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觀察|當CEO們成爲流量擔當,表面浮誇還是踏實接地?

百姓評車 2024-04-28 08:15:24

4月25日,第十八屆北京車展開幕。北京車展作爲兩年一屆的A級車展,向來被譽爲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風向標,一直是各家車商的必爭之地。

這一屆的北京車展顯然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因爲疫情的原因,北京車展在2022年停辦。所以,4年之後回歸的北京車展格外引人注意。

2年時間,中國車市大變化

2024年的中國車市和2022年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還記得在2022年,比亞迪宣布根據發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産。未來,比亞迪在汽車板塊將專注于新能源汽車業務。當月銷量僅爲10.48萬輛,而到了2024年3月份,比亞迪當月銷量爲30.24萬輛,成長速度驚人;2022年3月,理想汽車銷量爲1.1萬輛,和蔚來、小鵬汽車旗鼓相當,而到了2024年3月,理想汽車銷量爲2.89萬輛,已經把蔚來和小鵬甩開,甚至理想還在2023年實現了盈利,成爲了新勢力最大的贏家;2022年還有一個品牌值得點名,那就是問界,2022年開始推出新車,到了2024年3月,問界全系銷量超3萬輛,成爲新勢力銷量排名中的一號選手。

當然,2024年不只是上述3家在唱大戲,小米汽車在雷軍的帶領下,成爲了2024年的流量之王,風頭所到之處,沒有對手可以匹敵。3月28日小米SU7公布價格,24小時大定突破88898台。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全新品牌發布的第一款車型,最低售價都超過了20萬。一晚上訂單趕上友商一年的成績,不知道到底是小米SU7的實力使然,還是雷軍的能力所致。不管怎樣,小米SU7成爲了2024年的流量制造機器,全方位無死角的那種。

有得意的,就有失落的。這幾年,中國車市最大的失落者就是合資品牌。這個話題雖然一直在談論,但是合資品牌衰落加速正是在這兩年。

根據乘聯會2023年乘用車銷量排名數據,前十大品牌中,有5家均爲自主品牌,分別爲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的年度份額達到了52%,占據了大半市場,這在燃油車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合資品牌的衰落不僅是體現在銷量上,還體現在利潤上。據統計,2023年有五家主流合資企業的利潤或較2022年減少了269.27億元。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此前判斷,未來3-5年,合資品牌份額將從40%降到10%。

即使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內部,變化之快也是超乎想象。前面說過了,理想汽車2022年還和蔚來、小鵬一樣在同甘共苦,同爲“苦逼三兄弟”,到了2024年理想汽車早已舊貌換新顔,成爲新勢力的領頭羊。此外,像威馬、高合,恒馳,這些在2022年尚看不出來敗象,甚至還野心勃勃的。但是到了2024年,它們都被迫下了牌桌,實在是令人唏噓。

筆者想要說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實在是太快。以前的車市是各領風騷數十年,現在則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兩三年的時間就足以見證一個品牌從神壇跌落凡間。

由此,我們再看北京車展,就有了不一樣的視角和感受,北京車展不再是滿眼的繁榮和喧鬧,而是一幅汽車品牌興衰史。

爲了流量,CEO們依然瘋狂

時隔四年歸來的北京車展,除了感慨,更是帶來了全新的氣象——以雷軍和周鴻祎爲代表的大佬親自下場帶流量——車企高層從幕後走到台前,沖在營銷一線。

北京車展W2展館小米汽車的展台上,一撥人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人群已經蔓延到了整條過道上,甚至還站到了隔壁友商的展台上,就爲了一睹雷軍的風采,雷軍也用“amazing”把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然後,他還去了多家友商展台串門,與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巡展;比亞迪展台,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握手交流,在方程豹展台,雷軍與方程豹總經理熊甜波同框,體驗了方程豹豹5。此外,他還去了理想、蔚來展台。這一刻,雷軍仿佛太陽,走到哪裏,哪裏就發光,去到哪裏,哪裏就成爲全場最熱焦點。

在直播中,周鴻祎又對張勇提出了靈魂拷問,那感覺就像班主任在公開課上批評學生一樣不留情面,淨問一些不留情面的問題,似乎周鴻祎並不滿意張勇的回答。雖然敢于直面問題不是壞事,但是老這麽直截了當、三番五次地“針對”張勇,真的能帶來流量嗎?筆者表示懷疑。

周鴻祎做得更“過分的”則是徹底放飛自己,直接坐上了東風猛士的車頂,然後就是裏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圍滿了各路人馬,有媒體老師,也有展台工作人員,被大家戲稱爲“車展最老車模”。

由于雷軍熱度頗高以及周鴻祎敢于放飛,這兩個人迅速成爲北京車展首日的流量制造機,所有的傳播都圍著二人進行,以至于黃渤、陳小春、張智霖等明星的出現也都被淹沒了,這也說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風向變了,産品競爭已經滿足不了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車企大佬瘋狂引流。注意,是瘋狂地引流。

說起流量,筆者不禁想起多年以前,北上廣的車展最主要的流量來源還是車模,各種無下限的操作著實吸引無數人的目光。現在車模退居二線,CEO們卻成爲了主角,說的內容雖然是自家企業的最新成果,但是方式或突破常規,或嘩衆取寵,一切都以獲得關注爲准。

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我們已經看到了雷軍的展台串門,周鴻祎坐車頂上,平日裏以穩重形象出現的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以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等車企大佬則是“互相串門”,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和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深入交流,此外,跨界CEO張朝陽也來到北京車展上給大家上物理課。

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引流能轉化多少銷量和關注呢?在CEO開車門都能上熱搜的今天,對于流量,消費者還需保持理性。

百姓評車

朱華榮說,領導人本身就是流量密碼,“流量”就是未來領導人的生産力,車企的領導都要親自下場,以後從自己做起。從邏輯上看,這話說得沒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成熟市場裏,車企之間比拼的不只有技術,營銷和流量同樣重要。

只是,當越來越多的車企一把手,從幕後走到台前,或主動、或被動地成爲“流量網紅”,CEO流量出現審美疲勞之後,必然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從而造成負面影響,這肯定不是雷軍們真正想要的結果。

0 阅读:5

百姓評車

簡介:最接地氣的汽車新媒體 彙聚來自百姓的汽車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