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暫時停戰36小時:說說東正教曆史和斷層線戰爭

如冬說軍事 2023-01-14 00:48:04

援引塔斯社的一份新聞聲明,俄羅斯總統普京應東正教大牧首基裏爾的要求,指示俄軍從即日起在烏克蘭交戰各方實行暫時停火:從1月6日00點到1月7日午夜。

東正教

之所以這麽做,是普京希望讓大量信奉東正教的公民能夠參加聖誕節禮拜(東正教在 1 月 7 日慶祝聖誕節)。

然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指責俄方的虛僞。 據他的話說,烏克蘭不會攻擊外國領土,也不會像俄羅斯那樣殺害平民。 “俄羅斯必須離開烏克蘭的被占領土。 只有到那時才會有“臨時休戰”。

同時,他還說烏克蘭曾提出,俄軍在12月25日之前撤出,但遭到俄方拒絕。 此外,烏克蘭在聖誕節(12 月 25 日)還遭到俄軍炮擊。

澤連斯基還指責俄軍試圖“以聖誕節爲掩護,實施緩兵之計”來阻止烏克蘭軍隊的前進,並准備重新集結其部隊。

澤連斯基

說到這裏,插個題外話:就是這個聖誕節過節時間,爲什麽俄烏不一致?

還要從宗教說起。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爲東西兩個國家後,當時的基督教會也隨之分爲了東西兩個教派,一個以羅馬爲中心(西部教會),另一個以君士坦丁堡爲中心(東部教會)。類似少林派分爲南少林和北少林,佛教流派分禅宗和密宗。

東正教堂

天主教和東正教有個很明顯的區分:天主教教徒祈禱時在胸前劃十字(用整個手掌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劃十字)。

東正教教徒祈禱時用3個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劃十字。

可兩個教派成立後一直互不相讓,爲了權力而鬥爭激烈。

公元988年,基輔公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本人受洗,皈依了東正教。

大公受洗

在伊斯蘭教裏,上帝即皇帝;在東亞,皇帝即上帝;而在東正教裏,上帝是皇帝的小夥伴。

于是弗拉基米爾強迫全體臣民也受洗,讓所有的臣民都跳進第聶伯河集體受洗,皈依東正教,接受其爲國教。

這是俄國古代史上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從此以後,俄羅斯民族歐洲化的進程就開始了,俄羅斯人廣泛地接受了拜占廷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俄羅斯的建築風格,繪畫藝術也是于拜占廷的文化基礎上,融合了自己民族因素。

公元1054年,東西兩個教會正式分裂,就有了天主教和東正教,天主教以梵蒂岡爲聖殿,影響西歐的大部分國家;

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歐洲國家:如意大利、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愛爾蘭、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納哥、聖馬力諾、馬耳他、安道爾。

天主教皇方濟各

東正教以正統自居,往東歐發展的時候受到土耳其等伊斯蘭教的阻礙,逐步往北部俄羅斯那嘎達發展。

東正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東歐及中亞諸國如俄羅斯、烏克蘭東部、白俄羅斯、羅馬尼亞、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希臘、亞美尼亞、格魯吉亞。

這和地緣政治一樣,發展著發展著,自己的信徒粉絲就越多。

東正教大牧首基裏爾

大分裂之後沒幾年,東方的穆斯林再度兵臨城下,東正教被迫向西方的天主教求救。1095年,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發起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這場帶有宗教性質的戰爭持續了有200年,是天主教、東正教握手言和,一致對外的合作。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魚龍混雜的十字軍竟然向君士坦丁堡拔刀相向,洗劫了這座千年古城。經此一役,天主教與東正教和解無望。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入侵君士坦丁堡,滅了拜占庭。東正教的象征聖索菲亞大教堂,淪爲清真寺。

其實宗教信仰的不同帶來的區域沖突也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的俄烏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東正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之戰。亨廷頓《文明的沖突》中有一張地圖,其中的東西方基督教文明分界線正好穿過烏克蘭,近現代烏克蘭的文化體現出了混合性,烏西部信奉天主教爲主,烏東部信奉東正教爲主。

20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夫地區戰爭--東正教國家塞爾維亞和天主教國家克羅地亞之戰。克羅地亞人把自己視爲保衛西方、抵禦東正教和伊斯蘭教進攻的勇敢的前衛。塞爾維亞人不僅把波斯尼亞克族和穆斯林視爲敵人,而且把“梵蒂岡”“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和幾百年來一直對基督教構成威脅的“聲名狼藉的土耳其人”視爲敵人這也是爲啥近期塞爾維亞局勢緊張,科索沃(90%是穆斯林,10%是塞族)又要鬧獨立,俄羅斯作爲東正教老大哥堅定支持塞爾維亞的原因。

克賽兩族紛爭

20世紀90年代的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戰爭--東正教國家亞美尼亞和穆斯林國家阿塞拜疆之戰。土耳其、伊朗和其他穆斯林國家支持阿塞拜疆,俄羅斯則支持亞美尼亞人。

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車臣戰爭--東正教和穆斯林掰手腕。俄羅斯聯邦內外的絕大部分穆斯林站在車臣人一邊。伊斯蘭國際縱隊立即從阿塞拜疆、阿富汗、巴基斯坦、蘇丹等地開來支援,俄聯邦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六個共和國的領導人要求俄羅斯停止其軍事行動,高加索各穆斯林共和國的代表呼籲民衆進行反對俄羅斯統治的不服從運動。

20世紀80年代的蘇聯和阿富汗戰爭--在整個戰爭期間,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聯盟提供援助阿富汗的總數至少30億至33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了它。戰爭期間,大約有來自其他伊斯蘭國家的25000名志願兵參戰,其中主要是阿拉伯人。招募主要是在約旦進行的,這些志願兵受到了巴基斯坦軍種間情報局的訓練。

阿富汗戰爭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了四次戰爭,在埃塞俄比亞,信奉東正教的阿姆哈拉人在曆史上一直壓制穆斯林種族集團,並遭遇過穆斯林奧羅莫人的暴動。

在非洲之角,北部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與南部的唯靈論基督教黑人發生著各種類型的沖突。在蘇丹,發生了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之間最血腥的戰爭,戰爭持續了幾十年,造成了成千上萬的傷亡。

幾個世紀以來,不同宗教種族的全部關系要麽是不信任地共處,要麽是發生激烈的暴力沖突。

專家稱之爲這種沖突爲“斷層線沖突”,即屬于不同文明的國家或集團彼此之間的社會群體沖突。發展成暴力的沖突會成爲斷層線戰爭。

在前蘇聯時期,東正教曾被作爲意識形態的犧牲品而被嚴令禁止--成千上萬的東正教堂遭到關閉,直到戈爾巴喬夫(他的父親是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造孽啊)上台,將蘇聯的宗教政策徹底地向“右”轉。

戈在1988年允許東正教舉辦紀念“東正教成爲俄國國教一千年”的儀式,並會見了東正教主要領袖,發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講話。1990年頒布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組織法》,允許教職人員享有政治權利,允許教會擁有財産,放開了原來教儀只能在教堂舉辦的限制,甚至准許部分官兵信教……

教士在軍隊

可見東正教早已不再只是一個教派,更是俄羅斯文化的象征,是俄羅斯人精神的寄托。在新的曆史時期,東正教在俄羅斯必然會長期存在,戈之後的當權人物,從葉利欽到普京再到梅德韋傑夫,都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0 阅读:34

如冬說軍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