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任總統是TA?歐盟加速靠攏中國,德國總理訪華原來有內幕...

碳基生物關懷計劃 2024-04-17 17:31:13

根據美國Ipsos 4月中旬民調數據顯示,尋求連任的拜登,4月份的支持率較3月出現明顯下降,尤其是關于經濟領域。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有41%受訪者認爲特朗普的經濟措施更好,卻只有34%的受訪者認爲拜登的經濟措施更多。

兩者在3月時差距爲3%,到4月時差距擴大到了7%。

毫不客氣地說,面對長期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昂貴的物價使得越來越多的美國選民透不過氣來。

相比較于政治,格外關心下任美國總統對待美國經濟狀況的看法。

現在距離2024年美國大選正式開幕雖然還有半年之久,包括中國、歐盟和日韓等國,雖然訴求不同,但都早已經開始超前部署,不爲別的,只爲迎接“那個男人”回歸,他的名字叫做川普。

由于擔憂川普重回白宮,歐盟國家出于戰略部署,正在加快步伐跟中國進行靠攏,作爲回報,中國自然也少不了與歐盟國家之間的良性互動。

2023年12月1日,中國向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和馬來西亞單方面提供免簽政策,3月14日繼而擴大向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和盧森堡單方面提供免簽政策。

短短數月內,中國密集向歐盟10個國家單方面提供免簽政策,即使不懂政治的人,也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麽。

2024年4月中旬,德國總理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三名內閣部長,以及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展開對中國的正式訪問。

德國是歐盟的領頭羊,此次訪華的朔爾茨,是2024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相比較于2022年11月那次訪華,朔爾茨此次態度顯然更爲合作務實一些,更具有建設性。

關于外界最爲關心的歐盟針對中國對本國火車、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制造商提供補貼的行爲發起的四項調查。

值得關注的是,朔爾茨當著中國的面,再次重申德國持有開放態度,並不懼怕所謂競爭。

作爲對歐盟國家的回報,自2001年由于“瘋牛病”對歐盟發出的牛肉進口禁令,2024年1月中國重啓愛爾蘭牛肉進口,2月重啓西班牙牛肉進口,4月重啓德國牛肉進口。

不得不說,拜登執政這幾年,由于俄烏沖突等一系列問題,中歐關系出現了明顯倒退,但是面對川普存在極大概率贏得2024年美國大選,中歐再次站在了同一個戰壕裏。

回顧川普此前執政4年時間裏,由于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中國經濟多少受到了一點影響,可是問題在于,秉承“美國優先”的川普,既沒有放過中國,也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國家。

基辛格說,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川普目前尚未上台,就已經頻頻對歐盟發出了威脅,其中最具爭議的話語,無疑當屬:

“那些沒有付夠錢的北約成員國,美國將會鼓勵俄羅斯去攻擊這些國家,直到這些國家支付掉應付的賬單。”

2021年朔爾茨當選總理後,德國采取了強硬的對華態度,不僅削減國家對德國在華投資的擔保,加大出口管制力度,還阻止了中國對德國公司的幾筆關鍵收購。

伴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美國這個“攪屎棍”,說好帶領西方國家展開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

結果不僅自己背地裏賺得盆滿缽滿,還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加碼將歐洲工廠吸引到美國去,可謂做到真正的釜底抽薪。

現在美國停止了一切援烏,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巨大的爛攤子,歐盟成員國無疑成了俄烏沖突的“最大輸家”。

歐盟沒有了廉價能源,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工業基礎被美國挖走,工業産品市場競爭力,面對國內處處是缺口的民生問題,卻又無法停止繼續援助烏克蘭。

中國雖然是具有競爭力的對手,但又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出口市場,歐洲和中國的共同利益實在太多了,至少在經濟領域,朔爾茨代表的不僅是德國,更是歐盟的主流態度。

歐洲對中國的依賴不僅是經濟方面,面對持續超2年的俄烏沖突,不管美國下任領導人是拜登還是川普,中國都是烏克蘭和平進程的重要參與者。

德國總理朔爾茨此次訪華,有2天是談經濟,有1天是談政治,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和以伊沖突,經濟雖然重于政治,但終歸到底是脫離不了政治。

川普是否能夠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勝出,中國和歐盟不斷靠攏,似乎已經說明了預期,川普雖然是個爛選項,拜登卻是更爛的選項。

1 阅读: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