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漢學家畢嘉宏:中華文明向世界貢獻了“善治理念”

華輿 2024-04-03 19:40:46

中國和拉美都有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中拉文明互鑒、人文交流合作日益加深。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一周年之際,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阿根廷-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阿根廷知名漢學家畢嘉宏(Ignacio Villagran)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講述他眼中的中華文明。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阿根廷-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阿根廷知名漢學家畢嘉宏。人民網記者張榮攝

“中國的變化令人驚歎”

畢嘉宏曾六次來華。2010年,他首次來到中國,攜家人在北京生活過一年時間。談及他與中國多次接觸的經曆,畢嘉宏稱贊道:“中國的變化令人驚歎——無論是基礎設施水平,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提升。我親眼見證了中國的發展速度。”

早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政治學專業讀書時,畢嘉宏就對中國産生了濃厚興趣,由此開啓了他的漢學研究之路。

作爲少數同時掌握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漢學家,畢嘉宏在采訪中向記者講述了多年學習中文的經曆。2000年前後,他在大學本科階段開始接觸中文。在碩士階段,他求學于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該中心是拉美大陸最早開展中國學研究的學術機構之一。“我在學習中國研究課程時,周一至周五堅持每天學習中文4小時。”他說。

畢嘉宏謙虛地表示,盡管自己掌握了現代漢語,也可以對古代漢語開展一些研究,但要做好漢學研究,還遠遠不夠。“中文的博大精深和複雜變化需要我用一生的時間來學習。”

阿根廷漢學研究未來可期

采訪中,畢嘉宏向記者介紹:“20多年前,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社會科學院設立了東亞研究項目,研究對象包括中國、韓國和日本這三個主要的東亞國家。2018年在該項目基礎上成立了阿根廷-中國研究中心。”

作爲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阿根廷-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畢嘉宏表示,中心自成立起就積極開展雙邊關系研究和對華合作。一方面,通過參與各類學術活動、參加國際論壇和多層次論壇、出版書籍推動學術成果落地,持續拉近阿中兩國高校和人文社會學領域的距離;另一方面,協助各級政府與文化教育部門開展合作,通過策劃博物館展覽、組織中國傳統文化劇團訪阿等多種形式,不斷推動中國文化在阿傳播。

畢嘉宏對中國的研究和教學貫通古今。他目前在阿根廷兩所大學授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當代中國課程,在阿根廷國立薩緬托大學教授中國曆史。他談道:“阿根廷對中國的認知缺少正確的信息或存有誤解,因此,有必要闡釋清楚中國曆史、當代中國和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他認爲,認識中國應該要結合中國的思想和曆史,從中國作爲人類偉大文明的曆史視角出發,思考當前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角色。

“我的學生對古今的中國都非常感興趣。”畢嘉宏欣喜地提到,目前有45位學生正在學習中國相關課程,且對中國的興趣愈發濃厚,學生人數還有望繼續增長。青年學生渴望了解真實的中國,研究阿中兩國如何更好地實現共贏發展。“我們正在研究獎學金事宜,爲學生前往中國提供機會。”他補充說。

在畢嘉宏看來,阿根廷以及整個拉丁美洲的漢學研究未來可期。他表示,目前墨西哥的中國研究較爲具體豐富,哥斯達黎加和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的漢學研究也在不斷興起和發展。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阿根廷-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阿根廷知名漢學家畢嘉宏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人民網記者周雨攝

全球文明倡議意義深遠

畢嘉宏于2017年到中國陝西師範大學訪學,也曾赴甘肅敦煌參觀過莫高窟。他回憶道:“在那裏,我思考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的相遇和交融。河西走廊見證了文化對話的偉大時刻。”

河西走廊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地理節點,畢嘉宏也在這裏深刻認識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民心相通的題中之義。他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促進各國對話,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協調對各國共同發展的有利政策。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各國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發展不同行業,實現合作共贏。

談及中華文化于世界之意義,他認爲,從政治學研究角度而言,中華文化向世界貢獻了“善治理念”,強調“以人爲本”。

畢嘉宏講到:“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既包含中國獨特的元素,也是世界通用的。”在他看來,不同國家的文化和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世界不是單一的,不存在單一的社會模式、民主模式和經濟發展模式”。他強調,全球文明倡議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尊重各國的曆史和發展軌迹,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意義深遠。

“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爲本”

2024年是中國和阿根廷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十周年。畢嘉宏表示,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多層次和跨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增進了雙邊關系。目前,他也積極參與到中國—阿根廷社會科學虛擬中心的“中國和阿根廷數字技術減貧”項目中,用他的研究和經曆幫助項目團隊了解真實的中國,講述中國發展的故事。

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畢嘉宏曾對中國的扶貧政策做過一些研究。多年來屢次訪華的經曆,也讓他有機會看到中國偏遠地區如何因地制宜推動産業發展,並通過高效的組織引領、正確的政策導向、利用基礎設施網絡和數字技術實現跨區域聯動發展。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全面建成小康”到“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畢嘉宏高度評價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發展成就,稱贊“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爲本”。他表示,中國已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並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追求共同富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是我的真實所見”。

“我發現,現在中國城市裏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電動車的‘中國制造力’也十分強勁,這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活例證。”畢嘉宏最後指出了他眼中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是以人和未來的視角,爲社會謀福利。”(完)

來源:人民網

0 阅读:11