲。林一給36氪算了一筆賬,休閑食品規模7700多億,軟飲料體量5700多億,烘焙則超2000億,冰淇淋對應1500億,加起來就是17000億左右的空間。隨著融資完成,斑馬與巧將迅速把産品研發端深入到可可+烘焙,可可+飲品,可可+冰淇淋等類目。

除了深信可可豆會像咖啡豆一樣撐起超級市場,林一覺得堅果巧克力也有能力成爲億級超級單品,所以今年9-11月會相繼上市爲CVS和零食渠道開發的低客單産品線,爲兒童開發的牛奶巧克力豆産品線和爲婚慶市場開發的定制産品線。

「斑馬與巧」模型店,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斑馬與巧近年還會在上海開出區別于所有國內外巧克力品牌的線下門店,40%售賣可可飲品、40%售賣半標品的可可烘焙,以及可可冰淇淋和純巧克力。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在上海單一城市完成50+門店布局。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