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高發季,這些誤區要厘清

勞動午報 2024-05-08 14:45:17

春天百花爭豔,楊樹、柳樹、松樹這些樹木的花粉也開始隨風傳播,隨之而來的是花粉等過敏原增多,導致過敏體質人群深受頻繁打噴嚏、揉眼睛、渾身癢、呼吸不暢等過敏症狀的困擾。在這個過敏性疾病高發的季節,不少人去嘗試一些口口相傳的“防敏妙招兒”。那麽,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有哪些認識誤區需要厘清?

人們越來越容易過敏?

過敏,可以說是越來越常見了。數據顯示,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總體發病率達37.3%,其中常見病種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爲17.6%。另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統計,全球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爲10%-30%,保守估計已超過5億人患病。總體來看,過敏患病率升高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生活方式改變、精神壓力增加、感染性疾病減少(在過于清潔的環境中,人們接觸病原微生物的機會減少)、環境汙染等。

想要應對過敏,先要搞清楚“過敏原”。過敏原是指引發過敏的因素,包括食物(如小麥、大豆、花生、雞蛋等)、吸入物(如花粉、螨蟲等)、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等)、昆蟲毒素、藥物(如磺胺、青黴素等)等。

在過敏反應類型中,最常見的是Ⅰ型過敏反應,也稱爲速發型過敏反應或超敏反應,指機體接觸過敏原後數秒或數分鍾內即可發生的反應。當身體免疫系統首次接觸到過敏原時,會把它們認爲是“敵人”,分泌並釋放抗體(蛋白質),特別是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它是介導Ⅰ型過敏反應的主要抗體,並會在人體內形成記憶。當再次接觸這種過敏原時,人體就會釋放出大量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捕獲過敏原,並與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表面的IgE受體結合,引發這些細胞釋放包括組胺、白細胞介素和其他細胞因子等一系列化學物質,導致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平滑肌收縮,進而引發紅疹、皮膚瘙癢、流涕打噴嚏、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

Ⅰ型過敏反應在西方國家的發生率高達30%。國內也有研究顯示,在內蒙古地區的6043名受試者中,有32.4%的個體存在過敏性鼻炎的症狀。Ⅰ型過敏反應與荨麻疹、過敏性鼻炎、食物/藥物過敏、過敏性哮喘、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均密切相關。

過敏體質是天生的?

爲什麽有的人會過敏,有的人卻沒事?這是因爲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過敏的發生與個體內因有關,即過敏體質,所以在同樣的情況下,對于同樣的過敏原,有的人由于對致敏因素適應能力較差而容易過敏,有的人則不會。

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分爲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

先天因素 過敏體質可以遺傳,當父母都是過敏體質時,孩子也是過敏體質的可能性很高。具有遺傳因素的人群發生過敏性疾病時症狀相對較重,治療也較困難。

後天因素 如壓力過大,生活、飲食沒有規律,喝酒、抽煙,長期熬夜等,都可導致免疫功能紊亂,當遇到過敏原時便極易出現過敏相關症狀。臨床上,經常有父母不過敏孩子過敏的情形,原因就是如此。

專家提醒,不要過于擔心過敏,更不要因過敏而焦慮,因爲焦慮也是誘發過敏的一個重要原因。若有疑似過敏症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在專科醫生的幫助下科學應對。

環境幹淨有助增強免疫力?

過敏患病率增高,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生活環境過于幹淨。

有人說,在國外農場和農場地區生活的孩子很少得病。早期的一些研究也發現,生活在農場裏的孩子,接觸動物機會多,細菌、寄生蟲感染的幾率高,反而出現過敏的幾率較低。其實,這與他們從小生活在充滿自然微生物和塵土等不太衛生的環境中,免疫系統得到“鍛煉”,從而增強了抵禦過敏的能力有關。

有研究證實,學齡前期尤其是新生兒期是孩子免疫系統形成的重要時期,早期免疫系統接觸抗原(不論是天然或人工的)後,易促成終生或長期的耐受,將環境中的刺激物默認爲“朋友”。反之,如果生活環境過度清潔,缺乏必要的微生物刺激,等成人之後再去接觸,免疫系統就會發生一系列過度反應,即過敏。所以,在兒童早期,增加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有可能降低未來出現過敏的幾率。

不過,專家提示,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孩子都能通過這種方式避免過敏。對于過敏問題,仍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並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此外,還有不少研究發現,過度使用抗菌産品和清潔劑,可以破壞皮膚上的微生物平衡,造成皮膚屏障功能的損害,使得皮膚更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且與各種皮膚和黏膜過敏性疾病有關。因此,爲了維護健康的免疫系統,避免過敏反應,大家不要過度清潔和過度使用抗菌産品,保持適度的衛生和清潔即可。

小孩養寵物能預防過敏?

有一種觀點認爲,小孩養寵物可以預防過敏。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國外有很多研究指出,早期接觸寵物能夠減少孩子過敏的風險。但從臨床情況來看,一些孩子在接觸寵物後引起了過敏,這可能與居住環境不同有關。相比城市住房狹小的空間,在農場等開放、寬敞環境接觸寵物帶來的各種過敏原濃度較低,發生過敏的幾率也較低。

如果對貓毛過敏但又想養貓的人,可以嘗試以下措施:選擇無毛或掉毛少的低過敏型品種;定期給貓咪洗澡和梳理毛發去除皮屑和毛發;避免貓咪進入臥室等居住空間;安裝空氣淨化器過濾空氣中的過敏原;使用高效吸塵器清潔地板、家具和床鋪等以保持環境清潔;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抗過敏藥物,或嘗試脫敏療法等來減輕過敏反應、降低過敏風險。

專家建議,通過上述方法仍無法緩解過敏症狀者,需考慮放棄養貓。

此外,還有人認爲多吃益生菌能減少過敏發作的幾率,事實並非如此。人體腸道菌群是由多種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組成的複雜生態系統,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參與食物消化、合成維生素、抵抗外來病原體等。益生菌的確具有改善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力、促進營養吸收等方面的益處,但“通過益生菌增加腸道菌群來預防過敏”目前僅有少數實驗支持,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研究的佐證。嚴謹地說,吃益生菌可能對減少過敏有一定幫助,但不能作爲過敏規範治療方式。

“以毒攻毒”土招兒有用?

民間流傳著一些“防敏妙招兒”,比如少量多次喝蜂蜜或吃花粉這類“以毒攻毒”的方法,但這些並沒有明確的科學共識。

有些人認爲,蜂蜜中含有微量的蜂毒和花粉顆粒,花粉過敏患者循序漸進地服用蜂蜜,可以讓身體逐漸接納花粉,從而減少過敏的發生。對此,專家表示,雖然從原理上來講蜂蜜具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但它不是萬能藥。蜂蜜是蜜蜂從花朵中采集花蜜並在蜂巢中釀制而成的天然食品,而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兩者本身不會直接引發花粉過敏症。花粉過敏症通常是由于人體對特定植物的花粉産生了過敏反應,從而導致呼吸道、皮膚或消化系統等出現不適症狀,因此,花粉過敏患者了解並避免接觸特定過敏原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食物過敏,更不建議“以毒攻毒”。

花生、雞蛋、乳制品過敏是典型的食物過敏類型,通常在兒童時期就會發病,然後伴隨終身,可以造成重度濕疹、特應性皮炎。近年來,一些國家開展“以毒攻毒”的研究,以食物脫敏的方式,提倡讓食物過敏的嬰幼兒盡早小劑量地接觸花生、雞蛋和乳制品,以降低未來發生食物過敏的幾率。

“聽起來很美好,試起來很危險。”針對這類研究,中國專家持謹慎態度並指出,作爲新興治療方法,食物脫敏並沒有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還存在不安全性,在臨床上或治療指南裏不推薦食物脫敏。需要提醒的是,脫敏治療是存在風險的,切勿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自行給孩子餵食會導致過敏的食物。

過敏與年齡增長有關?

如前所述,過敏通常由過敏性體質所引發,這種體質可能是在先天遺傳基礎上形成的特異體質,也可能是身體免疫力下降造成的。正因爲過敏與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通常不能根治。

過敏的發生與年齡增長也有一定關系。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免疫系統、皮膚狀況、生活環境等都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左右過敏反應的發生。臨床上,有不少之前一直正常,到四五十歲突然出現過敏的病例。這是因爲過敏反應屬于多基因遺傳,不一定在出生後就會顯現。這類患者受遺傳因素影響,有多個基因位點和區域與過敏易感性相關,在同樣環境下,比其他人更容易過敏。除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過于清潔的環境使感染性疾病減少、汙染環境(PM2.5、PM10含量較高)、壓力過大等外界因素,均可導致個體免疫系統過度敏感。

臨床上還有一種多發于65歲以上的老年型鼻炎,它並非典型的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以水樣鼻涕爲主,而其他症狀相對較輕。究其原因是老年人鼻腔的神經敏感性發生了改變,副交感神經敏感性增高,所以出現了以流涕爲主要症狀的鼻炎。

總之,要預防和減少過敏體質的形成,既要關注遺傳因素的作用,也要注重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易過敏人群應盡量遠離過敏原,多運動則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外界過敏原的能力,有助于改善過敏體質,同時還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過敏治療,以改善過敏症狀,降低過敏發作的概率。

來源:北京日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