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後,國民黨仍坐擁百萬大軍,蔣介石爲何沒有南下東南亞?

追夢的年 2024-04-20 23:19:08

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勢力被一掃而空、能征善戰的老兵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天下將要易手了。

蔣介石雖然嘴上叫囂著要劃江而治、長江防線固若金湯,但他心裏也明白,這些不過是癡心妄想罷了,因此暗中命湯恩伯等親信日夜不停往台灣運送金銀物資。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刻國民政府麾下兵力仍超過百萬之衆,雖說打不過解放軍,但欺負一下同時期的鄰國沒什麽問題。

爲何老蔣甯可退居海島,也沒選擇去更廣闊的東南亞呢?

時間進入1948年下半年,國軍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各個戰區都非常吃力,因此其開始在後方大量編練二線部隊,准備隨時補充到前線。

只是戰局變化太快,這些新兵還沒有足夠的戰鬥技能,國民黨就兵敗如山倒。爲了維持紙面上的實力,新兵們匆匆編入一線部隊。

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正規軍還有71個軍227個師約115萬余人,若再加上特工、機關、學校及分布于地方的警察、民團,此時國民政府麾下的總兵力仍高達204萬之巨。

不去管質,起碼量是有了。放眼當時的全球,除了美國、蘇聯外,其余各國都難以組織起這樣一支武裝力量。這麽多國軍如果沖到接壤的東南亞去,那絕對是摧枯拉朽。

當時的東南亞,恰好又屬于既富裕又弱小的存在。這裏是熱帶氣候,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非常利于耕種。農作物一年三熟,還能産出戰略物資橡膠,是爲絕佳的後勤基地。

如此環境堪稱巨寶,然而擁有它的主人偏偏很弱。弱到什麽程度呢?1949年時,東南亞只有泰國、緬甸和菲律賓已勉強完成獨立,其他國家都還是殖民地狀態。

法國人卷土重來重新侵占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亞也被荷蘭的統治之下。

這些老牌帝國經曆了殘酷的二戰後,實力大損,如果國軍百萬之衆打過去的話,英國也好,法國也好,都無力支撐一場如此大規模的跨洋戰爭。

殖民地國家難以造成威脅,那獨立國家呢?很遺憾,情況也沒好到哪裏去。

緬甸紙面實力在東南亞算強的,其1948年脫離英國統治,擁有1500萬人口、67萬平方公裏國土,自然環境條件極爲優渥。只要正常發展,溫飽不成問題。

然而,由于英國人留下的坑,緬甸獨立後內亂就沒有停止過,國力被嚴重耗損。緬甸政府別說跟國軍打,連本國的民地武都無法徹底解決。

其余的泰國、菲律賓等國離得遠不說,自身也沒什麽軍事力量,根本無法阻擋國軍。

此外,東南亞還有很好的“群衆基礎”。中國自古代開始就有“下南洋”之說,每逢戰亂或者有些人渴求闖一闖時,就會往相近的東南亞走。

到1950年時,華人已廣泛開枝散葉,據不完全統計,緬甸有23萬、柬埔寨有23萬、越南有71萬、馬來西亞有171萬、印尼有191萬,泰國更是高達291萬。

這總數加起來超過了700萬,他們在文化、交流方面跟中國人不會有太大的隔閡,也就意味著對中國有著一定的向心力,至少統治起來不會太麻煩。

其中的青壯,對國民黨來說屬于極爲優質的兵源,老蔣就可以將這裏當成“反攻基地”。

這麽多有利條件,國軍要過去發展很容易,事實上,當初真的有一支人數不多的殘軍跑了過去,成功殺出一片天地。

1950年初,國軍第8軍大部在雲南被殲滅後,軍長李彌逃到台灣,下轄的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帶著700多人逃往緬甸。

半路上李國輝遇到了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所率的600余人,後又陸續收攏散兵,加起來約爲1500人。李、譚將部隊重新整編,沿用93師這個番號,在緬甸停留下來。

緬甸政府當然不願意領土上多出這樣一支武裝,就要求李國輝等人離開。可這樣的事沒辦法談攏,雙方隨即開打。

1950年6月,緬甸政府派出了上萬人,倚靠飛機、重炮進攻93師。在緬方看來,上萬人對陣一千五,優勢在我。

然而現實是93師連戰連捷,幾個月下來緬軍能做的就是撤退,軍事重鎮大其力都丟了。迫于現實,緬甸政府向93師求和。

後來蔣介石得知此事,讓李彌前去頂替指揮,緊接著又跟緬甸打了一仗。緬甸政府自身出動一萬多人,又花重金請來4000多印度雇傭兵,結果還是打輸了。

一支殘兵都能將東南亞攪得天翻地覆,國軍抽個十分之一的兵力要橫掃還真非難事。那麽,向來自诩大國領袖的蔣介石,爲何沒這麽做呢?

一是蔣介石對西方國家有著深深的恐懼,毛主席曾評價過國民政府是買辦政府,此語一針見血。國民政府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只能倚靠西方國家的援助。

仰人鼻息,腰杆子就挺不直,生怕得罪了對方。東南亞雖弱,但背後是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勢力。蔣介石還需要這些國家支持,不敢有所忤逆,最典型的就是那些退往越南的國民黨殘兵。

1949年末,黃傑第一兵團參軍1.7萬余人想轉道越南逃往台灣,該國當時是法國的殖民地,而法國在二戰時的表現衆人皆知,黃傑部完全憑借武力強行借道。

但發現法國人阻攔後,蔣介石下令黃傑全力配合,最終國軍自願放下武器,以500人爲一隊進入越南。

最開始法國人說得很好,會保障國軍的安全和後勤所需。然而,槍交了後,就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國軍生存環境極其艱苦,法軍別說給東西,還經常來搶中國人的個人物品。

除了黃傑第一兵團外,國民黨陸續有張淦三兵團殘部、徐啓明十兵團殘部、國民黨中央軍26軍一部及兩廣地方部隊進入越南,先後加起來超過三萬人,通通遭到法軍羁押。

原本他們憑借手中的武器,要在越南打敗法軍是很容易的,可蔣介石擔心“友邦驚詫”,硬是不允許部隊動武。

最終,國民黨潰軍因惡劣的環境、法國人的爲難以及缺少藥物等問題,導致上千人死在了越南。有足夠的實力,卻沒有相應的底氣,蔣介石的軟弱性可見一斑。

二是解放軍包抄太快,百萬國軍大部分沒來得及逃。渡江戰役後,國民黨不斷龜縮防線,大多數都集中在地勢崎岖的西南。

西南與中南半島接壤,正是退往東南亞的最佳位置。負責解放西南的第二野戰軍看出隱患,沒有采取常規的平推模式,而是大迂回、大縱深,先斷絕掉退路,再接著往回打。

如此一來,國軍就沒辦法逃到東南亞了,最終被全殲。蔣介石妄圖割據西南的美夢也破碎。

三是蔣介石並無此戰略眼光。平心而論,老蔣屬于那個時代非常優秀的政客,這是他能在一群舊軍閥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但,他在戰略方面就有所欠缺,很多時候只顧眼前。比如著名的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表示願意支持琉球回歸中國,當時斯大林也持類似的態度。

然而蔣介石的回答卻是:中國願將琉球由中美兩國共同占領,將來由國際機構委托中美共管。他的眼光只放在了國內,希望借助美國人的力量進行接下來的戰爭,所以特意示好。

連唾手可得的利益都如此,更何況從未涉足過的東南亞了。如果國軍在當時能夠沖入東南亞,把戰線往那邊推,無論戰場誰勝誰敗,都將是中國拓展的絕佳時機。奈何啊。

17 阅读:9372
评论列表
  • 2024-04-21 18:34

    他不敢

    Sam 回覆:
    是還沒有到那步,如果沒有朝鮮戰爭,可能老蔣就要去菲律賓流亡了。當時解放軍沒有大型艦艇,解放台灣需要時間,准備好打台灣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派出第七艦隊幫國民黨守台灣。這事就沒成
  • 2024-04-22 19:22

    說到底他不敢。

  • 2024-04-22 12:32

    蔣介石廢物

  • 2024-05-30 07:31

    敗局已定還非要在大陸死磕到底,要是當年轉進東南亞,今日亞洲就是中華之天下

  • 2024-05-31 09:46

    老蔣就特麽純純沒眼光,琉球讓中國代管,他不要,越南17度線以北讓中國占領,他倒是派兵去了,結果法國人一忽悠又讓給法國了。雖然解放戰爭之後中國可能還是會失去這些地方,但是最起碼有法理權

  • 2024-04-22 14:24

    美國佬不讓

  • 2024-06-06 16:24

    老蔣目光短淺,如果國軍占領東南亞,這樣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都是我大中華的啦

  • ooo 5
    2024-05-03 01:37

    三大戰役後,老蔣只有雜兵壯丁了[鼓掌][大笑][鼓掌]

  • 2024-04-30 19:49

    小諸葛早都建議光頭進入越南,光頭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