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一顆死星?早在20億年前就已終結,各國爲何還要苦苦探月?

徐華說過去 2024-05-10 04:49:04

«——【·前言·】——»

橫挂于夜空中的銀白之月作爲地球僅有的天然衛星,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類無窮的想象。在古老的神話傳說中,月亮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影響著人類的命運。

現代科學的發展也沒有讓月亮失去它的魅力,反而讓人類對這顆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更加好奇。

許多人認爲,人類登陸月亮是探索浩瀚宇宙的第一步,是通往深空的跳板。然而,事實上,月亮已經"死亡"了。盡管如此,人類還是執著于探索這顆"死星",這是爲啥呢?

«——【·月球已死·】——»

月亮之所以被認爲已經"死亡",是因爲它內部不再有任何活動。就像一個人,月亮也經曆了出生、成長、衰老的過程。

在年輕的時候,它的內部是會有火山活躍、地質變遷的。熔漿在它的表面流淌,火山噴發導致大氣層的形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的內核逐漸冷卻,那股推動著它生命力的內在動力也在逐漸消退。最終,在20億年前,它徹底死亡。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呢?我們首先要了解碳14測年法。

碳14測年法利用放射性碳的衰變來確定樣本的年代。宇宙射線與高空大氣層中的氮14作用,形成了碳14。碳14會隨後轉化爲二氧化碳,進入地球的碳循環。

生物在其一生中會從二氧化碳中吸收碳14。當生物死亡後,它們就不再與外界進行碳14交換,碳14含量開始緩慢下降。通過測量殘余輻射,科學家們就能推斷出該生物死亡的年代。

運用這一方法,科學家們對月壤中的放射性元素進行了分析,發現月亮表面早已不再有活躍的地質活動了。

«——【·爲何還在探月·】——»

雖然月亮已經"死亡",但人類對它的探索從未停止,未來還有更多的探月任務計劃。

對于地球這個"資源饑渴"的家園來說,月亮上豐富的資源無疑是最大的誘惑。隨著科技進步和空間站建設,人類有望進一步開發利用月亮資源。其中,最值得開發的就是太陽能和氦-3資源了。

月亮上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有利于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是太陽能資源。月亮沒有大氣層阻擋,每年吸收的太陽能輻射超過地球每年消耗能源的25000倍。

如果人類能夠開發利用一小部分月亮上的太陽能,就能滿足地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真正實現清潔能源。

此外,月亮表面含有大量氦-3資源。在月亮不存在大氣層和磁場的情況下,太陽風中的氦核易于被抛射到月亮表面。

科學家估計,月亮土壤中共有103萬至129萬噸的氦-3。氦-3是一種可用于核聚變發電的重要燃料,如果被完全利用,恐怕可以滿足人類社會未來一萬年的能源需求。

當然,爲了能夠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必須建立基地,我國就有相應的規劃。

美國也啓動了"阿耳特彌斯計劃",意在2024年重新實現載人登月,並最終在月亮軌道部署空間站。屆時,月亮將成爲地球與深空探測之間的中轉站。

«——【·死星有何影響·】——»

月亮雖然已經"死亡",但它對地球的影響並未消失。相反,月亮在漫長的演化曆程中扮演了保護地球文明的角色。正是由于月亮的存在,地球才會出現潮汐現象,海洋才得以翻滾流動。

當小行星或彗星朝地球襲來時,月亮的引力會將其吸引改變航向,爲地球遮蔽了不少災難。

此外,月亮的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相同,使得人類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這也注定了人類永遠與月亮另一面有所隔膜。

在月亮的"死亡"問題被提出之前,人類似乎從未好好思考過,月亮作爲地球僅有的衛星,它對地球文明的存續可能扮演了何種角色。

正是月亮的"死亡"讓科學家們開始思索月亮的生命史,反過來推動了對月亮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月亮的種種特征都值得我們去挖掘背後的原因,如爲什麽會存在潮汐鎖定現象?

月亮上的岩石爲何與地球的相似?這一切的謎底都將推動人類對宇宙奧秘的認知。因此,月亮的"死亡"不是終結,而是對人類知識的新起點。

129萬噸的氦-3資源,這相當于人類社會未來1萬年的能源需求總和。

«——【·地球前哨站·】——»

很多科幻電影描繪過人類爲了尋找新家園而離開地球的場景,而月亮恰好是通往星際的關鍵一步。建設基地無疑是人類邁向星際移民的第一步。

月亮的微小引力有利于減少航天器的燃料消耗,因此將月亮作爲跳板前往火星和其他星球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對于星際旅行來說,首先要驗證各種深空探測技術,月亮無疑是最佳實驗場地。通過基地,人類可以積累宇航員在外太空長期駐紮的經驗,爲更遠航程做好准備。

同時,遠離地球引力的月亮,也是研究人體在太空長期滯留的生理變化的理想場所。此外,月亮極地存在永久陰影區,那裏有大量永凍的水冰,可以爲未來火星移民提供動力燃料。

不難發現,基地的建設對于人類開啓星際旅途意義重大。未來也許會有這樣的場景,人類在地球與月亮之間往返,就如同現在人們在陸地與海洋之間穿梭。

也許,有一天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終將背井離鄉,開啓漫長的星際移民之路。而月亮,就將成爲地球人進入太空的第一站,成爲通往浩瀚宇宙的前哨站。

«——【·結語·】——»

總而言之,人類不應該因爲月亮的"死亡"而放棄對它的探索。相反,月亮給予了人類通往未來的希望和動力。

通過對月亮的研究開發,人類可以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緩解地球資源緊缺的壓力,爲自身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同時,基地的建設也將成爲人類進軍星際的重要墊腳石,從而最終實現人類千百年來對于浩瀚宇宙的向往與夢想。

參考資料:

歐陽自遠院士:月球已經“死亡”,我們爲什麽還要探月?——湖南日報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4-05-11 02:33

    一個集體的造化之力一旦用完就會死亡

  • 2024-05-18 19:53

    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理論推測地磁反轉,地球生物大滅絕)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電磁粒子。危險在于,太陽發射更多負光子將導致其正的靜電持續增長(十分緩慢但不可逆轉),地球接受負光子帶負電(靜電自旋産生地磁場),太陽地球間電和磁都是引力,到了一定階段,地球太陽距離處于低谷,地球高溫,太陽內部靜電斥力破壞它的結構穩定。在某些擾動條件下,太陽耀斑大爆發(正電物質)射向地球,熱不可當,伴隨隕石,生物大滅絕。然後地球由帶負電逐漸轉向正電,地磁反轉,地球因電磁力反向遠離太陽,靠近月亮,漫長冰河期,新的造山運動。。。不斷周期循環。下一個滅絕與冰河期已經不遠了,觀測太陽的變化很重要………如果爆發時間不長,就有可能設法躲過滅絕災難(學習老鼠)。迷信騙子悖論斯坦將導致人類無法逃脫第六次地球生物大滅絕。………有趣的是,地磁場有明顯的24小時周期變化,顯然由太陽光子照射決定。詳見論文“新沂台和馬陵山台地電場日變化及潮汐響應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