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聚焦城市交通網絡體系赴海澱調研,提出這些建議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9 17:25:22

5月7日,市政協圍繞“加強交通綜合治理和優化升級,構建現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網絡體系”赴海澱區華熙LIVE·五棵松周邊調研。委員們建議完善商圈、地下停車場的標識系統,要以“讓第一次來的人也能找得到”爲目標。

委員們聽取了片區交通整體情況介紹,現場考察了商圈內部道路、地下停車場出入口,地鐵連廊情況,還走進公聯地下停車場,考察停車管理及連通301醫院情況。調研中委員們發現,因爲區域停車場之間未能有機融合,標識體系不完善等,停車場車位仍存在忙閑不均的情況,也使得商圈周邊道路交通通行壓力大,車輛擁堵情況嚴重。

海澱區城管委(交通委)向委員們彙報了緩解“學醫景商”周邊停車難問題的舉措。近年來,民衆出行需求集中釋放,海澱區集中力量對北京市海澱外國語實驗學校、海澱區第二實驗小學(安甯分校)等6所學校周邊,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11所醫院周邊,紫竹院公園、頤和園等2家景區周邊,北京金源時代購物廣場、凱德晶品購物中心等4個商圈周邊開展交通綜合治理工作。

在學校周邊,進一步完善道路配套設施設備的建設,采用“近端提效,遠端分流”的管理辦法,緩解道路交通壓力。積極開展通學車工作,目前試點校7所、開通線路9條、配置通學車33輛、服務學生1400余人次。預計線路全部開通後,可服務24所學校、開行線路45條、開行通學車約100輛、服務學生約5000人次。

醫院周邊,持續優化調控就診時間,規範院內交通組織,整治醫院周邊秩序,不斷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在醫院周邊科學設置出租車、網約車等臨時落客區,結合實際最大限度設置周邊標志標線和非現場執法監拍設施。

景區周邊,建立客流管控機制,以智慧旅遊爲抓手,推進自駕車遊客分時段、分批次快速入場,避免車輛等待,減少交通擁堵。

商業綜合體周邊,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相應方案,針對重點商業綜合體周邊非機動車停放區設置情況,引導有條件的商業綜合體落實利用其紅線範圍內停車場、廣場等空間資源設置非機動車停放區。

建立現代化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關鍵措施,對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座談環節中,委員們紛紛爲構建現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網絡體系建言獻策。

委員們認爲,首先應該有智能化的交通標識體系,商圈及地下停車場的標識系統不僅要有更要好用,不能從管理者角度去設置標識系統,要以“讓第一次來的人也能找得到”爲目標。

此外,既要有常態化交通運行模式,更要有針對大型活動期間、大客流期間的交通運行模式的預案,要不斷根據大型活動期間交通擁堵情況進行複盤,綜合考慮小汽車、公共交通、行人需求,以精細化管理逐一推動堵點的疏堵。

還有委員建議,城市交通運行要積極接軌大數據、智能網聯等技術,在大型活動、大客流期間與導航地圖等技術聯動,實時面向社會面提供交通擁堵情況,及時引導人們規避擁堵路段、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