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斛珠夫人:容顔絕代受唐玄宗寵愛,因與楊貴妃爭寵結局淒涼

伊殇雪 2024-03-07 16:45:13

唐朝,一個充滿詩意與傳奇的時代,見證無數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衆所周知,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曆史上最爲人熟知的浪漫傳說之一。這段傳奇不僅僅是一段皇帝和貴妃之間的情感糾葛,更是一段關于權力、美麗和悲劇的曆史。

馬嵬坡之變中,唐玄宗因受武將們的威脅不得不將楊玉環賜死,以至于現代許多人都未知可惜。其實相比于楊玉環的死,唐玄宗的“斛珠夫人”才是最讓人憐惜的,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她的故事。

武惠妃之死

回首李隆基的愛情史,有三個女人不得不提,第一個是武惠妃,第二個是江采萍,第三個才是楊玉環,三人雖各有特色但卻存一定的因果。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女,自幼在宮中長大,無論背景和容貌都算得上乘女子。她不僅人長得美麗,而且還具有過人的才智,善于詩歌音樂、書法繪畫。

因其美貌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愛,又因其才華使得這種寵愛一直不減,在衆多後宮妃嫔中脫穎而出。

武惠妃的野心並不僅僅滿足于成爲一名寵妃,渴望的是更高的權力地位,想成爲皇後母儀天下。

爲實現這一目標她不惜使用各種手段,比如陷害其他妃子和太子,目標就是幫助兒子成爲太子。可惜的是,因作惡太多害人不淺,導致自己因過度疑心和精神驚嚇而去世。

據說她在陷害三親王之後,多次見到他們的鬼魂來索命,因此害怕成疾大病不起,甚至還請巫師在夜裏作法並用活人來陪葬,但都沒有起到任何效果,死的時候僅僅只有38歲。

作爲唐玄宗最喜歡的妃子,而李隆基本人又是一個活脫脫的情種,武惠妃的死對唐玄宗造成極大的打擊,久久對愛妃的死不能釋懷。

想要忘記一個人最快、最好的辦法是什麽,無疑是找一個人取代對方,唐玄宗作爲風流皇帝的代表隨即派高力士在全天下尋找美女,由此斛珠夫人與楊玉環的故事拉開帷幕。

斛珠夫人江采萍

從時間上來看,江采萍入宮的時間要比楊玉環早,也是唐玄宗最喜歡的寵妃之一。江采萍鍾愛的梅花,本人就如同梅花一般既清麗脫俗又淒美動人,與李隆基的故事如同所鍾愛的梅花一樣。

她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個醫道世家,自幼聰穎過人精通琴棋書畫,更是詩賦滿腹。父親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偏見,對女兒的教育十分重視,14歲那年江采萍成爲一位聲名在外的才女。

學識會讓一個人開拓視野,她也不例外總是以晉朝時期的才女謝道韫爲榜樣,爲實現這個目標一直在不懈奮鬥,用“大家閨秀”、“才貌雙全”都不足以形容。

自由的時光很短暫,李隆基因寵妃武惠妃病逝憂心不已,近身內侍高力士爲了給皇帝排憂解難走出喪妻之痛,于全天下搜羅美女入宮侍奉。

隋唐時期江南已經是魚米之鄉,江南的女子更是溫婉動人,高力士來到福建一帶後不久便聽說江采萍之名,大喜之余立刻趕到江家並奉上厚禮。

對于女兒入宮一事父親江仲遜並不同意,但架不住高力士恩威並施,無奈只能親眼看著女兒跟隨對方回京。

如上述所言江采萍才貌雙全、貌若天仙,入宮後不久便深深吸引住李隆基,唐皇更是我見猶憐愛不釋手。

唐玄宗一生中愛過許多女子,江采萍的才情和美貌讓他爲之傾倒,就這樣在她的陪伴下慢慢走出喪妻之痛。

李隆基還在宮中種滿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兩人便相約賞花、吟詩作對,享受著那份只屬于他們的甯靜與浪漫。

與此同時她自小生活在沿海地帶,而且又出生于中醫世家,對用珍珠來美容養顔有一套心得。

經常把磨好的珍珠粉送給其她妃嫔,雙方的關系十分融洽,宮女、太監和妃嫔也稱呼江采萍爲“斛珠夫人”。

然而好景不長,宮廷的愛情總是脆弱且易變,隨著楊貴妃的出現江采萍的地位逐漸被削弱,也爲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斛珠夫人之殇

風流皇帝都是喜新厭舊的主,李隆基更是如此,某天遊玩時偶遇閉月羞花的楊玉環,只是一眼便不能釋懷,哪怕對方是自己的兒媳婦也要搶過來。

楊玉環入宮之後獨得皇帝恩寵,從此君王不早朝,而這也是楊貴妃與江采萍的有差距的地方。後者雖然獨享寵愛,卻也知道皇帝必須要專注國家大事、雨露均沾,前者卻不在乎這些。

當梅妃獲悉李隆基爲了美色而荒廢朝政,便來到唐玄宗和楊玉環面前勸誡,甚至還寫了一首詩詞進行諷刺。自古女人心海底針,此事直接將楊玉環得罪,頻頻在皇帝耳邊中傷诋毀梅妃。

爲了安撫楊貴妃的脾氣,也爲了讓兩個女人不再針鋒相對,李隆基只能將打入冷宮拘禁于上陽東宮。

不得不說楊玉環雖然刁蠻,但她的美麗和才藝在唐宮中無人能及,精通音樂舞蹈,還擅長書法和繪畫,與唐玄宗一起創作許多脍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曲》,還專門編排了《霓裳羽衣舞》。

楊玉環的家族因她的寵愛權傾朝野,堂兄楊國忠更是成爲權力的象征,皇帝沉迷女色、權臣霍亂朝堂,使得唐朝逐漸積累大量的民怨和朝內的不滿,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

當叛軍逼近長安,唐玄宗帶著楊玉環逃往蜀中,逃亡途中馬嵬驿兵變爆發,士兵們要求殺死楊國忠和楊玉環以平息軍心。

在這場變故中楊國忠被殺,楊玉環也在唐玄宗的無奈和高力士的建議下,被迫自盡于歪脖子樹下。

最苦命的當屬江采萍,唐玄宗逃離長安時並沒有把她帶上,爲了不成爲叛軍的俘虜以死維持尊嚴,她裹身白绫投井自盡,留下一段傳唱千古的悲壯故事。

多年後安史之亂被平定,唐玄宗重新回到長安城並在上陽東宮井中找到江采萍的遺體,可惜斯人已逝美人不再,只能爲其寫下一篇祭文以表思念罷了。

對于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1 阅读: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